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中川鄉農場村八大山移民點上的34戶農民前兩年通過實施扶貧搬遷項目,從山大溝深、生産生活極不方便的八大山荒山坡上搬遷下來的,現如今,大部分農戶已購置了農用車,並積極發展養殖業,加上外出務工,一年下來年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路平了,水通了,電燈也亮了,村民們喜出望外,都誇黨的政策好。
2000年以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按照“黨委總攬,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群眾參與,項目整合,資金捆綁,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的思路,奮力攻堅,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截至去年底,全縣20.6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逐步得到解決,貧困人口從22.6萬人下降到2萬人;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908元增加到3701元。
10年來,民和縣累計投資9959萬元,在20個鄉鎮92個貧困村實施了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受益人口達95422人,基本實現了村有基礎産業,戶有增收項目,水、電、路“三通”和學校、衛生室、廣播電視“三有”目標,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基礎。積極扶持群眾發展産業化經營,全縣共建設藏毯加工點21處,安排貧困勞動力1590余名。在全縣20個鄉鎮實施了移民扶貧工程,共安置移民3460戶15954人,異地安置群眾已全部解決溫飽問題,基本實現了“一年搞搬遷,兩年打基礎,三年解決溫飽,五年脫貧致富”的目標;認真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試點項目,累計投入搬遷試點工程專項資金816.61萬元,對6個鄉鎮9個村365戶1128人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通過加大後續扶持力度,搬遷群眾基本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勞務經濟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産業和主要來源。10年來,全縣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近50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5.15億元,每人平均勞務收入達2798元。
從2008年開始啟動實施的“村企共建”活動已取得初步成效,青海民和威思頓有限公司、青海平興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等6家企業為北山鄉羅家灣村、中川鄉紅崖村等6個聯建村共捐助經費7.8萬元,修建衛生室1處,發放洋芋種植補貼款1.3萬元,捐贈課桌凳246套。西北電網有限公司750千伏官亭變電站為中川鄉八大山村小學、官亭鎮中心學校等捐贈教學儀器、學習用品等累計達7.2萬元。
10年來,全縣累計建成雨水集流窖7660眼,新建日光節能溫室6200棟,解決了12.39萬人、14.32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困難;全面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工程,新建和改建縣鄉公路2010.2公里,實現了村村通電、通路目標;累計維修村小學74所,改善了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新建村級醫療室43所1550平方米,配備了基本醫療器材,提高了基層衛生公共服務能力。
與此同時,國家稅務總局和遼寧省瀋陽市為該縣無償援助資金及物資總價值達2081.1萬元;省、地定點幫扶機關為該縣貧困戶捐款捐物累計達2152.21萬元,幫助協調落實項目43個,扶持資金達754.2萬元;縣直各單位捐款累計達203.05萬元,幫助協調落實項目21個,爭取項目資金達2045.14萬元;全社會積極參與幫扶工作,使全縣教育、衛生、交通等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有效解決了部分貧困群眾實際困難。 (作者:祁玉海 蘇昂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