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採購商
發展要聞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援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閒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低開高走 滬指站上4400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3月末我外債餘額$3315.62億 黑石大跌 國家匯投公司虧損5億美元  -5油企獲首批原油經營資格 民企可經銷成品油 高額投資成門檻 -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稱GDP應控制11%內 -中國今年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我國部分地區地質災害進入高發期 曾培炎作指示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30 日 
字號:    列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進入汛期以來,我國西南、華南、華東地區連降暴雨,引發嚴重地質災害,造成人民生命財産損失。據預報,7月末至8月上旬,部分地區將進入地質災害高發期。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對做好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曾培炎指出,今年以來,地質災害頻發。前段時間南方地區連降暴雨,引發了泥石流、山體滑坡,造成嚴重人員死傷。有關地方和部門積極採取措施,進行抗災搶險,並成功預報多起險情,及時轉移避讓,減少了損失。據氣象部門預報,近期在滇黔川渝甘陜等地還將有強降雨過程,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仍十分嚴峻。

曾培炎強調,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對抗洪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始終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放在第一位,繼續扎紮實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進一步搞好群測群防,落實應急預案,做到監測到位、預報準確、處置得當,特別是要抓好重點地區、重點設施的地質災害防治。地方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督促落實防災責任。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等部門要加強對各地工作的指導,提供必要的支援。

據悉,進入7月份以來,部分地區因強降雨引發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全國因地質災害造成90多人死亡和失蹤。根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幾天在滇黔川渝甘陜的部分地區將有強降水過程。下半年登陸我國東南沿海的颱風初步估計有4─6個,西南地區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仍可能有較強的降雨過程。西北地區東部、華北中南部、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新疆北部等地區必將出現較強的降雨過程。

為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土資源部落實國務院要求,先後做出一系列部署,派出檢查組分赴浙江等12個省(市),對各地的地災防治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了檢查。7月以來,派出11個專家組,兵分七路,赴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在當地指導搶險救災工作。

國土資源部對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提出要求:一是進一步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及時發佈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資訊。二是加強值守和應急準備,對可能出現連續強降雨的地區及時派出專家組和工作組,與當地一起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範工作。三是要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協助地方政府將防災責任落實到單位和個人,一有險情及時採取轉移避讓措施,確保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四是地方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督促有關方面重點做好交通幹線、人口密集區、旅遊區,尤其是工程建設施工現場的防災管理工作。(于猛)

來源: 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
解決資源生態問題 山西礦山地質災害治理拉開大幕
汛期將臨 浙江將治理80至10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
中國地質災害將維持高發態勢 防治工作重在農村
今年廣東地質災害嚴重居全國前列 已致百餘人死
中國前7個月避讓地質災害300起 保6000余人生命
全國前7個月共發生地質災害7839起 成功避讓300起
中央明確要求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
浙江南部近期降水明顯偏多易引發地質災害
曾培炎要求落實應急預案 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三峽庫區全面啟動三期蓄水清庫與地質災害治理
兩部委要求加強中小學校校區(舍)地質災害防治
國土資源部緊急通知南方6省區加強預防地質災害
中國地質災害多發區調查基本完成 隱患7萬多處
曾培炎:須加強三峽庫區等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