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高考語文試題變化釋放哪些教改信號

2024-06-07 16:50

來源:中青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今天,2024年高考拉開了帷幕。1342萬考生報名參加今年的高考。

高考語文試題再次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24年高考作文有哪些新特點?語文試卷命題變化釋放出哪些教育改革新信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語文教育專家及一線教師,對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制的新課標I卷、新課標II卷、全國甲卷3套高考語文試捲進行分析。

多位專家表示,今年的試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推進高考內容改革,鼓勵青少年立鴻鵠志,練真本事,堅定理想信念,夯實知識基礎,提高思維品質,培養科學創新精神。

同時,不少專家指出,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時代性濃厚,科技色彩強,貼近學生生活,突出了新時代的發展。

探月、人工智慧進入試卷 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熱情

“考題時代性濃厚,在考卷中體現了人文和科技的關係。”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諮詢委員會委員王寧提到。此次試題之中的科技題目考查了學生梳理問題、捕捉問題、認識問題等能力,“並不是靠大家去背誦就可以完成,而是要採用多種方法去對照梳理”。

如新課標II卷資訊類文本閱讀的材料圍繞“探月”主題展開。材料一摘編自科普繪圖作品《登月》,介紹了人類首次登月的過程;材料二摘譯自英國知名科普網站2015年9月22日的新聞通訊稿《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以紀實性語言傳遞了中國登上月球背面的計劃、“玉兔一號”探測取得的全新成果以及中國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等資訊;材料三摘編自院士吳偉仁為《月背征途:中國探月國家隊記錄人類首次登陸月背全過程》一書所作的推薦序言,以平實而飽含深情的話語介紹了嫦娥四號在探月史上取得的里程碑式成就。

三則材料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不僅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説過的“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更體現出我國科技工作者在總書記號召下“努力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卓越實踐成就。第5題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分析“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在中國航太人身上是如何體現的,考查學生從不同材料中篩選資訊並進行綜合處理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報國熱情,鼓勵他們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

黑龍江省哈爾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務處主任、高中語文一級教師高嵩博分析,考生可以在答題之中感受到中國航太迎頭趕上的盡頭,激發學生的自豪感。此外試題也引導學生思考中國科學家精神,激發愛國情懷。

閱讀材料凸顯跨學科特點 引導基礎教學打破學科壁壘

高考語文命題專家介紹,今年試題的有兩大顯著特點。第一大特點是閱讀材料體現出跨學科的綜合性,意在引導基礎教學進一步打破學科壁壘,注重各類基礎知識的融會貫通,培育學生跨學科的意識和視野。

全國甲卷的論述類文本閱讀材料“海上命運共同體”屬於國際關係學科,實用類“偷梁換柱”屬於建築學科,語言文字運用材料“天山全景圖”屬於人文地理學科;新課標I卷資訊類文本閱讀“論持久戰”相關材料屬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語言文字運用材料“睡眠與健康”屬於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新課標Ⅱ卷資訊類文本閱讀材料“登月”素材兼具天體物理學、資訊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多學科屬性。

試題還涉及建築、人文地理、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多學科語料,意在引導基礎教學進一步打破學科壁壘,培育學生跨學科的意識和視野。

高考語文命題專家進一步解釋,學生在閱讀和作答之中並不需要其他學科知識,這凸顯了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的特質,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運用能力在獲得新知識、掌握新方法、解決新問題中的重要性。

“此次試題的開放性高。”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高中語文特級教師夏智也提到,試題命題方式多樣,涉及到了跨學科知識,但答題所用的語言仍然是語文學科的內容。

第二大特點是試題答案體現出多角度的開放性。多道試題給出了多種答題的可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表達自己的真實見解,將學習重心放在提高思維的嚴密性和表達的準確性上,而非對答題套路的機械記憶。

比如,新課標I卷第9題要求學生分析作者是否做到了文中所説“不願在回憶往事時為放牛‘賦予意義’”。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觀點,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得分。

高考語文命題專家強調,這兩個特點既是對往年命題思路的延續和發展,也是未來高考語文的發展趨勢之一。

注重思辨能力考查 強化教考銜接

高考語文命題專家提到,高考語文繼續強化教考銜接,不僅在考查內容層面與課程標準、統編教材緊密銜接,更在能力、素養層面深度契合,引導高中一線提高課堂品質,減少機械刷題,注重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提高學生能力素養。

新課標I卷現代文閱讀I材料一摘自毛澤東同志的《論持久戰》。中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多篇毛澤東同志的文章,如《紀唸白求恩》《反對黨八股》《改造我們的學習》等。試題呼應教材,也很好地落實了課程標準“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中的相關要求。

陜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高中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廖蔚芬分析,此次試題促進了教與學的變革,引導學生改變過去灌輸式學習和死記硬背的方式。“今年高考試題跟教材關係密切,可以讓學生在答題之中聯想到課堂學習的情景。”

此外,高考語文命題專家提到,試題針對青少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強的特點,增強啟發性、探究性和開放性,加大對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考查力度,促使學生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提高思維品質。

新課標I卷寫作試題中聚焦新科技快速發展和應用的背景下問題的多與少這一熱門話題,引導學生由材料中的“問題”和“答案”出發,得出自己寫作的中心論題。

高考語文命題專家強調,學生可以就問題的“多與少”“淺與深”“得與失”“真與假”進行思考和寫作。值得注意的是,試題並不是簡單讓學生作“是”與“否”的判斷,而是希望他們結合自己生活中的體驗、對社會的觀察,在認真思考後提煉出自己的觀點。試題適合多種文體的寫作。

“此次試題強調了思辨精神,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中國教育線上總編輯、教育考試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陳志文説。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遼海外國語學校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肖遠騎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寫作題用語簡潔明快,含義清晰易懂,便於考生很快領會寫作意圖和文章要求,融合了考查的科學性與語文之美。題目于發問中寓啟迪,循循善誘,對於考生入題寫作起到有益的推動作用。

“今年高考命題加強科學興趣引導,通過展現國家科技發展成果、加強科學實驗考查等方式,鼓勵學生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引導他們崇尚科學,積極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好奇心、想像力和探求欲。”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于涵説。

于涵強調,試題強化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的考查,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加強創新意識培養,增強試題的開放性設計,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破除唯一標準答案的束縛,在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深入探索的過程中增強創新意識,培育創新精神。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