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抗震設防區劃圖已經國家標準委員會批准。省地震局昨日透露,1978年《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發佈後,我市主城區修建的建築抗震設防烈度至少應達7度。經歷汶川大地震後,成都的地震設防標准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那麼,地震設防標準作了哪些調整?調整又意味著什麼?昨日,省地震局周榮軍研究員進行了解讀。
“沒料到這次的震級這麼大”
地震發生當天,周榮軍就隨國家地震應急工作隊緊急出動,足跡遍及都江堰、青川、北川、什邡、彭州等重災區。
周榮軍透露,處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龍門山構造帶有4條斷層,它們分別是後山斷裂、主中央斷裂、前山斷裂以及山前隱伏斷裂,寬度為30~40公里。此次大地震為逆衝右旋走滑運動形式,這4條斷層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其中,以主中央斷裂的活動最強,根據考察測算,從平武南壩東到汶川映秀西,大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有近200公里長。而從都江堰東到綿竹漢旺東的前山斷裂,也有五六十公里的地表破裂。另外,已經發現的最大地表錯位達6米以上!
“對於龍門山地震帶的研究歷史算是比較長的,當年李四光就在周總理的指示下,將龍門山作為重點關注對象。上世紀70年代的抗震設防區劃圖中,也將龍門山一帶列為潛在震源區,也就是地震危險區。只是我們沒有料到,這次的震級竟然會有這麼大。”周榮軍説。
成都的地震烈度不到7度
北川、汶川、都江堰……很多地方損失慘重;重慶、北京、上海……很多地方震感強烈;而距離震中映秀只有70公里的成都,依然在大地震中挺立無恙,這是為何?
周榮軍説,在六千多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大陸發生碰撞,青藏高原不斷隆升,塊體在向東滑動的過程中,在龍門山表現為一種擠壓。而成都平原,處於遠離斷裂帶的塊體內部,“雖然處於龍門構造帶的影響區範圍內,但構造變形遠遠低於龍門山。”
另外,成都平原地表以下有非常堅硬的基岩,穩定不易破碎,加上本次地震向西南方向衰減較快,能量也成倍衰減,也是成都平安的原因。周榮軍説,距離映秀約140公里的北川,地震烈度達到了11度,但在成都,地震烈度不到7度。所以“7度設防”的成都經受住了考驗。
成都的地震動參數將提高
地震發生後,民眾對抗震設防給予了空前的關注。從重災區回到成都後,周榮軍參與了新的抗震設防區劃圖的繪製工作。目前國家標準委員會已批准了該區劃圖。周榮軍透露,成都地震設防標准將有所提高。但並不是直接將“7度設防”提高為“8度設防”,而是建築抗震設防烈度不變,將峰值加速度、地震動參數等參數提高。至於此次地震中受災較重的都江堰,將改為“8度設防”。
周榮軍還説,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此前並沒有單獨的設防標準,而是和普通的工民建一樣為“500年一遇”。地震之後,國家頒布法令對這些公共場所提出設防的特殊要求,不過實施細則還未出臺,“標準還需要論證,我個人的直覺應該是‘千年一遇’,或者用抗倒塌的地震動參數來控制設計。但這需要政府來決策。”
據悉,一般的工民建國際通用抗震標準是500年一遇,水庫大壩是5000年一遇,而核電站是10000年一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