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區: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守著家卻不能回,俯瞰著不遠處的房子,廖小梅的眼中有些惆悵。到昨晚,廖小梅一家已在離家3公里外的綿陽科技園區園藝山的半山腰上搭帳篷生活3天了。雖説帳篷區比在家簡陋和艱苦得多,可廖小梅還是和眾多鄉親們的想法相同——除非堰塞湖險情排除,否則必須一直堅守在帳篷區,即便這樣的生活有些無聊和枯燥。
自從26日唐家山堰塞湖疏散群眾動員大會以來,綿陽附近幾座山的山頭或半山腰上就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帳篷,眾多市民選擇到帳篷裏過夜,使得擁有60多萬人口的綿陽城幾乎成了空城。
“晚上有去處沒有,要不就到我家搭的帳篷裏將就將就?”昨天中午,得知我們到綿陽採訪,一齣租車司機熱情地打招呼。司機説,他們這兩天很忙碌,白天除了為志願者提供免費服務外,還得趕在天黑之前到園藝山山腰上搭好一家人住的帳篷。“那裏睡得踏實。”
昨日的綿陽午後,悶燥得厲害,園藝山半山腰上的帳篷區周圍聚集著搖扇的老老少少。他們或在閒聊,或在看報,或在散步,有商販還在路邊擺起了攤,提供水果和小食品。共同之處,就是每個人手邊都有一個收音機,關注的內容一致:唐家山堰塞湖。
“搬來這裡已經第三天了,生活還算方便。”在自家的帳篷外,朱大媽邊逗著小孫子,邊平靜地説,現余震似乎對他們來説已經不是大問題了,目前他們就期望堰塞湖的險情早些處置好,他們也就可以早些回到自己的家中。
富樂山風景區在綿陽城區東郊2公里處,這兩天,整個風景區儼然成了一個露營地。
昨天下午,沿著景區公路向上走,一路可見搭帳篷的忙碌身影。醫療流動救護車隨處可見,就連綿陽市仙遊區檢察院的臨時辦公點都搬到了山上。除了警戒線內的幾座危房外,整個景區似乎看不出緊張的氣氛來,所有人臉上都寫著平靜。
“我們並不恐慌,因為政府把所面臨的危險和所要做的工作都攤在群眾面前,我們心裏反而更踏實了。劉先生顯然對堰塞湖的處置信心百倍,斜靠在帳篷外的趟椅上輕鬆地説。
唐家山堰塞湖:成為潰壩之患代名詞
撤離,皆因“懸湖”。
“5·12地震”僅僅過去3天的時間,“因地震形成的34個堰塞湖極易産生次生災害”這一問題,就引發了媒體的廣泛關注。至今地震整整過去兩周多的時間裏,“唐家山”3個字越發引人關注,因積水量大、水位日漲兩米、頭上還頂著眾多小型堰塞湖,“唐家山”成為堰塞湖之患的代名詞,地震次生災害的話題的焦點。
“如果引流渠不能在隨時可能到來的汛期前開挖成功,後果將十分嚴重!”“成都肯定不會有事,如果逼不得已實施炸壩的話,肯定要保綿陽,因為綿陽是四川十分重要的工業城市,再怎麼也不能丟了!”説起唐家山堰塞湖,成都的哥沈師傅不停地説著自己的觀點。
“淹水我們倒是不怕,怕是怕水裏帶來的病菌。堰塞湖裏泡了多少死去的家禽、牲畜和農藥誰也説不清,會不會帶來病菌誰也説不清,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在宣傳時告訴我們,一旦遇堰塞湖來水,要離遠些,保持500米到1000米的距離!”馬福禮對唐家山堰塞湖壓頂十分擔憂。
“綿陽地勢雖然比青蓮鎮低,但我認為綿陽問題不大,雖説水往低處流,可大家也不能忽視河道越來越寬這一客觀事實。唐家山堰塞湖洪水肯定要來,只不過會不會引發災害還不確定,其實我們最擔心的是水裏會不會帶來病菌。”透過李永強在接受採訪時所説的這些話,不難看出青蓮鎮鎮府對懸湖隱患的高度認識和重視。
如果此條傳聞屬實的話,讓我們感受到的依然是政府對生命的關愛,以及千方百計降低唐家山堰塞湖水患的決心——民主與法制日報記者王琪稱,其在災區採訪期間得知,政府部門在數日前專門派人前往北川清理廢墟裏掩埋的農藥,努力降低唐家山堰塞湖日後泄洪帶來的風險。(來源:都市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