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AI輔助或代寫論文 拷問大學的容忍邊界

2024-07-08 10:5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被AI改變的教與學

不少高校發佈通知 “用AI檢測AI”

AI輔助或代寫論文 拷問大學的容忍邊界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迭代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開始嘗試用AI查資料、潤色句子,甚至用AI代寫論文。今年上半年,華北電力大學、湖北大學、福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陸續發佈通知,稱將在本科畢業論文審核過程中,試行加入對文章使用生成式AI風險情況的檢測。

作為國內第一批嘗試“用AI檢測AI”的高校,華北電力大學與知網合作,開發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慧)檢測服務系統”,專門用於檢測本校2024屆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使用AI生成的情況。

華北電力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張磊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檢測結果發現,非全日制研究生檢出率也較高,部分論文高達40%;在學科分類中,經管、外語和人文類學科檢出率較高,部分論文達到20%-30%,相比之下,工科類的檢測結果超10%的都很少。

但目前,對於“檢出率超過多少不予答辯”,華北電力大學尚未進行明確界定。張磊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主要原因是目前的AI檢測工具並不能百分百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所以學校尚未出臺硬性規定,而是採取將檢測結果提供給導師和答辯委員會作為參考。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尚俊傑認為,生成式人工智慧變革教育是必然的趨勢,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倒逼教育改革,不應將其視為洪水猛獸,更重要的是儘快探索出一條新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路徑。

從人工代寫到人工智慧代寫

“以往學術不端行為中的論文代寫都是人工代寫,現在則出現了人工智慧代寫,這也是明確的學術不端行為。”張磊説。

人工智慧生成論文的原理依賴於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生成模型,它並不像人們在寫作時那樣逐字逐句地思考、逐條資訊查閱來源出處,而是通過計算和預測生成文本。在生成過程中,模型還會考慮之前生成的內容,以確保整個文本的連貫性和一致性。

相比人工代寫,人工智慧代寫具有高效、便捷的絕對優勢。就讀于北京一所高校外語專業的楊宇(化名),曾在今年3月嘗試用人工智慧生成畢業論文,不到10分鐘,一篇8000字左右的本科畢業論文就完成了。

“這是我絞盡腦汁都寫不出來的水準。”楊宇説,但仔細瀏覽後發現,“張三”“李四”等名字出現在參考文獻裏。楊宇無奈,決定放棄這條捷徑,用了兩個多月,按照AI提供的框架,自行查閱資料和文獻、補充內容,重新完成了畢業論文。

2023年年底,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面向全國高校學生發起關於AI工具使用的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7055份。調查結果顯示,84.88%受訪者曾使用過AI工具。AI工具已被受訪者應用於資料查詢(61.30%)、翻譯(58.31%)、寫作(45.75%)等多種學習、生活場景。77.51%的受訪者認為,AI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學習效率。

“用AIGC技術輔助學位論文寫作,可能會導致學生産生一種‘人工智慧依賴’,會削弱學習自主性,並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人才評價的公正性。”廣西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志鍇認為,甚至可能會有涉嫌抄襲、剽竊等風險。

同時,大部分學生很難判斷AI生成的內容是否來源於受智慧財産權保護的材料或是否摻雜虛假資訊,這使得學生在使用AI輔助甚至代寫論文時,稍不注意便會將虛假的資訊寫入學位論文中。

李志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學生若在論文中引用了AI生成的侵犯他人智慧財産權的文本,那麼學生本人也同樣將面臨侵權的民事風險,甚至因此可能被學校認定為論文作假從而影響到學位獲取。

研究發現,在訓練數據的影響下,AIGC所生成的輸出內容容易帶有反映文化和政治偏見的刻板回答,回歸到學位論文寫作過程中,李志鍇認為,AIGC可能將一些帶有偏見的內容作為回答提供給學生並影響學生的情感認知、態度和行為等。

2022年年底,ChatGPT發佈後,張磊發現學生開始使用AI處理文字和圖片,“它確實效率很高,所以一開始我們也沒反對”。後來,越來越多的學生用AI生成作業、文章、演算法,“我們就覺得有問題了”,張磊説。

AI輔助和AI代寫的邊界

“對於新技術,我們不是杜絕它,而是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它”,張磊説。

對在北京某985高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就讀的孫浩(化名)來説,AI是他的輔助工具。在完成實驗、提交實驗報告時,孫浩會將部分工作交給AI。比如,實驗步驟裏的翻譯代碼這項任務,他會先將自己寫好的代碼發給ChatGPT,讓ChatGPT讀取他寫的代碼並寫出思路過程,自己再進行糾錯,“省得我再一個字一個字去敲,浪費時間”,孫浩説。

