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防止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2021年7月24日,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正式印發,一場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的號角就此吹響。
“校外培訓規範有序,學校主陣地明顯增強,社會育人資源供給加大,青少年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家長教育焦慮減少了,親子陪伴增多了,孩子們更快樂了……”三年來,作為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和省級實施德智體美勞“五大行動”實驗區的銅陵市,堅持把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見效作為“兩個實驗區”建設的“一號工程”,推進校外治理與校內提質聯動,讓“雙減”一路生花,學生快樂成長。
多方資源加持,“減負”和“提質”相向而行
智慧機器人、機器人汽車、VR眼鏡、煙霧泡泡機、彩虹試管……今年的1月30日,正值寒假,原本寂靜一片的銅陵市田家炳小學翠湖灣校區校園裏卻是一片熱鬧景象,原來,該校寒假科技實踐活動“大餐”——“探秘3D列印科普營”正在火熱進行中。
活動中,學生們穿上營服、貼上定制的臉貼,瞬間變身“科技小達人”,在科普輔導員的帶領下走進“科學實驗室”,聆聽“3D列印激發生活夢想”主題微講座,在課堂互動中探秘3D列印。在“科學遊園會”上,學生們被智慧機器人、機器人汽車、VR眼鏡吸引住,他們帶著好奇嘗試、發現、實踐,在遊戲中收穫不一樣的知識。
銅陵市田家炳小學翠湖灣校區曾獲評2023年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科創築夢青少年科學工作室”,該校利用工作室 科普輔導員團隊和社會資源,為學校所有熱愛科學的孩子創建了一個科普實踐基地,帶領孩子們在學習中探索科學奧秘,放飛科學夢想。
“‘雙減’政策落地以來,銅陵市中小學校機器人、編程設計、自然生態課程等應運而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助力青少年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銅陵市教育和體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管婷婷表示,中小學校在落實“雙減”過程中,通過科學教育做“加法”,促進青少年學生好奇心想像力不斷拓寬,從而有效提升青少年學生的科學素養。
據悉,每到寒暑假,依託豐富的社會資源,為學生“量身打造”假期陪伴課程,實施假期“陪伴計劃”,開展“日托式”“周托式”假期託管服務,已成為銅陵市中小學生寒暑假“固定節目”。
早在2021年“雙減”政策落地後的第一個寒假,銅陵市就開始實施假期“陪伴計劃”,集中多方資源,依託青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閱讀點)、體育場館等多種校外資源優勢,依託豐富的教育資源,“量身打造”假期陪伴課程,凝聚家校社共學、共教、共管的合力,開展“日托式”“周托式”校外託管和校內託管服務,不僅極大滿足廣大家長的假期需求,也有效解決學生假期“看護難”等問題。
不僅如此,該市還通過搭建“七彩橋”中小學課後服務志願者平臺,面向社會,招募科普、文藝、體育工作者,退休教師、退役運動員、非遺傳承人、大學生志願者等走進學校,直面城市周邊,特別是鄉村學校課後服務課程資源不夠豐富、師資欠缺等問題,多方借力、多管齊下,為課後服務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讓孩子們享有更多、更好的假期陪伴課程。
創作訴説童年快樂的小詩集,製作漢字演變的小報,為名著繪製插圖,設計書籍“漂流日記”……今年4月16日,銅陵市人民小學語文組一場“基於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主題研討活動正在開展,該校四至六年級組的老師就自己實際作業設計的案例進行分享交流,集思廣益,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滿趣味的實踐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和個性化特長,把作業變成一種藝術。
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作業,不僅減輕學生過量作業負擔,給常規的語文學習增添了一抹新意,也放手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述見聞、描述情感、領悟所學的知識,更讓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自由翱翔。
據悉,“雙減”政策落地以來,銅陵市第一時間建立中小學生課外作業監測和定期公示制度,多措並舉把好“作業關”。該市每年舉辦一次全市中小學“作業設計”大賽,完善作業管理,建立“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教學班”的“四級會商”機制,保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不超量、不超綱、不超時,並探索踐行“無書面家庭作業日”,促進作業管理從“被動執行”向“興趣研究”轉變。
