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習近平文化思想與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交流研討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3-11-02 | 責編: 羅天林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文化發展的戰略部署,更好地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2023年10月31日上午,由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文化和旅遊基地)主辦的“習近平文化思想與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交流研討會”在中傳學術中心舉辦。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劉玉珠,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司長明文軍,文化和旅遊部政策法規司二級巡視員陸文捷,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柴劍平,國臺辦原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副院長安峰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林繼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德祥,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王義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家文化發展國際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李嘉珊,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教授王廷信,中國傳媒大學科研處處長周建新以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強國、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等媒體,中國社會科學網、《藝術學研究》《當代電視》《現代傳播》《現代出版》《藝術傳播研究》等學術單位等30余位領導、專家學者、媒體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劉京晶主持。

會前,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廖祥忠會見了參會嘉賓,對與會領導專家對學校長期以來的幫助和支援表示感謝。

柴劍平在致辭中對各位領導和與會專家蒞臨會議表達了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個著力”,明確要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圍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在奮鬥和實踐的新征程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本次研討會的議題聚焦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將啟發幫助中傳師生加深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認識和理解,相信也會為中傳的建設發展拓寬視野、開拓思路、提供寶貴建議。

明文軍在致辭中表示,本次研討會將進一步加深我們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統性理解,為創新文化藝術事業發展路徑和方法、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新的智慧。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佈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研討會上,九位專家學者就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內涵、脈絡體系、實踐要求和重大意義,從中國藝術話語體系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提升、新時代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的路徑與趨勢、輿論引導力和影響力提升等議題分享了各自的學習體會和深入思考。

劉玉珠結合文物保護工作實踐,系統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文物思想的內涵。他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文化的研究、學習和宣傳工作。我國歷史文化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而文物具有的歷史、科學、社會、藝術、文化五重屬性正是中華文明的見證。新時代的文化自信源於歷史文脈的延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開展、文物的保護和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活化利用等,這些有關歷史文化的具體工作需要社會力量的協同推進。

祁述裕認為,習近平文化思想著眼於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總目標,解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來源問題,體現了創新性、系統性、指導性和獨特性,打開了理論創新的空間,激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鞏固了中華文明的主體性,掌握了思想和文化的主動。

安峰山認為,新媒體的發展和媒體環境的變化為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傳統的傳播秩序和調控機制發生改變,主流媒體和網路自媒體的兩個輿論場存在背離和共振,網路意見領袖影響力加大,社交媒體平臺作用顯著,這要求推進媒體融合和全媒體建設,實現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有機統一。

林繼富認為,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要全面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各民族共用、共創、共有的精神財富和智慧結晶,要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一方面要以人民為中心助力鄉村發展振興,實現人民的非遺人民共用,另一方面要凝心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張德祥認為,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中國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建設,使全國整體意識形態領域的形勢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探索美好社會制度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精神,用中國道理闡述中國經驗構建中國理論。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劃時代意義表現在確立了中華文明的主體性、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四個方面。

王義桅認為,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國各項事業發展的底層邏輯。不僅擘畫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藍圖,還提出了追尋人類未來的“更高之問”。從“五千年”中華民族文明史、“三千年”西方文明史、“五百年”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現實的歷程,“一百八十年”中國近現代史、“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這五個時間維度來看,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李嘉珊認為,十八大以來,文藝精品煥發出新的時代活力,是藝術傳播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促進中國文藝精品國際化、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指明瞭方向。孵化文藝精品,應當以前瞻的觀念賦能內容創作與生産,以先進的理念引領數字化技術的運用。

王廷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不斷展開、開放式的思想體系。從其形成脈絡來看,文化從未被束之高閣,而是被轉化為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智慧。文化的精神屬性和實踐品格相統一,成為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有力支撐。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要從歷史的和邏輯的、現實的和未來的角度去看待,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動力。

陸文捷認為,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本次研討會集聚了文化建設和研究領域的專家,主題鮮明、內容鮮活,意義重大。

劉京晶對研討會進行了總結,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確定了中華文明的主體性,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規律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根本上是要學習其中蘊涵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各項工作守正創新。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極強的開放力,將深刻影響政治、經濟、社會等其他領域。

會上還舉行了文化和旅遊部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揭牌儀式,柴劍平與明文軍共同為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入選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揭牌。

本次研討會是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發揮研究平臺作用,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圍繞進一步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認識,更好地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展開系統研究的重要舉措,未來希望搭建開放合作的學術網路,加強與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找準學術研究與行業需要、政策需求的結合點,産出真正服務於科學決策、應用於行業一線的科研成果,切實助力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圖文: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