在實驗結果方面,要對數據進行一些描述性統計分析,孫浩自認這是他的弱項。他會先寫下一段話,連同數據結果和數據背景一起,發給ChatGPT,讓它生成一段對數據的結果分析,再將他自己寫的部分與AI生成的部分結合,最後放到實驗報告裏。

孫浩認為,AI只是幫他豐富了實驗報告的內容,做了擴充和潤色,但本質上的實驗內容和發現,還是靠自己完成的。

邱寅晨鼓勵學生在論文寫作中合理使用AI,身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歐洲學院副教授,同時也是該校人工智慧與語言認知實驗室的成員,近10年來,邱寅晨堅持探索人工智慧在語言翻譯領域的應用落地。他發現,相比搜索引擎,新一代對話式人工智慧工具在翻譯、蒐集資料、羅列前沿研究進展和提取文獻中心思想上,具有顯著優勢。

近期,邱寅晨所在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在該校第九次黨代會上提出,“用人工智慧賦能外語教學”。這所學校正在嘗試將一些基礎階段的課程與AI結合在一起,引入深度學習、語音評測、自動批改、智慧語伴等AI模型和工具,嘗試用AI幫助學生矯正口語、找出作業中基礎性的錯誤、解答學科知識和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甚至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AI學習助理,為學生推薦個性化的學習任務和動態的學習規劃,“AI可以提供更加個性化和人性化的學習環境”,邱寅晨説。

去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草案)》中,首次出現“人工智慧代寫”,並將其列入禁止出現的學術不端範疇。但在今年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中,刪去了“人工智慧代寫”,保留了“代寫”二字。

李志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説明,目前難以簡單地斷定AIGC技術的使用是否符合法律對學位論文的規範,且現有的法律並沒有對輔助寫作的技術做出禁止性規定,對於學位論文來説,在滿足現有法律對學位論文的規範的情況下,AIGC 技術可以用於輔助學位論文寫作,但是不能用於代寫。

“AIGC技術的優勢與風險並存。”李志鍇説,因噎廢食並不能阻擋AIGC技術的普及化,即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草案)》中,也只是禁止“代寫”,而非禁止“應用”。當下最重要的是,對“AI代寫”進行解釋説明,厘清學術不端的構成界限,並制定科學的規範和指南保障學生的有效使用。

AI與高等教育的衝突和融合

“在教育領域中,技術帶來的社會結構和人才需求的變革將直接導致教育體系的重塑:先是影響教育體系的培養目標,而後影響教學、學習和教學管理等培養方式。”尚俊傑説,具體到以AIGC為主要代表的技術融合上,重復的知識生産工作將被代替,未來人才需要更加突出人類自身的獨特之處。

今年4月,天津科技大學教務處在發佈的通知中表示,若本科生畢業論文中生成式AI檢測的結果超過40%,學校將向學生發出警示,並要求其自查自糾。當月,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生院下發了《關於加強2024年畢業論文(設計)中規範使用人工智慧管理的通知》。隨後,該校多個學院也出臺了相關規定細則。

其中,該校繼續教育學院在細則中要求,學生須明確披露是否使用AIGC。如使用,須詳述使用方式、細節,包括模型/軟體/工具名稱、版本及使用時間。涉及事實和觀點引證的輔助生成內容,須明確説明其生成過程,並同時在畢業論文(設計)相應位置具體標注,確保真實準確和尊重他人智慧財産權。

張磊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華北電力大學將在今年下半年探索、研究出更具體的、類似于論文查重的管理辦法,明確AI生成檢出率達到多少比例時需要修改或不予答辯等。同時,不同學科還不一樣,應制定不同的管理辦法。“但共同點就是,核心思想、觀點和實驗數據等必須是由學生自己提出的。”張磊説。

作為一名老師,邱寅晨認為,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和學術的看門人——教他們學會做真正的研究、寫原創的論文,並守住學術倫理的底線。在大一的基礎課上,邱寅晨會將研究選題、初步設想和研究方法等融入知識點的講解中,在課堂上邀請感興趣的同學加入該選題的研究中。儘早地讓學生參與研究過程,在他看來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了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做學術性的論文産出時,也就不必擔心學生因為腦袋空空、無從下手。在邱寅晨看來,只要把握住了論文的創新性和邏輯性,就做到了對AI代寫論文的檢測。

尚俊傑認為,教師不僅需要承擔教書育人的雙重職責,還需要在使用AIGC輔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並嚴格監管AIGC的應用,教師不僅需要掌握相關技術和産品的使用方法,還要針對AIGC的批判性思維和道德意識進行培訓。

“討論AI該如何應用於論文寫作的實質,是探討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對人才需求的改變,從而去反思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調整專業和課程建設,促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尚俊傑認為。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仟煜 實習生 劉愷驍 記者 楊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