與此同時,銅陵市強化教研引領,抓住課前、課堂、課後三個關鍵環節,常態化開展“青銅盃”銅陵市中小學教師業務能力“大比武”,從命制一套試題、撰寫一篇教案、上好一節現場課以及“三字一話”基本功入手,組織教師全員參與,營造濃厚教研氛圍,促進課堂教學真正實現提質增效。並把好“考試關”,大幅壓減考試次數,嚴格落實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的規定。全市各小學根據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積極探索無紙化設計、趣味化考核、多元化評價的期末考評新路徑,將原先的“寫一寫”轉變為“説一説”“做一做”,以考評方式的改變,實現“減負”和“提質”的協調發展、相向而行。
打造多彩課程,課後服務快樂無限
鍛銅、雕刻、拉絲、裝裱……伴隨著木槌的敲擊聲,銅板上的畫面一點點顯示出來,一幅幅精美的銅拓本畫在同學們巧手下呈現出來。原來,這是銅陵市為不斷拓寬“雙減”課後服務渠道,豐富課後服務課程,精心打造,融體驗性、實踐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研學遊項目——銅拓本畫。
活動中,同學們聆聽青銅器故事、了解銅文化發展脈絡、手工參與銅拓本畫技藝製作,還帶走一份滿心歡喜的收穫……不僅能讓學生全面識銅、體驗技藝,更能讓學生提升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同時接受鍛鍊、磨練意志,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在樅陽縣會宮中心學校,每到下午放學,孩子們稚嫩的唱腔就會在校園中迴響。退休黃梅戲演員方德章承擔起了學校課後服務的黃梅戲教學工作,孩子們興趣濃厚,幾節課下來已經唱得有模有樣。
“黃梅戲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唱腔,它的唱腔有很多種,都是很有感情,而且是那種娓娓道來的,裏面告訴了我很多故事,我想要把每個曲子的唱調要唱清楚,而且唱得跟老師一樣好。”剛剛從黃梅戲課後服務課堂結束學習的余雅歆同學這樣説道。
為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切實做好課後服務工作,推進“雙減”提質增效,樅陽縣會宮中心學校將課後服務設置為1+X模式,努力解決農村孩子無人看管、課業無人輔導等難題,讓“雙減”有實效、有內涵,更有溫度。
“所謂‘1+X’課後服務課程,‘1’就是基礎託管,‘X’是學生自選課程。”樅陽縣會宮中心學校副校長夏禹表示,“雙減”政策落地後,學校裏的歌聲、球聲、笑聲,運動場的吶喊聲更多了,孩子們比以前更活潑、更快樂了。課後服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解決了鄉村留守兒童課後輔導等難題。
這邊“特色課堂”有聲有色,那邊“實踐課堂”同樣熱火朝天。在“沒有書包的學校”——銅陵市示範性綜合實踐教育基地,涵蓋日常生活勞動、生産勞動、服務性勞動、職業體驗型勞動、創意設計類勞動等5類33門課程,並開發設計43條研學線路,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了不帶重樣的課後好去處。
據悉,銅陵市在嚴格落實“一校一方案”科學制訂課後服務方案的基礎上,鼓勵各校建立特色多元的課後服務內容供給機制。該市通過豐富“課程功能表”,強化課程整體設計,提供功能表式課後服務,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2024年春季學期課後服務中累計開設特色課程1293種,該市“雙減”下的“非遺課堂”“運動課堂”“實踐課堂”三堂課成效明顯,不斷推動課後服務提檔升級,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更大、更快樂的成長空間。
不僅如此,該市堅持課後服務素質教育導向,將課後服務作為實施德智體美勞“五大行動”的重要陣地,形成以“基礎託管+特色課程”為主要形式的課後服務機制。突出課後服務與文化傳承、勞動實踐、體育鍛鍊相結合,推進“樅陽大鼓書”“牛歌”“東鄉武術”等地方非遺文化校園傳承,打造極具地方特色的“非遺課堂”。
同時,該市將開展體育活動作為課後服務工作的重要載體,做好網球、足球、羽毛球、跳繩等10余種體育項目進校園活動,力爭讓每名學生掌握一至二項基本體育技能,夯實體育教育根基。同時,積極完善學校體育賽事體系,組織全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校園足球聯賽,舉辦首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大比武,通過學校、縣(區)和市三級賽事,引導全市各中小學校和學生全員參與,動起來、樂起來,打造教體深度融合的“運動課堂”。
通過“校內+校外”兩條腿走路,在“實踐課堂”中,一方面增設更多能夠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課程,如科學實驗、陶藝、銅拓本畫等;鼓勵具有土地資源優勢的學校開闢校園農場,加強勞動教育。另一方面發揮銅陵市示範性綜合實踐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多彩的研學實踐教育課程中,促進課後服務水準與實踐能力共同提升。
家校社同頻共振,“雙減”共識持續增強
