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中國網楊佳)
中國網北京7月30日訊(記者程聖中)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今日表示,截至今年7月29日18時,我國軍隊和武警部隊共投入兵力38.3萬人次參與抗洪搶險工作。
今日上午,國新辦在北京軍區工兵團舉行現場新聞發佈會,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介紹了近年來中國軍隊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以及中國軍隊建設情況。中國網現場直播。
“在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非戰爭軍事行動日益成為軍事力量運用的重要方式。人民解放軍積極遂行反恐處突、應急救援、國際維和等任務,特別是在國內搶險救災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顯著成績。”耿雁生表示,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是國內搶險救災的突擊力量,擔負著解救受困群眾、保護重要目標安全、運送救援物資、疫病防治、搶修道路、災後重建等任務。
耿雁生表示,國務院、中央軍委公佈了《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中央軍委頒發了《軍隊處置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人民解放軍組建了抗洪搶險應急部隊、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核生化應急救援隊、空中緊急運輸服務隊、交通應急搶險隊、海上應急搜救隊、應急機動通信保障隊、醫療防疫救援隊等8支國家級應急專業力量,兵力規模約5萬人。
據了解,2009年以來,軍隊和武警部隊累計出動近百萬人次,組織民兵預備役450.6萬人次,動用車輛機械30.5萬台次,飛機、直升機162架次,參加抗洪、抗震、抗旱、抗颱風和森林撲火等搶險救災行動,轉移安置受災群眾450萬人次。今年4月青海玉樹地區發生芮氏7.1級地震,軍隊和武警部隊共出動15843人,組織民兵預備役2773人,解救被壓埋群眾1564人,診治傷員8萬餘人次。
今年入汛以來,軍隊和武警部隊投入大量兵力抗洪搶險,截至7月29日18時,共投入兵力38.3萬人次,組織民兵預備役81.5萬人次,車輛裝備2.8萬台次,舟艇1.4萬艘次,分別在各省市投入抗洪搶險,共轉移安置群眾149.6萬人次,運送物資5萬噸,疏通道路2544公里,挖掘土石方128萬立方米,加固堤壩905公里。在歷次重大搶險救災行動中,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人員都發揮了主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耿雁生表示,近年來國際上自然災害頻發,中國政府對受災國的援助力度越來越大。為有效實施國際災害救援,中國政府和軍隊有關部門建立了“對外人道主義緊急救災物資援助部際工作機制”。自2002年向阿富汗提供救援物資以來,中國軍隊已23次執行國際人道主義物資援助任務,共向19個受災國提供了總價值超過5億元人民幣(約合8000萬美元)的帳篷、毛毯、藥品、醫療器械、食品、發電機等救災物資,並多次安排軍用專機、專列向受災國運送救援物資。
在大規模救援中,中國軍隊還派出專業力量參與緊急救援。由北京軍區工兵團官兵、武警總醫院醫護人員和中國地震局專家組成的專業救援隊伍,在國內救援時稱作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參與國際救援時代表中國政府,稱作中國國際救援隊。自2001年組建以來,救援隊已6次赴受災國執行救援任務,該隊2009年取得了國際重型救援隊資格認證,成為國際第12支、亞洲第2支國際重型救援隊。人民解放軍還派遣醫療防疫救護隊赴海地執行緊急救護、疾病防治、衛生防疫等任務,累計診治近4000人,發放藥品150多種,贏得了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和海地人民的廣泛讚譽。
耿雁生説,人民解放軍積極參與國際救災交流合作,推動地區救災機制建設、能力建設和人員培訓,與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軍隊舉行了人道主義救災研討作業。2010年8月,中方將與泰國在北京舉辦第2屆東盟地區論壇武裝部隊救災法律規程建設研討會。10月,中方將在石家莊舉行東盟—中日韓非傳統安全論壇。
“當前,影響人類安全與穩定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凸現。在重大災害面前,加強國際合作已成為各國應對重大災難的必然選擇。”耿雁生表示,中國軍隊願與世界各國軍隊加強務實交流與合作,共同提高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