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北京中考改革方案公佈,其中,將歷史、地理、化學、生物學四科設置為考查科目;道德與法治筆試由閉卷調整為開卷。為感受中考改革在學校的落地實施情況,11月20日,記者跟隨調研專家組走進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體驗中考改革帶給課堂的新變化。
“老師,這些內容中考不考吧,都要記嗎?”課堂上,一位男生提出了疑問。同學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了他,接著又轉向了自己的老師——肖懷朋,想聽聽老師怎麼回答。
這是發生在一節初一年級地理課上的場景。那節課的內容講述的是中國地勢的主要特徵。為了讓學生對我國地勢特徵的“西高東低、呈階梯狀”有準確的認知,老師要求他們記住幾條重要山脈,結果引發了一位學生的疑問。
面對學生的疑問,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肖老師並沒有急於回答,而是反問學生:你們怎麼看?並引導學生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同學們意識到,學習地理並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升學,而是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甚至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品質。
肖懷朋告訴記者,北京中考改革鼓勵考查科目的教師從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出發,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保持好奇心與求知欲,學會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有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他説,地理學習和日常生活聯繫密切,課堂上大幅度增加了學生互動的部分,比如之前讓學生課下在乒乓球上畫經緯網,標經度緯度,現在會讓他們在課上邊繪製邊觀察,並和同學討論學習過程。他鼓勵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將生活體驗與地理學習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北京市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地理研修員潘化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地理等學科沒有進入中考的考試範圍內,但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思維方法要求比之前更高。她建議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認真細緻研讀課標、教材以及教學參考書,把握好課標與教材的深度,抓住學科本質來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問題解決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另外一節課堂上,道德與法治教師金藝銘正用自身的從教經歷,講授《走近教師》這節課。在這節課中,如何處理師生衝突是重點,也是難點。面對這一問題,金老師向學生講起了自己的真實經歷。她説自己曾經很賞識一位學生,就讓他當了班幹部,但這位學生在課堂上時常隨意講話,被老師批評後很不滿,從而造成了師生之間的隔閡。金老師忽然話鋒一轉:“同學們,我們倆該怎麼解決這一問題呢?你們給老師支支招!”同學們個個踴躍,有的説要主動溝通,有的説要換位思考……當然,也有勸老師撤換學生職務的,不過立即引來其他人的反對。經過一番唇槍舌戰,同學們終於達成了“發生矛盾時要主動溝通,要多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一致意見。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教研員金利告訴記者,授課老師從師生關係處理的真實生活出發,建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對接點,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分享、表達與質疑,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深度學習,增強有效體驗,正體現了中考改革的精神和要求。
除課堂展示外,當天,學校也以座談、個別談話等形式接受了市級督導調研。尚建軍副校長告訴記者,四門學科考試方式變化後,學校不僅配齊師資和專業教室,確保開足開齊課程,更在教學上給予了老師們更開闊的實施空間和更靈活的實施方式。為了優化提高課堂教學,老師們達成了在課堂上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展現自身學科魅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課內落實”四個方面為核心的教學共識。他説,學校老師普遍認為,此次新中考改革對於學科發展和學生素養培養是有利的,但也建議對優質學校進一步放權。例如,可在教學安排的自主性和評價的自主性方面給予這些學校更多許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