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強化青年學子學農愛農、強農興農的使命擔當,北京農學院組織開展了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400余支團隊、2500余名師生,奔赴鄉村振興前沿一線,深入“三農”一線,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充分發揮農業院校專業特長開展強農興農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扎紮實實的工作贏得農民信任、贏得百姓口碑,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擦亮北農名片。
01 尋訪紅色足跡 探憶崢嶸歲月
北京農學院青年助力新疆科技振興實踐團走進祖國西部新疆鄉土深處,發現屯墾戍邊精神,傾聽民族融合故事。實踐團走進祖國西部新疆鄉土深處,紮根火洲大地“接地氣”“沾泥土”,發現吐魯番葡萄産業目前存在的問題,結合專業所學提出通過提高土壤品質,增強土壤肥力從而提高葡萄畝産量,並達成長期技術指導合作意向。
“京張”新農線——“紅綠”融合助力張家口鄉村振興實踐團來到河北省尚義縣尋訪紅色文化村。挖掘紅色歷史文化,調研該村的發展史,了解當地農業發展實際情況,指導和參加蔬菜采收,利用自身專業和學科優勢,與當地政府、企業和農民一起,協同助力當地鄉村産業振興。
02 科技賦能鄉村 創新共謀新篇
返“蒲”歸真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北京市房山區,以蒲洼鄉科技小院為依託,調研發現該地中華蜂養殖的區位優勢與技術弊端,依託電腦專業優勢,探索蜜蜂智慧養殖新模式——“智慧蜂箱”。實踐團成員實地勘察智慧養蜂基地,並對現有數據進行監測。提升了當地的養蜂技術和管理水準,實現了農村經濟的聯動發展。
科技助豐收 科普助富農——科技小院助力南莊營鄉村振興實踐團赴昌平區科技小院,實地了解農作物的實際種植情況和問題,針對在前期調研發現的問題,準備好優質番茄新品種,並向科技小院農民教授使用自主研發的蔬菜種植新技術。
人才和科技引領北寨“杏”福路實踐團隊依託北寨村科技小院,助力北寨紅杏産業,提質增效。實踐團通過線上宣傳提升品牌效應和利用科技提升産業效能,對村民們栽培紅杏面臨的實際問題和主要困難,進行了反饋和答覆。在遭遇極端天氣時,實踐團師生及時指導種植戶做好防災措施,以減少自然災害對紅杏産量、品質的影響。
03 紮根鄉土深處 逐夢鄉村振興
“愛農情,鄉村興”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平谷區大興莊鎮,調研走訪西柏店等村戶,駐紮平谷區大興莊鎮清海果蔬産銷專業合作社,對園區現狀進行分析,梳理問題並提出建議,助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助力鄉村農業園區新發展。
“尚農小隊”實踐團深入平谷峪口鎮、鎮羅營鎮和大華山鎮開展實踐活動,近距離走訪調研京郊休閒農業,感受農旅經濟發展現狀,研討“一村一策”升級方案,助推農旅融合發展。
菇桃同採—踐行大食物觀促進林菌生態發展實踐團前往北京市平谷區大華山鎮,參觀桃枝廢棄物製備赤松茸培養料的生産場,調研秋栽赤松茸培養料生産情況與原料來源,幫助當地更好地對産品進行品質控制。在食用菌種植基地,實踐團師生針對當地栽培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助力當地村民增産增收。
04 依託專業特色 練就興農本領
北京特大暴雨過後,為助力京郊農業災後恢復生産,北京農學院植科“打造生菜梯田”實踐團走進昌平區流村鎮溜石港村。針對當地農業災後恢復生産,送農資科技下鄉,圍繞“打造生菜梯田”開展技術服務,為村集體帶來新的收入增長點,為廣大農民增收做出北農貢獻。
檀州生態行動——低質林地還耕改造提升與可持續發展實踐團深入密雲區調查復墾土地土壤改良效果,針對前期調研情況,引進了自主研發的土壤改良基質專利技術。除此之外,實踐團協助開展了農産品加工和運銷方案制定的推進工作,為滿足區域消費升級,打造特色品牌奠定了一定基礎。
實踐出真知,青春當有為。北京農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將“紅”的底色與“綠”的特色深度融合,把課堂所學和科技成果帶到田間地頭,上了一堂堂生動的鄉村振興“大思政課”,為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提供了廣闊舞臺。下一步北京農學院將立足學校特色,繼續組織師生深入開展社會實踐,鼓勵更多學子走入田間地頭,在鄉村振興的大課堂中、大舞臺上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增強本領,並不斷推動實踐成果轉化,引領廣大北京農學院學子為首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來源:北京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