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跟蹤審計幫災區幹部“免疫”
記者了解到,到6月14日,入駐四川省民政廳的審計組,審計過的資金已經有63個億。
“在大災發生後,第一時間就開始對接收的這麼大的資金量進行審計,我到審計部門工作以來還是第一次。”負責民政廳審計的任承彝告訴記者,由審計署成都辦與四川省審計廳組成的駐民政廳審計組共抽調了17名審計人員,分成7個組,深入到了22個省本級單位,對65億元的接收資金和不計其數的救災物資進行審計。
據四川省審計廳廳長高仁全介紹,僅四川省審計機關就投入了1800多名審計人員參審,再加上審計署駐成都辦、昆明辦的審計人員,在四川的審計人員總數已經達到了2000人。目前已組成了220個審計小組,審計已覆蓋了災區的所有地方。
地震發生時,駐四川省民政廳本級審計組組長李元貴正在廣州市進行財政審計。地震發生後,被緊急抽調來擔任省本級審計組組長。
任承彝至今還記得省本級審計組入駐民政廳的那一刻:“那天是我帶隊到省廳來進行審計的,就在這座辦公樓的一層與負責接洽的民政廳廳長見的面,隨後就開始了工作。”
“老實説,5月20日前,救災款物的管理確實有些混亂。”任承彝説,特別是救災物資方面。他告訴記者,畢竟是這麼大的一場災難,又來得如此突然,全國各地乃至海外捐助者的捐助熱情之高也是空前未有。所以救災款物來得之快、之多,出乎了人們的意料。另外,救災物資計量單位也不統一。任承彝認為,從他幾十年從事審計的經歷來看,暫時出現的管理上的混亂也是在所難免。
“5月20日,國務院五部門下發了通知之後,整個救災款物的管理可以説出現了一個分水嶺。”任承彝説,從四川的情況看,5月20日後,明顯好轉和規範起來。“當然,審計人員也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僅在四川省本級審計中,我們就提出了20多條審計建議,幫助省本級部門規範管理。”
此次收到款物捐贈的部門之多,同樣出乎任承彝的意料。“就連煙草部門、衛生廳、教育廳、殘聯這樣的部門都接收到了捐贈的救災款物。”任承彝説,省本級審計組審計的省一級部門多達22個。
四川省審計廳廳長高仁全告訴記者,就四川省的救災款物審計主要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監督搶險救人和安置群眾期間救災款物是否及時、公正地用於災區、用於受災群眾,促進救災款物的規範管理和有效使用;第二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安置群眾和災後重建期間資金物資分配、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審計,重點關注款物的損失浪費和效益發揮情況,幫助健全救災款物監管的長效機制。
救災款的審計還好,難就難在救災物資的審計上。李元貴告訴記者,據他們初步統計,到6月12日,四川省接收的帳篷有558000頂,彩條布2388萬平方米,機械車輛554輛,食品按箱計的有7200多箱,按噸計的有33900多噸,按批計的有407批,按件計的6000多件,按袋計的有3000多袋……李元貴説,在對救災物資的審計中,他們匯總到審計登記表上的物資種類就有15大類,其中,第15大類還是“其他”。
“此次審計之所以這麼嚴格、這麼細緻入微,一方面是為了災區人民能夠及時得到救助,另一方面是為了讓來自海內外的每一顆愛心都不受到傷害。更重要的是,不能讓我們在一線的幹部流汗、流血再流淚(懺悔的淚)。”審計署成都辦紀檢組長李玲對此感觸最深。她説,地震發生後,幹部們在一線非常辛苦,救死扶傷,沒白天沒夜晚地工作在救災現場。事實證明,在救死扶傷這個環節上,幹部們都很好地通過了大考。救災款物的分發、使用對於我們的幹部無疑又是一場考驗,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幹部經受住了地震的考驗,卻過不了金錢物資關口的檢驗。李玲説,這也是審計人的職責。
交上一冊記錄著歷史的明白賬
“胡珊,5月15日,捐贈50元,未開發票。”這是記錄在都江堰市民政部門接收捐款情況登記簿上的第一筆捐助款。
6月13日,在都江堰市設在救災款物接收中心的大帳篷內,記者看到了記錄完整的一本本賬冊。
“從5月15日,我們接收到胡珊的第一筆50元捐助款到現在,所有的捐助款無論是開發票的還是沒開發票的,我們都進行了登記。沒開發票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當時事發非常突然,我們還來不及準備發票,等我們有了發票,由於沒有聯繫方式,根本找不到捐款人;另一個原因是,一些捐助人堅決不透露姓名,我們問急了,他就説,你要寫就寫‘一個好心人吧’。”都江堰市民政局一位幹部告訴記者,無論哪種情況,他們都認真做了登記。其中,沒開發票的,他們也都進行了標注。
在這位幹部看來,審計人員第一時間的參與格外重要。她告訴記者,他們這個接收小組,從5月15日成立以來,就有審計人員參與,審計局是接收組的組成成員單位之一。“在接收過程中,我們3個人(民政1人、財政1人、審計1人)始終都在場。”她告訴記者,在審計人員的指導下,他們的接收賬目記得非常清楚,一筆沒落。
“這賬本不僅可以向世人交出一本明白賬,更重要的是它記錄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段。”説這話時,這位記錄員的聲音並不高,甚至還有些不好意思,但可以聽得出,這是發自內心的話語。
在什邡市火車站,記者看到了同樣不忘自己是在記錄歷史的審計人。
6月12日11點左右,記者到達設在什邡市火車站由什邡市審計局審計人員組成的審計組。當時,正好由大連市運抵什邡的兩車皮活動板房材料準備運送到安置點南泉鎮。
什邡審計局副局長蔣碧君告訴記者,從5月19日什邡市火車站接收到第一批捐助物資開始,他們就在火車站設置了審計組,到現在為止,近一個月的時間裏,這裡24小時都有審計人員。
“從貨物的接收到驗收、從押運員的選派到車牌號的登記,從駕駛員的姓名到送達地接收員的姓名、領款物人的簽名,我們統統都要登記,每一個環節都不會有遺漏。”蔣碧君説,為了規範管理,我們在全市統一推廣使用由我們審計局設計的統一表格,所有款物發放、接受單位必須按照這份表格進行登記管理。
在什邡市火車站,記者看到,從開始審計到現在,審計組已經記了厚厚的幾本賬。
6月12日,德陽市審計組總指揮、四川省審計廳副廳長唐萍一頭扎進災情較重的鎣華鎮物資發放中心,一一核對了登記賬目後,她又隨著高橋村的救災款物發放員一起到了這個村的6組進行抽查。路上,她一邊翻看村發放員的記賬本,一邊不停地叮囑發放員每發放一筆款物都要記賬。對著發放員的記賬本,唐萍手把手地教她怎麼把賬記清楚。
據高仁全介紹,到目前為止,整個四川省在救災款物的使用上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審計署社會保障司派駐四川災區工作的副司長秦萌也認為,大的環節審計基本上都把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