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用活用好科普資源 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

2024-05-16 09:53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據報道,近期全國各類科普基地組織開展別開生面的科普活動,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在中南大學地球科學實驗中心,孩子們在顯微鏡下,第一次觀察到岩石薄片竟然是半透明的;在北京市海澱區的中國測繪科技館城市智慧管網體驗區,孩子們透過玻璃,清楚地看到縱橫交錯的地下電、水、燃氣等管網分佈。科普基地堅持專家主導,突出立體演示,強調人機互動,讓孩子們以生動直觀的形式,感受到了自然的奧妙,領略到了科技的神奇。

近年來,國家實施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創建計劃,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中國科協先後共認定1274家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今年年初,自然資源部、科技部又聯合公佈了50家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國家通過加強各類科普教育基地建設,逐步構建起地域分佈合理、行業特色鮮明的科普教育格局,營造出日益濃厚的科普教育氛圍,這對鼓勵和引導青少年走近科學,激發科學興趣,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強對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增強他們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素養,是有效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的突破口和著力點。這些年,我國在普及科普教育上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也不可否認,短板和弱項依然存在。科技人員近距離走上科普舞臺不夠、社會力量參與科普投入不足、學校科學課程教學改革有待深化……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著青少年科學素養的提升。全面系統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活用科普教育資源,構建大科普發展格局。

創造更多條件,鼓勵科技人員走上科普大舞臺。我國有數千萬的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為科技創新和行業發展貢獻聰明才智。如果他們能夠走向學校、走向社區、走向田間地頭,盡可能到民眾需要的科普舞臺上展示風采,不僅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而且還能讓科普教育延伸到更廣泛的社會場域。在這一方面,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師生作出了表率。2018年,該校實施“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專項行動,發動師生採用科普報告、科技輔導、公益支教等形式,努力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僅在2023年全國科普日期間,就有百餘名學生走進北京28所學校、北京科學中心等單位,開展科普報告205場,受益學生達7600余人。

注重政策驅動,吸納社會力量投入科普事業。科普事業的發展,主要依靠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援和資金投入,但也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2022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明確要培育壯大科普産業,促進科普與文化、旅遊、體育等産業融合發展。推動科普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引入競爭機制,鼓勵興辦科普企業,加大優質科普産品和服務供給。對此,要進一步制定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科普事業的政策舉措,鼓勵引導社會資金通過建設科普場館、設立科普基金、開展科普活動等形式,投入科普事業。

深化教學改革,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愛好。青少年富有想像力,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心,十分渴望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去探索未來、了解世界。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陣地,除了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之外,還要深化教學改革,開發跨學科的科學課程,開設科普演示實驗,鼓勵學生參與科技項目實踐,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可以通過組織航模比賽、機器人比賽等科技創新大賽等,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潛力。

青少年時期是培養興趣、樹立夢想的關鍵期。我們要持續加強各類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活用科普教育資源,通過高品質的科普教育,傳遞科學知識,激發青少年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立志科學的種子,為培養更多創新人才打牢基礎。

(作者係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

作者:劉東紅


【責任編輯:曹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