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藍色防線》 許多鏡頭是維和戰士拍攝

發佈時間:2020-09-22 07:46:45.0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田雲劍


我國駐南蘇丹地區維和部隊正在執行任務。


  

      今年是中國軍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30週年,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堅定履行職責,用行動和實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大國擔當。9月18日,我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題材的影片《藍色防線》上映。影片歷經五年(2015年至2019年)跟蹤拍攝,耗時兩年時間製作,真實展現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期間,在戰火紛飛中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影片上映後,觀眾紛紛反饋該片故事真實、戰場殘酷,但又極具溫情。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藍色防線》導演劉欣、剪輯師李楠,請他們講述這部“毫無特效可言”的真實影片是如何打動每一位觀眾的。

  

  創作

  350小時軍人視角素材跨度三年


  起初,劉欣拿到了350小時左右維和步兵營內部的素材,從第一批到第三批跨度三年的時間,她感到非常厚重,同時也覺得意義非凡:“從創作層面,這種視角的獨特性是我之前從來沒有在其他片子裏看到過的,也是市場上沒有的。另外,戰士拍攝的素材很打動我,我也看到了能把它做好的可能性。”劉欣父母都是軍人,她説從影像中也看到很多父母的影子:“素材在整個敘事上完全是以軍人的視角,通過這個片子更理解軍人這個群體。我在成長過程中對他們有很多不理解,比如他們會心甘情願選擇從軍、壓抑自己個性,也有為保護別人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想法,該片製作完成後我也是更理解我父母了。”


  攝影

  很多影像來自戰士頭盔上的鏡頭


  地處非洲的南蘇丹,氣候炎熱,雨季時道路泥濘不堪。相對於自然環境的艱苦,難民營更稱得上是一個險境,私藏槍支、販賣毒品、示威遊行時時都有,械鬥、爭執更是難免,維和部隊的軍人需要在這些特殊又極其危險的情況下執行任務,他們要維持中立立場,不偏袒包庇任何一方,盡全力維護當地平民安全。《藍色防線》的特殊之處在於片中絕大部分影像素材都來自維和部隊內部的影像資料,很多影像甚至是出任務士兵頭盔上的任務記錄儀鏡頭拍攝下來的,這些鏡頭讓觀眾體會到真實的臨場感,了解到維和戰場的不確定性與危機四伏。2018年,劉欣組建團隊開始挖掘素材,她找來同是留學生的同學李楠擔當本片剪輯,朋友劉東做配樂,開始製作電影。影片有三條線,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的素材線、當時新聞輿論線以及後期的採訪線。李楠介紹,他們在350個小時的素材裏挑選哪些能用的,哪些可能會串成一個完整故事的,確立核心,推進故事:“我特別感謝付曉飛等幾位戰士,他們在營裏負責照相拍攝工作,很多重要的鏡頭都捕捉到了,他們才是主創,有了他們的拼搏和記錄,才有我們今天創作電影的基礎。”


  情感

  把握分寸,記錄最有血有肉的“人情味”


  《藍色防線》中有大量營地裏的實景拍攝,融入對戰士、連長、教導員的訪談,重現了任務區實景。這裡講述的故事並不像商業大片一樣充滿戰鬥與爆炸鏡頭,而是非常真實的記錄和拍攝,沒有煽情,沒有特效,鏡頭展示了冷靜殘酷的戰爭一面和在戰爭中敢於擔當、履行職責的維和英雄。他們堅守崗位,隨時應對突如其來的危險,奮不顧身,無怨無悔,有一段鏡頭記錄下中國維和部隊營區遭到炮擊,一發炮彈命中我方裝甲車,導致兩位戰士犧牲在異國他鄉,很多觀眾現場看後感動到落淚。劉欣回憶:“去年年初我們去進行後期採訪,過程中我們會帶著非常誠懇且真實的態度去聊這個話題,也捕捉到很多戰士們微妙的細節,比如連長王震,開始會認為他的情緒不好進入,當時也問了戰友犧牲時的狀態,他告訴我們兵倒將不能倒,就瞬間解釋了為什麼他可以這麼克制和冷靜,因為他肆意去允許自己悲傷情緒釋放的話,在任務區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我認為這種反應才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


  ■ 幕後科普


  中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主要出兵國和第二大出資國。自1990年首次派遣軍事觀察員,30年來中國軍隊已累計派出4萬多人次維和人員,先後參加了25項維和行動,有16名官兵犧牲在維和一線。目前,仍有2500多名官兵在聯合國7個任務區及聯合國維和行動部執行任務。2019年,維和部隊成為國慶70週年閱兵式徒步方隊中的壓軸方隊。這是我國閱兵史上,首次向世界展現維和軍事力量。


  2015年,中國第一次向南蘇丹派遣成建制維和步兵營,中國軍人接力出征,截至今年,我國已連續派遣了6批次的維和步兵營遠赴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


  共完成:

  ●316次長途短途巡邏和護衛

  ●48次難民營及UN House周邊武器搜繳

  ●25次難民營糧食分發護衛任務

  ●2017年3月8日成功解救7名聯合國民事人員


  ■ 獨家對話

  偉大的是拍素材的戰士們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戰狼2》、《紅海行動》等我軍海外執行任務的影片?本片和它們的差異之處是什麼?


  劉欣:《紅海行動》和《戰狼2》都是劇情片,它們在觀眾的情緒調動上可以有很燃的地方,某些橋段甚至可以讓觀眾情緒得到完全的釋放。但《藍色防線》的核心訴求是呈現一個真實客觀的維和部隊執行任務的情況,我一直覺得軍人身份中,尤其是中國軍人,可能跟其他地方軍人不太一樣的是他們對於自己的克制以及對情緒的一種隱忍,這個在本片裏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們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也保留了這一份克制。


  新京報:“隱忍的克制”具體是在哪些鏡頭體現?


  劉欣:片子的高潮應該是在2016年7月,政府軍和反政府軍衝突升級,戰士受傷、搶救,最後犧牲。事後採訪當事人幾乎所有戰士都哭了,失控地大哭,但考慮到情緒疊加,我們還是把鏡頭拿掉了,因為這是一個多維度的平衡需求,想儘量保持平衡和克制,讓這種痛苦不被過度放大,應該表現出來軍人的克制與堅強。有時候壓制你的情緒比讓你把情緒宣泄出來更讓你難受。


  新京報:能把這部紀實影片搬上大銀幕其實就已經是一件偉大的事情,當時面對這些海量素材,有沒有想過妥協?


  劉欣:從來沒有,我一直認為這是應該也是必須做的事情,其實我們不偉大,真正偉大的是把這些素材拍下來的戰士們。


免責聲明: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