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燃燒反叛青春!戛納電影節獲獎電影《吸引力》歡喜首映獨播上線
發佈時間:2024-12-06 13:19 來源:北青網娛樂 責任編輯:夏岩
2024年12月6日,歡喜傳媒旗下流媒體平臺歡喜首映獨播上線法國導演文森特·卡多納于2021年推出的個人首部長片《吸引力》。這部導演首作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成績,不僅贏得第74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作家和劇作家協會獎,更奪得第47屆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處女作獎。除此之外,影片還獲得了一個頗具分量的提名——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天使被召喚到天堂之前留下最後的絕唱,對我們而言,就像失去一位神,十年的光陰應該改變一切,但實際上什麼也沒變”。
1981年春,法國社會黨人密特朗第三次參加總統競選,當年5月,密特朗成功擊敗吉斯卡爾·德斯坦,成為法國社會黨人總統第一人,他的出現標誌著法國社會向左翼傾斜。年輕人走上大街狂歡。而在那之前,在法國布列塔尼區的小鎮裏,一個地下電臺“華沙”正在懷念僅23歲自殺的天才——“快樂小分隊”主唱伊恩·柯蒂斯。
電臺內播放的是“快樂小分隊”在伯明翰大學進行的最後一場演出的盜版錄音。電臺主持傑羅姆深情地稱伊恩·柯蒂斯為“天使”,而在那之前,傑羅姆將伊恩·波普、四人幫樂隊(Gang of Four)、薩德侯爵樂隊的名字如數家珍念出。對熟悉80年代朋克音樂的人來説,這些名字已經足夠成為識別同類的密碼。甚至,連電臺名“華沙”都是向快樂小分隊的一場致敬。
《吸引力》記錄了法國布列塔尼區小鎮少年一段如火而又惆悵的青春時光。憤怒、反叛、心碎、迷戀——《吸引力》中的元素在青春電影中並不陌生,但令這部電影脫穎而出的,正是藏在電影標題裏的秘密——Magnetic Beats(非凡音符)。
從法國布列塔尼區出走的文森特·卡多納,選擇把自己最愛的兩樣元素融入到電影中:地下電臺和朋克樂。只為講述那個年代一群無憂無慮年輕人的孤勇和張狂。
在《吸引力》中,就像人聲樂器化一樣,情節、臺詞和音樂融合在一起,最終變成對80年代朋克精神的一曲朦朧的謳歌。
“沒有未來”:性手槍樂隊70年代的驚天一聲
法國布列塔尼區小鎮,傑羅姆和菲利普兩兄弟在一系列70年代朋克樂隊的滋養下,經營著地下音樂電臺“華沙”。傑羅姆是電臺主持,菲利普則是電臺DJ,菲利普不善言辭,唯有電子混音迸現時,才能代他説出所思所想。
在密特朗當選時,法國自由博愛的左翼思潮洶湧。菲利普遇見了傑羅姆的曖昧對象瑪麗安。菲利普迷戀上了瑪麗安。但不久,菲利普進入西柏林服兵役。隨著各種各樣的事件發生,這時菲利普才明白,自己曾經和大哥傑羅姆一起揮霍的青春,究竟有多麼珍貴又幻滅的存在。
《吸引力》鬆散地記錄了少年菲利普在服役前後度過的一段難忘歲月,電影開頭出現的P4,是借心理問題逃避服役的簡稱,也可稱之是菲利普瘋狂青春的注腳。
《吸引力》的創作跨度長達十餘年,但實際開發僅約有四年時間。導演文森特·卡多納是80年代生人,他通過小組寫作的方式,將80年代年輕人放浪不羈、擁抱自由的姿態濃縮在一部青春電影裏。
這些緣起于六七年代的朋克聲音,在之後的90年代、00年代,隨著朋克進入商業主流,已經演變成金屬鉚釘下的無病呻吟。朋克與地下電臺可謂是天作之合,那些經營著非法電臺的人,最初也是相信著音樂唱片的工業化是一場陰謀。
1964年,搖滾樂在商業巨頭的運作下變得愈發成熟穩定。主流電臺被商業公司壟斷,一些小的音樂製作人難以出頭。
音樂經紀人羅南·奧拉西裏發現自己沒有背景,就會被主流電臺拒絕,沒有發行渠道。因此,受到當時大行其道的荷蘭海盜影響,他買下一艘前丹麥郵輪改造,在海上成立了一個號稱24小時廣播的卡羅琳電臺。這個電臺就是電影《海盜電臺》的原型。
而到了70年代的英國,在搖滾樂商業化和英國年輕人居高不下失業率的雙重夾擊下,一種新的音樂在年輕人中走紅。“朋克”這個詞最初的意思就是小混混。音樂多由一個簡單悅耳的主旋律和三個和弦組成,簡單好上手讓幾乎所有“有話説”的年輕人都能組建自己的樂隊。
代表著工人階級的朋克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個憤怒和反叛的文化。
“在英格蘭的夢想裏沒有未來,不要聽他們説你想要什麼,不要聽他們説你需要什麼,沒有未來”。性手槍樂隊的“沒有未來”代年輕人發聲,成為朋克樂不斷提及的一段經典標語。
文森特·卡多納相信這句“沒有未來”,同40年後有著相似的軌跡。而自這份絕望中迸發的自我彰顯的力量,最終使得朋克成為無法被教條壓制的席捲世界的潮流。而那份熱烈之下的惆悵,也是《吸引力》的魅力所在。
除了劇情和臺詞,音樂也可以“講”電影
