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考試政治政經部分核心知識點
1、生産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關係:對立統一。統一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過程的兩個方面,在時間和空間上統一,並不是兩種獨立存在的勞動或兩次勞動;對立性:具體勞動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抽象勞動反映的是社會生産關係,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勞動二重性與商品二因素的關係:勞動二重性決定商品二因素。
2、價值規律。
①價值規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産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依據價值來進行,實行等價交換。
②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商品的價格以價值為基礎,在供求關係的影響下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③價值規律的積極作用:自發地配置社會資源;刺激生産者改進技術;優勝劣汰。
④價值規律的消極作用:可能導致壟斷的發生,阻礙技術進步;可能引起商品生産者的兩極分化;可能出現比例失調狀況,造成社會資源浪費。
⑤價值規律的實現:借助市場機制得以實現。市場機制主要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
3、資本主義的生産過程。
資本主義生産過程的兩重性:資本主義生産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是生産使用價值的過程,價值增殖過程是剩餘價值的生産過程。生産剩餘價值的基本方法: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産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産。
4、資本積累和資本有機構成。
資本積累是剩餘價值的資本化。資本積累的原因:①追求剩餘價值(內在動力);②資本主義的競爭(外在力量)。
資本積累的實質:資本家用無償佔有的剩餘價值擴大生産規模從而佔有更多的剩餘價值。
影響資本積累因素是:①勞動力的剝削程度。②社會勞動生産率的水準。③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
資本積累的後果:相對過剩人口形成。
文章來源: 幫考網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