“父母要給自己的情緒設置一個‘暫停鍵’,給雙方一個緩衝的時間,再回到問題上來,以更理智的態度審視問題所在,討論産生問題的癥結……”在每週五下午5:00,銅陵市首檔全媒體青少年心理健康電視廣播欄目——《陽光少年》準時開播。在最近的一期節目中,該市銅陵中學心理健康高級教師鄧美林作客直播間就“家長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與廣大家長“雲端”交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雙減”當下,從“心”開始。“雙減”政策的落地,“作業少了”“書包輕了”“不用上課外班了”,讓學校回歸教學本位,推動了教學方式的變革,也需要與家庭、社會合作,構建家校社于一體的“心”育體系,更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據了解,銅陵市教育主管部門聯合該市廣播電視臺打造專為青少年學生服務青少年心理健康電視廣播欄目——《陽光少年》,這是該市積極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也是該市積極推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會一體化,促進跨部門、跨領域合作聯動,共同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探索,更是該市在“雙減”形勢下,促進學校教育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該欄目通過心理健康諮詢、心理沙龍、情景微短劇等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對青少年各階段成長特性和心理特徵進行專業解讀,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為全市青少年和家長提供一個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自我疏導技能、交流分享成長困惑的全媒體平臺。
2024年1月,由學校、幼兒園、社區、派出所、市婦幼保健院等12家成員單位組成的楊家山區域家校社共育聯盟正式成立,該市心理學會、市家庭教育協會作為聯盟指導單位提供專業指導與支援。
據悉,作為聯盟發起單位,銅陵市第二中學在2023年下半年就組建了家校社共育工作調研組,到楊家山派出所和市家庭教育協會等單位開展了走訪調研,徵求他們對於建立區域聯盟、開展家校社共育工作的意見建議。
“成立區域聯盟的主張得到了各方支援,也更加堅定了他們依託聯盟為青少年和他們的家庭提供常態化、規範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初衷。”銅陵市第二中學黨總支書記楊益表示,通過發揮聯盟紐帶作用,促進校家社溝通,實現區域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用,為營造良好的區域教育生態搭建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
教育,是一場學校與家庭、社會多向奔赴的旅程。“雙減”三年來,銅陵市立足“雙減”,著力探索家校社共育機制,形成以學校為主導、以家庭為主體、社會協同的共育局面。通過成立區域家校社共育聯盟,通過共建、共商、共治,為家校社協同育人搭建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凝聚共同的力量點亮青少年學生成長路。依託聯盟合作為青少年和家庭提供常態化、規範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推動家庭教育的創新實踐,融闔家校社三方優勢,大力營造良好教育生態,關注青少年的個性化需求,讓教育效能最大化,讓“雙減”效益持續增強,為青少年學生成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選擇和發展空間。
為進一步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見效,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減輕家長教育負擔、家庭經濟負擔,該市從2023年春季學期起,逐步從主城區——銅官區開始,全面開設了晚自習託管服務,並該項措施列入銅官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重要事項。該市在晚自習託管服務品質上下功夫,不斷深化晚自習課程研究,凝聚工作合力,推進晚自習融入學校課程體系,進一步加強晚自習督導檢查,確保學生校內學足學好。截至日前,該市銅官區初中學校全部開展晚自習,晚自習課後服務參與率達93%。
“‘雙減’是撬動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事關構築基礎教育‘新生態’和育人‘新格局’。我們將堅持以學生為本、校外治理、校內提質、標本兼治,全力推動校外培訓治理成果鞏固,校內教書育人減負增效,協同育人格局的構建。”銅陵市教育和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楊賢招表示,將持續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確保“雙減”力度不減、勁頭不松,用心用情用力推進“雙減”走深走實、行穩致遠,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圖文/徐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