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齊聚"好教育" 探討教育綜合改革
在本屆中國教育家年會上,教育專家對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關於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做了深刻解讀。[詳細]
向教育家致敬:中國好教育—敢言獎
向那些敢於為中國教育説話,敢於給中國教育指出問題,為中國教育吶喊的勇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詳細]
2013年度“中國好教育”完全獲獎榜單
中國好教育盛典上頒布了本年度好教育獎項名單,包括燭光獎、敢言獎、中國好校長、中國好教師等[詳細]
在本屆中國教育家年會上,教育專家對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關於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做了深刻解讀。[詳細]
向那些敢於為中國教育説話,敢於給中國教育指出問題,為中國教育吶喊的勇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詳細]
中國好教育盛典上頒布了本年度好教育獎項名單,包括燭光獎、敢言獎、中國好校長、中國好教師等[詳細]
周遠清(1939— ) ,湖南桂東人,清華大學副校長,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1956年衡陽市一中高中畢業,考入清華大學,讀了6年本科,3年研究生。9年的刻苦學習,為後來的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革”中,曾去江西五七幹校勞動一年,被分配到鄱陽湖鯉魚洲的一個農場去當連長。之後,一直在清華大學從事教學與管理工作。在日本留學兩年學習,“人工智慧”專業。學成後回到清華。他認為教學方法的改革涉及全部的教師,更涉及教育思想的變革,一直改得很少,效果更小。但是教學方法是我們提高教育品質的重大問題,甚至是關鍵所在,所以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育方法對於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來説,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詳細]
楊叔子,1933年9月生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中國共産黨黨員,中共十五大與十六大代表,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教育家,現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副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湖北省文化産業商會首屆顧問委員會成員。原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九江學院名譽院長。對一個人而言,決定他人生追求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社會責任感。在十八大報告關於黨的建設的內容中,第一條就是堅守理想信念,堅持共産黨人的精神追求。現在有很多吸引和誘惑,但對個人而言,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楊叔子在備課時,將整堂課的講授過程都思考一遍,甚至連每一塊黑板該如何書寫,他都會提前作好安排。課堂是學術論壇,要講真理,合乎邏輯;課堂又是個藝術舞臺,要善於表演,善於打動人心。[詳細]
敢峰,1929年1月生,原名方玄初,湖北黃陂人。中共黨員。1950年畢業于武昌私立華中大學中文系。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中央宣傳部幹事,北京景山學校校長,國務院科教組、教育部幹部,《人民教育》雜誌副總編輯,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研究員。中國人才研究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北京市第十屆人大代表。他強調,基礎教育要解放思想,進行教育改革,必須首先從應試教育的牢籠中解放出來,其他的辦什麼都談不上。綜合改革是教育改革的趨向,一方面是實在的需要,還有就是學生在中小學、少年、兒童信念在大學以後根據他們自己認識或深情發展的情況來綜合考慮,這個不是當單方的,是雙方的。[詳細]
世界的文明反覆興衰,文明發展比較好的,是因為他們對於外來文化衝擊時能夠作出比較好的應對。文明發展的過程就是自己的文化在面對挑戰和衝撞時能夠適時作出應對,能夠改變和發展自己的文化。
第一是要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性。第二是教師作用、角色在未來的教育改革變革中怎麼從灌輸者的角色變成啟發者、引導者。第三是政府怎麼在推動教育改革的過程轉机變職能。[詳細]
時臨《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十週年,中國的民辦教育在這十年間究竟發展如何,今後的發展方向又在哪?十八界三中全會對民辦教育的發展又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民辦教育促進法》十週年的改革之夢”主題論壇邀請了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網總編輯蔣國華先生為主持,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楊春茂先生,華圖教育高級副總裁于洪澤先生,精誠教育集團董事長王國欣先生,翔宇教育集團總校長盧志文先生參加了本次主題論壇。[詳細]
我認為好的教育一句話概括,就是“能為學生未來三位一體就業提供服務”。何謂三位一體的教育?我們常常出現幹一行,恨一行的現象,學生對於學習與未來的職業定位關係是缺失的。[詳細]
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經歷挫敗是大學的必修環節。
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取消高考是解決異地高考的關鍵。
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科學精神不能“羨慕嫉妒恨”。
河北衡水中心校長張文茂:學校須讓學生體驗“幸福的教育”。
人大附小校長鄭瑞芳:支援英語教育改革 學習國學亦需理性。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學校長葉翠微:現在的學校和家長都病了。[詳細]
蔡曾萍:快樂就是教育,好教育。 倪穎娟:我願意把一切奉獻給學生。
楊小玲:能為每一位殘疾孩子的家庭分憂,就是我的幸福。
秦興國:只要孩子們能通過學識走出大山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是走再遠的山路去教書,我都值得。
王春易: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像綠色植物那樣,主動地去吸收陽光,去吸收大地中取之不盡的養分。[詳細]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中國高校中的農村學生越來越少,貧困地區學生考上大學比例越來越低,知識不再改變命運……類似的討論近年來越來越多。在全國人大常務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看來,這些現象正給中國的農村教育敲響警鐘。朱永新指出,“寒門難出貴子”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的農村教育品質太差,農村學生缺乏競爭力,中國需要一場新的鄉村教育運動。中國需要更多的社會精英來關注鄉村教育、更多的資金投向鄉村教育。[詳細]
中國人才研究會副理事長敢峰:中小學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打好一生發展的基石,就是人生基石,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就好像樹的生長一樣,首先要紮好根,根基要好,根基好才能枝繁葉茂,果實纍纍。現在我們教育往往是一個綜合改革,需要從這方面來看,不單是各科之間,包括從小孩一直到大學生,到成人,都要綜合考慮,甚至也可以是一種根據時代發展需要,根據人的一生成長的規律的問題,它是很複雜,很重要的問題。[詳細]
主辦單位: |
![]() |
活動承辦單位: |
![]() |
互動會議合作夥伴: |
![]() |
||||||||||||||||||||||||
合作媒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