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10萬貧困人口越過貧困線

2010年08月13日13:54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貧困 鞍山 十一五 貧困村 貧困農民 開髮式扶貧 地膜覆蓋 貧困線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本報訊(霍建平 記者徐天宇)“十一五”以來,我市認真貫徹國家“一體兩翼”扶貧開發戰略部署,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産業領域不斷拓寬,農民收入大幅增加。截至2009年底,全市扶貧開發重點區域年收入1200元以下的10萬貧困人口已經整體脫離貧困線,基本消除了絕對貧困人口。

據了解,我市堅持變“輸血”為“造血”、變“救濟式扶貧”為“開髮式扶貧”,在整村推進的扶貧過程中,充分結合“三線”(鞍羊線、鞍營線、張莊線)開發戰略和全市産業化基地建設,2008年和2009年,我市實施了設施農業扶貧小區建設項目20個,充分調動了貧困農民的積極性。岫岩哨子河鄉振江村有貧苦人口450多人,佔總人口的27%,每人平均收入不足1200元。2007年振江村種植地膜覆蓋花生2680畝,戶均7.4畝,覆蓋率達到100%,僅此一項,全村增收294.8萬元,每人平均增收1160元。此外,全村種植滑子蘑5萬盤,養殖絨山羊880隻,每人平均收入由2006年1150元增加到3250元,增長1.83倍。

市、縣兩級積極協調涉農金融機構安排扶貧項目貸款資金,併發動農民自籌資金投入扶貧項目,全市共整合資金1.85億元,其中爭取貸款資金1.2億元,農民自籌資金6500萬元。同時,財政部門對87個重點整村推進扶貧村累計投入6787萬元,用於扶持貧困農民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和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貧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也是我市扶貧開發的重點。“十一五”以來,我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面向市場實行訂單培訓,實現了“輸出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

在引導重點貧困村發展扶貧項目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我市積極推進貧困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全市重點貧困村基本實現了“五通”(通水、通電、通路、通廣播電視、通電話)、“兩改”(改廁、改圈建沼氣)、一增(增加貧困農民收入),部分貧困村已經初步顯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雛型。

為解決偏遠山區貧困人口居住環境問題,我市按照“先急後緩、先重後輕、先易後難”的原則,把移民搬遷與産業開發結合起來,幫助移民戶做好建房規劃,並幫助農戶解決好道路、飲水、用電和通訊線路的配套工程建設,使建房戶“住得下留得住、發展有空間、脫貧有項目”。“十一五”以來,全市共實施移民扶貧760戶,建移民小區3個,投入移民扶貧補助資金856萬元,使貧困戶改善了生産生活條件,真正結束了“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的歷史。

目前,“大扶貧”格局在我市已經初步形成。除了一大批龍頭企業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羊之外,我市還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創新幫扶方式,拓展幫扶領域,擴大幫扶規模,提高幫扶水準,逐步建立起社會扶貧的長效機制。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鞍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