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小螢幕”演繹“大舞臺”!快手藝術聯合央視文藝打造“非遺戲曲星光夜”直播活動

發佈時間:2024-11-25 09:58:19.0  來源:咸寧新聞網    責任編輯:夏岩

  跨越時光的非遺文化,正在短視頻和直播間被更多人看見。11月21日,快手藝術與央視文藝聯合舉辦“非遺戲曲星光夜”,2小時直播總觀看量超過765萬。

  當晚,來自全國各地的快手非遺創作者以直播連麥的形式,讓京劇、豫劇、秦腔等充滿地域特色的戲曲,在快手上“聚成一團火”,並點燃更多人對非遺戲曲的興趣。

  南腔北調“薈萃”,非遺戲曲在快手“鬥艷”

  “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京劇梅派第三代傳人@男旦董飛,用經典崑曲《遊園驚夢》,開啟“非遺戲曲星光夜”的大幕,行腔婉轉且細膩的曲調,在董飛極具反差的音線轉換中,瞬間讓直播間涌入超百萬用戶。

  生旦淨末丑,中國戲曲將劇中人物按性別、年齡、身份、性格、扮相、表演方式等不同的特徵,分成不同的行當。正如董飛化身男旦,面容姣好、出身梨園世家的@京劇人侯宇,則擅長扮演京劇中的老旦,她連麥演唱的現代戲《紅燈記》,也讓粉絲真實地感受到老旦“高門大嗓”的獨特聲線。

  戲曲的傳承,離不開青年演員的加入和創新。快手優質京劇作者@果小菁,是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的高材生,她則選擇通過短視頻傳播京劇文化,這也成為其創業方向。在連麥中,果小菁用一曲《鳳還巢》,傳遞出京劇的獨特魅力。

  果小菁在分享中認為,應該把小螢幕當作大舞臺來表演,用這種更現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京劇。其透露,她正在把傳統京劇內容進行分類,未來一步步截取做成短視頻,並用更好的劇情讓大眾對京劇産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來自河南洛陽的@豫劇演員劉帥毅,是一名主攻花衫、花旦的豫劇傳承人。她則用《對繡鞋》《蝴蝶杯·投衙》兩段豫劇,將北方戲曲豪放而不失細膩的情感表達,展現得淋漓極致,在直播間收穫滿堂彩。

  戲曲與雜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依靠耍牙技藝成名的@陳尚(變臉·耍牙),在@央視文藝  直播間表演了耍牙、吞劍等驚險刺激的絕活。青年藝術演員胡繼元@杠京-北京杠爺,也通過老北京非遺——宮廷盤杠,用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讓老鐵們感受古代宮廷設宴表演中的精彩一環。

  在快手,“秦腔王”跨過人生的“秦嶺”

  “降燕破趙威名重,興漢滅霸十大功。將軍戰馬今何在,好似逍遙盼古松……”在直播間,觀眾呼聲最高的快手優質秦腔作者@安萬,用秦腔經典劇目《斬韓信》,讓“非遺戲曲星光夜”達到新高潮。

  這齣戲對演員的嗓音品質和戲劇功底考驗極大,安萬是西北地區少數能完整唱下來的秦腔演員——而成為戲曲主播八年以來,每天為守候在直播間的快手老鐵高品質開唱,已經成為其雷打不動的習慣。日復一日演出,讓安萬積累了近70萬粉絲,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

  因為先天血管瘤,安萬的面部異於常人。9歲那年,村子裏搞社火,他被選中上臺表演。上臺前,村長給他臉上涂了厚厚的油彩,他對著鏡子看了半天,臉上那些讓他自卑的紅色印記都被遮了起來。他的表演獲得陣陣喝彩,那是人生第一次,異樣的面孔不再是沉重的枷鎖,油彩遮蔽了缺陷,也為他描出一方新天地。

  2016年,安萬聽説在快手上可以直播唱戲,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開播,沒想到,依靠講解秦腔知識和戲本中的人物故事,很快收穫了一批忠實粉絲。2018年,安萬又在粉絲們的幫助支援下,籌款到一筆手術費,為越發嚴重的左臉上的血管瘤進行了治療。

  在快手上,安萬實現了新生,而一些瀕臨失傳的秦腔劇目也在安萬的直播間“復活”。很多外地的老人在直播間看到他的《包公三下陰》後,激動地説,已經幾十年沒看過這齣戲了。可以説,快手讓安萬跨過了人生的“秦嶺”,與此同時,秦腔也在他的努力下從區域走向全國。

  從“小螢幕”到“大舞臺”,非遺戲曲在直播間迎新生

  在中國,每片區域都有其特色的非遺戲曲,這些可以唱的“活化石”,生動講述著各區域獨有的底蘊和風貌,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在新時代,非遺戲曲的傳承與傳播,有了新機遇。恰如快手,正用“小螢幕”給非遺創作者提供了“大舞臺”,通過直播間與短視頻的形式,“南腔北調”的戲曲藝人們有了被看見的機會,更多人也因此認識並愛上了中國傳統戲曲文化,感受到非遺與時代的連接共振。

  今年6月發佈的《2024快手非遺生態報告》顯示,超過1100萬位非遺萬粉創作者在快手傳承非遺,在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傳統戲劇類項目覆蓋率97.4%,傳統曲藝類項目覆蓋率93.1%。

  “一直以來,快手藝術持續探索戲曲非遺文化傳播與傳承的創新形式,搭建更廣闊的展示舞臺,營造保護戲曲非遺文化良好氛圍,擴大非遺傳承人的影響力和變現能力,讓非遺文化的活力在新時代潮流下精彩綻放,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快手藝術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此,一方面,快手藝術持續打造特色IP如“新市井好角兒”“非遺廟會”“雲上廟會”等,不斷探索推廣更多傳統戲曲的表演形式,通過創新IP的打造實現戲曲非遺影響力的放大,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了解、認識並愛上非遺戲曲;另一方面,平臺也持續做好非遺戲曲創作者的扶持工作,做好全鏈路的作者運營工作,讓戲曲傳承人更好地在創新平臺上發揮所長、實現文化傳承。


免責聲明: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