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昨日聯合公佈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結果。監測顯示,汶川地震引起震中區域監測點的水準位移量達238釐米,沉降量達到70釐米,隆起量達30釐米。
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于2008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共同組織實施了“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與分析”工作。監測表明,龍門山斷裂帶西側塊體向東偏南運動,位移達20至70釐米;東側塊體向西偏北運動,位移達20至238釐米。東側塊體下沉達30至70釐米。陜西南部區域向西北方向運動,最大位移量達4釐米;甘肅隴南區域向東北運動,最大位移量達5釐米。青藏高原珠峰地區的監測點向西偏南運動,水準和垂直方向位移量均為2至3釐米。
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累計派出了約100個專家技術組對地震周邊地區和青藏高原珠峰地區的18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點進行了野外測量,同時獲取了全國範圍的28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作站的監測數據,得出了最終的地形變化分析結論。
- 釋疑
為何近期地震多發?
強震後關聯地方會出現調整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陰朝民表示,第一,汶川8級地震發生以後,在全國範圍內會存在一些調整。“所以最近我們感覺震區以外的一些地區,包括西藏、新疆以及四川與雲南交界的地方發生一些地震。”陰朝民説,按照統計規律,每年中國發生5級以上地震是18次左右。到目前為止,除汶川地震強余震以外,現在中國大陸已經發生了21次5級以上地震,數量超過平均水準。第二,最近地震發生區域都是地震多發地區,包括新疆、西藏、雲南,從本身來講,這些地方也會發生一些地震。
對於攀枝花地震,中國地震局江在森研究員表示,8級地震發生以後,一般在3個月之內會有一些關聯的地方,會激發出來一些地震。
青藏高原地殼隆起數米?
地震對災區以外地形影響不大
此次監測重點是龍門山斷裂帶、陜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等受災嚴重地區及周邊地區,鋻於此次地震是由於印度洋板塊向歐亞板塊俯衝,造成能量從青藏高原向內陸釋放的機理,也部署安排了對青藏高原珠峰地區的監測,以獲取青藏高原震後運動趨勢。
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説,監測結果顯示,汶川地震雖對災區地形造成了較大影響,但對災區以外地形影響不大。針對有媒體報道:“5月12日的錯動使當地地殼抬升九公尺,喜瑪拉雅山長高好幾公尺”。李維森表示,這種青藏高原因汶川地震隆起數米的説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本報記者 徐春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