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任沁沁)“汶川、海地、智利、高雄、唐山……最近雖頻頻發生大小地震,但這並不意味著全球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短期內多次發生地震,並不能輕易下結論説地球已進入地震活躍期,要有具體的數據、證據。”陳建民説,根據記載,全球每年要發生1-2次8級左右地震,18次7級左右地震,200余次6級左右地震。多數地震發生在海底,因此並不引人關注。
“今年一月份以來,發生了多次地震,幾起地震都集中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給人們造成地震頻發的印象,並認為全球進入了地震活躍期,這是缺乏依據的。”陳建民認為,這兩個月來發生的地震,地點和強度都不均勻,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需要進一步觀察,不能輕易下結論。
至於這幾次地震之間有無關聯,陳建民表示,全球有兩個著名的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海地、智利、日本琉球群島、台灣都圍繞在前一地震帶上,而中國西部地區主要受後一地震帶影響。從100多年記載的歷史看來,這兩個火山地震帶的活動強度是交替進行的,週期大概是15年。
“今年以前的11年,全球地震主要發生在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今年以來則主要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但這並不能説明環太平洋地區開始進入地震多發期。”陳建民説,畢竟和正常的更替週期還差4年左右,還需要看下一個階段該地區是否還連續發生強震。
此前有媒體報道,加拿大和美國西海岸外80公里處存在發生類似智利強震的危險。陳建民認為,目前還沒有科學的依據,可信度有待商榷。
近日世界範圍內頻發的地震,讓人們聯想到電影《2012》中的災難。
陳建民説,《2012》是一部電影,將各種災難形式匯總在一起,提醒人類要關心善待地球母親,充分認識自然界,正確對待各種自然現象,從點滴做起,防患于未然。影片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警示。
“地震活動是正常的現象,地震造成的破壞是局部性的,人類不必恐慌。”他表示,6日10時49分許、11時許發生在唐山地區的3.1級、4.2級地震,是唐山大地震系列衰減活動的一次小的正常的起伏活動。
談及近日高雄發生的百年強震,陳建民表示,台灣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每年有3到6次地震,當地地震科技工作者任務很重。正因如此,大陸和台灣的地震科技合作有很長歷史了,通過學術合作、科技研討會、具體的科技合作項目等多種形式,兩岸地震科技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合作、互訪,這種互動會繼續下去。
不久前山西謠傳地震引發大量民眾寒夜上街。陳建民説,從維護自身安全的角度考慮,民眾的心態和行為是可以理解的。“這告訴我們還是要提高地震預測的準確度,完善地震預警發佈機制和政府應急機制,切斷不正當發佈地震資訊的渠道。”
“中國政府要做的,是提高綜合防禦能力,包括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應急應對、緊急救援、政府處置能力等各個環節,以提高預測的準確度、降低人員傷亡和損失。”他説,“現在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防禦地震,需要政府,也要民眾共同參與,海地和智利兩次強地震帶來的不同的破壞後果,再一次強調了政府和民眾共同提高‘綜合防禦能力’的重要性。”
國務院已把5月12日定為“防震減災日”,加強宣傳、科普教育,對民眾進行有針對性的演練,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