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位下降
河道乾涸
農民“抓鬮”澆水
5日,記者來到了距離邢臺市區20公里的任縣,走訪了該縣下轄的5個鄉。
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宋研頗告訴記者:“自出生以來還未見過如此旱情。”
40歲的宋研頗家住西固城鄉東固城村,家有7畝小麥地。“整個冬天一次雨也沒下,地裏的小麥還沒越冬就枯了。”
宋研頗的妻子王改雲今年30多歲,和丈夫一起在田地裏給小麥施肥。她説,再過一個月就可以灌溉了,如果到時還沒有雨水的話,只能用水泵抽水灌溉。“今年地幹,第一水要淌得多一些了。”她説,往年用水泵抽水灌溉家裏的7畝地大概要花500多元錢,今年這個數字顯然不夠用了。
“雨量正常的年頭,小麥大概要澆灌4次水,一次是寒露下麥種時,一次是年前,一次是立春前後,最後一次是麥粒初長。”
宋研頗介紹,在當地地下水是主要灌溉來源,種麥的農民往往三五成群集體出資在麥地交界處打井共用,一口井花費千元,再加上一台價值千元的抽水泵,往往可以支援灌溉60畝左右的麥地。
“現在地下水是越落越低,十來年前在任縣挖個坑就有水出,現在打到40米都未必能見到水。這也增加了水泵的成本和維護費用。”宋研頗説。
除了地下水水位的日漸降低,當地的多條河道也出現了乾涸,記者順著宋研頗指引找到了當地曾非常有名的順水河,然而,記者看到的卻是雜草叢生的乾枯河道。
宋研頗告訴記者,由於上游地區修建水庫截流用於養殖水産,過去下游還驚濤駭浪的河道只能年年乾涸,地下水位也隨之日漸下降。
由於沒有降雨,加之地下水資源稀缺,像宋研頗這樣的農民只能採用地下水灌溉,在當地集資打井的農民只能輪流灌溉。
“每到灌溉季節,村裏都會組織抓鬮決定誰第一批灌溉。”
河南:
空軍調增雨飛機支援抗旱
連續一百多天沒有有效降水,河南的受旱面積已經佔到小麥播種面積的56%,進入特大乾旱期。
本報訊(特派記者喬軍偉)昨天,記者在河南看到:大片小麥枯黃,許多農民使用各種器械進行抗旱,由於連續100多天沒有有效降雨,氣溫持續較高,空氣異常乾燥,土壤失墑嚴重,旱情還在進一步加重,當地農民的抗旱工作依然面臨著嚴峻形勢。據悉,面對自1951年以來的特大旱情,河南省申請實施飛機人工增雨雪作業已經得到妥當安排,原計劃昨天抵達鄭州國際機場的空軍某師的飛機因天氣原因暫時推後到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