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事指導]2012年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方案

2012年08月22日15:44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小麥吸漿蟲 小麥赤霉病 小麥紋枯病 小麥條銹病 麥蚜 麥蜘蛛 小麥白粉病 藥劑拌種 拔節期 三蟲

我中心組織專家會商預測,2012年小麥病蟲害累計將發生面積10億畝次以上,同比增加10%,防控任務較重。為將小麥病蟲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確保小麥生産安全,特製訂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針對小麥條銹病、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蟲、吸漿蟲和麥蜘蛛等“四病三蟲”,重發區防控處置率達90%以上,輕發區防控處置率達70 %以上以,專業化統防統治比例30%以上,防治效果達85%以上,總體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二、防控策略

堅持突出重點、分區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針對“四病三蟲”,採取關鍵措施與綜合技術相結合,科學預防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當年控害與長期治理相結合,專業化防治與群眾聯防相結合的防控策略。

三、防控措施

(一)分區防控重點:華北、黃淮麥區以麥蚜、麥蜘蛛、吸漿蟲、紋枯病、白粉病為主,兼顧條銹病和赤霉病。長江中下游麥區以赤霉病、紋枯病為主,兼顧麥蚜、麥蜘蛛。西北麥區以條銹病為主,兼顧麥蚜、麥蜘蛛和吸漿蟲。西南麥區以條銹病為主,兼顧麥蚜、麥蜘蛛、赤霉病和白粉病。

(二)重大病蟲害防控關鍵技術

1.小麥條銹病

切實抓好藥劑處理種子,加強監測預警,做好早春發生區控點保面、春季流行區應急處置和菌源區綜合治理。

西南麥區、漢水流域等小麥條銹病主要冬繁區,採取發病田塊控點保面,減少外傳菌源。西北冬麥區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預防措施,將病情控制在萌芽狀態,減輕晚熟冬麥及春麥區流行風險。

黃淮海小麥條銹病春季流行區,3月下旬-5月上旬,落實“發現一點、防治一片”預防措施,及時處置發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風險;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應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處置,防止病害大面積流行。

西北和西南小麥條銹病主要越夏菌源區,採取生態治理、消滅自生麥苗、推廣抗病品種、適期晚播、秋播拌種和秋苗防治等措施,降低越夏菌源量,延緩病害擴散蔓延。

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菌晴唑、丙環唑等。

2.小麥赤霉病

推廣種植抗(耐)性品種,在加強健身栽培的基礎上,抓住抽穗至揚花關鍵時期實施藥劑預防,遏制病害大範圍流行。

病害常發區應選用穗型細長、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揚花整齊集中、花期短、殘留花藥少、耐濕性強的品種。如長江流域麥區宜選用揚麥系列品種。同時,加強栽培管理,做到田間溝渠通暢,增施磷、鉀肥,促進麥株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長江流域、江淮、黃淮麥區,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遇有陰雨、露水和多霧天氣且持續3天以上,要全面採取預防措施,打好“保險藥”。可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鮮胺等噴霧,施藥後3-6小時內遇雨,則應在雨後及時補噴。

3.小麥紋枯病

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合理施用氮、磷、鉀肥,不要偏施、過施氮肥,控制小麥過分旺長,合理密植、適期播種,防止田間鬱蔽,減少病菌侵染。合理輪作,減少田間菌源積累,加強田間管理,早澆、輕澆返青水,清除田間雜草,雨後及時排水。

播前藥劑拌種。拌種可選擇安全性較好的三唑類藥劑,藥劑用量一般為幹種子量的0.02-0.03%。小麥返青至拔節初期,病株率達10%時,進行化學防治。噴霧防治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環唑、井岡黴素等,隔7~10d噴藥1次,連噴3次。

4.小麥白粉病

以推廣抗病品種為主,採用剷除初侵染源、栽培防治和化學藥劑防治等的綜合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剷除初侵染來源,加強栽培管理,控制群體密度,合理施肥灌水,降低田間濕度。

播種期拌種預防。在秋苗發病較重的地區,一般可採用三唑酮拌種進行預防,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03%。也可選用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安全性較好的唑類藥劑拌種。春季噴藥防治。在春季發病初期(病葉率達到10%或病情指數達到1以上)時進行噴藥防治。常用藥劑:三唑酮、烯唑醇、晴菌唑等,一般噴藥2-3次。

5.小麥吸漿蟲

重點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蟲羽化初期噴藥防治的環節,最大限度減少成蟲羽化和産卵量。

蛹期防治技術。小麥孕穗期當每小方土樣(10×10×20cm3)有蟲蛹2頭以上時,可選用毒死蜱製成毒土,順麥壟均勻撒施,撒毒土後澆水效果更好。帶露水不要撒施毒土,另外,要借助樹枝、掃帚等及時彈落沾浮在麥葉上的毒土,充分發揮藥效。

成蟲期防治技術。在小麥抽穗期,每10網復次有10~25頭成蟲,或用兩手扒開麥壟,一眼能看到2~3頭成蟲時,立即選用有機磷類、菊酯類等農藥噴霧防治,也可用敵敵畏拌適量麥麩或細土在傍晚撒于田間,熏蒸防治。重發生區要連續用藥2次,間隔3天,消滅成蟲在産卵之前。

小麥吸漿蟲發生嚴重的麥區,針對當地實際,選種穗型緊密、內外穎包裹緊、緣毛長而密、麥粒皮厚、漿汁不易外溢的抗耐蟲品種;發生特別嚴重,且適合油菜、蠶豆等作物安全越冬的地區,要及時實施輪作換茬,以減輕危害損失。

6.小麥穗期蚜蟲

嚴格把握防治指標,當田間百株蚜量達500-800頭時,自然天敵單位與麥蚜比超過1:150頭時(指麥蚜超過150頭),可選用啶蟲脒、吡蟲啉、吡蚜酮、抗蚜威等藥劑噴霧防治。小麥穗期病蟲病混合發生時,及時開展“一噴三防”,即殺蟲劑、殺菌劑和磷酸二氫鉀等各計各量,混合噴灑。其中,吡蟲啉和啶蟲脒不宜單一使用,要與低毒有機磷農藥合理混配噴施。

7.麥蜘蛛

西北麥區于返青至拔節期,西南麥區于苗期、早春拔節期,華北麥區于返青至抽穗期防治。當平均33釐米行長螨量200頭以上時,可選用阿維菌素、噠螨靈等藥劑噴霧防治,同時可採取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振動麥株等農業防治措施。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