-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農民工是城市發展不可缺少的元素,他們的各項權益是不是有保障、能不能融入城市社會、群體結構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等問題值得關注。近期,記者走訪各個行業的農民工,反映他們在城市真實的生活狀態。
“新生代”的融入
“繁華的北京,好吃的、好喝的應有盡有,在這裡生活感覺新鮮、自由。”來自甘肅省白銀市農村的李亞琳説。她今年剛滿20歲,在北京一所高校的美發店工作已經兩年。
李亞琳平日的休閒娛樂活動和城裏的“80後”、“90後”相差無幾。“我們年輕人經常會湊在一起,聊天、上網、看電視,也會相約到附近的繁華地段購物。”
李亞琳租住的地方住了不少新生代農民工,有的初中畢業,也有的讀了高中甚至大學。“我們出來打工,受教育程度比父輩高,也比他們更願意追求生活品質。”李亞琳説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幾乎聽不出什麼鄉音。
“80後”、“90後”為代表的新生代農民工正在涌入城市。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2年全國的新生代農民工數量大約為9500萬人。農民工中年齡在21歲到30歲之間的約佔31%。他們在打工的城市裏有自己的交際圈,有與城市年輕人相同的娛樂休閒方式和生活習慣。相比老一代農民工,新生代們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城市生活。
“老一代”的尷尬
同樣是在高校打工,周德鳳的情況有些不同。她來自安徽農村,今年44歲。“我平時很少出門,一來沒什麼認識的人,二來不認識字,也不知道去哪、怎麼去,所以基本就在家裏待著。”周德鳳説。相比新生代的打工者,她的交際範圍窄得多。
在城市,周德鳳這樣的老一代農民工遭遇著“非農非城”的尷尬。他們的文化水準、職業技能都不高,在交際、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些“水土不服”,但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拖家帶口“寄居”城市。
周德鳳每天清晨五點半就要起床,買菜、做飯、收拾屋子、上班。工作要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半。
“每月2000元的工資,月租就要1100元,交完租金和水電開支等就沒剩多少錢了。兒子只能讀又貴又遠的私立學校,公立學校進不去。”周德鳳説,老一代農民工面臨經濟、住房、教育、人際交往等多重壓力。“周圍有不少農民工選擇回到農村,或許哪天我們也得回去。”周德鳳説。
需打破的壁壘
據國家統計局調查,約70%的新生代農民工尚未成家,隻身一人在城市打拼。他們大多數不用承擔整個家庭的重任,少有掙錢補貼家用的想法。像李亞琳隻身來到大城市打工,住宿只需一個床位,吃飯在學校食堂解決即可,工作之外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但是如果日後他們繼續在城市生活,也會面臨住房、教育、醫療一系列問題,到那時,他們是否會再次和這個城市的節奏脫節?
專家建議,農民工要真正融入城市,一方面需要增強自身技能、提高綜合素質、轉變觀念,主動適應城市的生活;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提供幫助,完善農民工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
“建立適合農民工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機制,是實現農民工穩定就業和社會融入的前提。”北京市保安服務總公司海淀分公司總經理朱良玉説。
城市的建設離不開農民工,無論是老一代農民工,還是逐漸成長起來的新生代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才能更好地建設城市。改革教育、醫療、保障等相關制度,為農民工提供更多權益保障,消除壁壘,才能加快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