《海盜電臺》正式發行的雙CD中收錄了37首在電影中使用的插曲。滾石樂隊、誰人樂隊、奇想樂隊、The Turtles……電影的原聲帶仿佛60年代的音樂寶庫。而《吸引力》則使用了相似的方式,用音樂記錄那個充滿活力的時代。
快樂小分隊、伊基·波普、低調樂隊、Camera Silens、front 242……在《吸引力》中,來自英國和法國的朋克樂隊接連出場。對喜歡七八十年代朋克樂的樂迷來説,《吸引力》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復活”的音樂盛宴。
電影在上映後得到了獨立唱片公司99唱片創始人艾德·巴爾曼的盛讚。在片尾,文森特·卡多納致敬了2019年去世的Camera Silens樂隊成員吉爾斯·貝爾廷與薩德侯爵樂隊去世成員菲利普·帕斯卡。他們的名字和音樂也會在劇情中出現。
得益於男主角菲利普的混音天賦,《吸引力》在電影中奉獻了三段頗有新意的混音。其中就包含結合了法國朋克樂隊Camera Silens的《現實》(Réalité)和低調樂隊最知名朋克單曲《青春精力》(Teenage Kicks)的一段驚艷混編。這三段混編,在歐洲電影獎獲獎聲音指導顧問塞繆爾·艾瓊、皮埃爾·巴裏亞德,凱撒獎最佳音效獎提名者馬修·德坎普斯合作下完成。
影片的片尾曲,來自成立於1981年英國樂隊的Turquoise Days的知名單曲《灰色天空》(Grey Skies)同樣值得一聽。在80年代,他們自己製作併發行磁帶,這在當時的藝術家中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無需唱片公司支援,而在七八十年代之後,磁帶運動很快被更多更便攜的音樂收聽方式取代。
電影中也有一些致敬段落,比如提及雷鬼樂鼻祖鮑勃·馬利的死亡。菲利普跳上食堂桌子的場景致敬了四人幫樂隊(Gang of Four)主唱喬恩·金。
“政治無法改變世界,將要改變世界的是音樂、品牌、藝術、冒險。這才是生活”。《吸引力》中菲利普在夜晚穿行柏林時這樣聽到一段話。80年代的朋克音樂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説無疑已經十分遙遠,但文森特·卡多納相信,這把火會一直燃燒,音樂的火把會一代又一代傳下去,年輕人本就是充滿創造力的年紀。
“派對看似結束,火上余燼盡散,但我確信一件事,就是火在燃燒,火仍在燃燒”。如果只將《吸引力》視為一部青春的傷痛文學合編,未免對這部電影能拿到金攝影機獎這樣的重磅提名感到不解,但如果從音樂的角度看待電影,你將發現一個自由、不受教條約束的朋克懷舊世界。而那就是導演文森特·卡多納對80年代愛的宣言。
電影《吸引力》已在歡喜首映獨播上線,歡喜首映作為會員制與收費點播相結合的精選電影平臺,為網際網路用戶甄選海內外優質影視內容,國産獨播佳作如《梅艷芳》(電影版&劇集版)《誤殺》《一秒鐘》《瘋狂的外星人》《奪冠》《南方車站的聚會》《風犬少年的天空》等,海外獨播佳作如豆瓣高分日係治愈電影《河畔須臾》、攬獲勞拉獎四項大獎的科幻愛情電影《定制男友》、柏林金熊獎提名作《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狂攬十項提名的巨制《不合時宜的人》等,諸多熱門院線佳作如《滿江紅》《熱辣滾燙》《學爸》《志願軍:雄兵出擊》《消失的她》《沙丘2》等也在平臺熱播中。
目前,歡喜首映已覆蓋PC、移動、電視三大終端,總下載次數超過3800萬,累積付費用戶超過1100萬。
歡喜首映是歡喜傳媒旗下的流媒體播放平臺,歡喜傳媒作為一家創新性影視內容投資、製作及流媒體播放平臺公司,一直秉持“內容+渠道”雙輪驅動的發展策略,在“內容為王”的主線策略上穩紮穩打,致力透過與優秀導演及專業創作團隊深耕優質多元化的影視作品。
據悉,歡喜傳媒投資出品的待映項目還包括:陳佩斯編劇及執導、黃渤及陳佩斯等主演的《戲臺》;陳可辛執導,章子怡及雷佳音主演的《醬園弄》;陳可辛執導,胡歌、Vincent Cassel及郝蕾主演的《獨自·上場》;陳大明執導,張涵予主演的《以父親之名》;李永一執導,王仲衍編劇的《如意飯店》;程耳執導,王一博、王傳君主演的《人魚》;鄔迪執導,涂們、吳曉亮主演的《上山》以及繼《滿江紅》大獲成功後,歡喜傳媒正在籌劃的與張藝謀再次合作打造的新作品等。
在相繼與貓眼、中央宣傳部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CCTV6)旗下電影新媒體平臺1905電影網、百視通電視終端以及字節跳動、嗶哩嗶哩、華為、小米、芒果TV、中國移動、極米投影儀、創維、海信、TCL等達成戰略合作後,歡喜傳媒也在積極入局車載視頻娛樂新賽道,與斑馬智行及多家車企品牌陸續展開闔作,接下來將繼續與各大網際網路及娛樂企業合作,吸引更廣泛的用戶群,掌握付費線上觀影潮的機遇,進一步推進“歡喜首映”與歡喜傳媒發展。
免責聲明: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