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扮成陶瓷介紹文物知識,通過戲劇演繹北宋王朝的奇妙景象,用飽含創造性思維的科學原理製作分子料理,結合科學實驗探索廚余垃圾的奇妙變身之旅,用3D列印技術創造學生們理想中的未來學校……在首都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禮堂裏,歡笑聲、掌聲此起彼伏,首都師範大學的師範生正帶著初一年級的學生們進行名為“相約‘330’·築夢共成長”的2023課程嘉年華活動。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首都師範大學積極發揮師範大學優勢,面向北京市中小學推出“課後330”服務,推動“大中小幼一體化”教育體系向縱深發展。高等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新形勢和新任務,對不斷提升高等教育發展品質,以實際行動更好服務教育強國建設提出了更為緊迫的要求。在深度對接新時代教育發展新需求的基礎上,首都師範大學(簡稱“首都師大”)堅持建機制創品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精準發力,提升服務教育高品質發展的能力和水準。
機制引領 探索“四維聯動”學習模式
首都師大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向深入,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和自我革新的政治勇氣,探索“四維聯動”學習模式,著力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常態化制度機制的創新實踐,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校園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 以理論研究為支撐的深度學習機制
5月7日,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舉行重大項目“發揚鬥爭精神應對風險挑戰研究”開題論證會。長期以來,首都師大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引領作用,重點加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首都師範大學研究基地建設,圍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攻關,把研究和解決重大現實問題作為出發點、落腳點,充分發揮科學理論對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的指導作用。
首都師大將學習經典著作作為培育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切口,在專家學者的指導下,學生們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品讀真理味道,全面領悟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體系和精髓要義。通過舉辦“青春共話二十大 奮楫揚帆新征程”“奮進新征程 聚力勇攀登”“新時代馬克思主義青年説”等多樣化宣講比賽,學校以競賽的形式,展現了青年學生理論學習的紮實成效和良好風貌,並以點帶面,引領更多青年學生學在深處,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和領悟。
■ 以“第一班主任”為抓手的輔導學習機制
校黨委書記孟繁華在“第一班主任”聘任儀式上表示,“雖然‘第一班主任’不與職稱晉陞相關,不與工資待遇相關,但卻與學生的成長成才息息相關。”作為學生健康成長、茁壯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第一班主任”通過參加主題班會、講授“大思政課”、開設專題講座、開展面對面談心交流等多種形式與學生互動交流,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念和內心需求,以學生更能接受、更符合青年思維特點的話語方式展開學習引導,進一步實現情感共鳴,問題共解,切實增進學生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四個認同”。
“第一班主任”用人格魅力、工作成績和豐富學識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在理想信念、知識學習和品德培養等教育方面帶來質的提升。推進“第一班主任”工作以來,首都師大院係工作和學生成長普遍呈現出更為積極向上的態勢。學生普遍反映,“‘第一班主任’讓曾經的心中權威和先進榜樣來到身邊,讓自己堅定了理想追求,明確了人生努力方向,釋義了成長中的疑惑,將更加奮發學習,將青春之力獻身祖國建設。”
■ 以理論社團為載體的朋輩學習機制
5月6日,“新學活論壇”在學校“求是書屋”如期舉辦。十四年前,國家領導人來到首都師大與學校研究生代表親切座談,對青年學生的理論學習精神給予了熱情鼓勵和高度讚揚。從那時起,首都師大就緊緊抓住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這條主線,以“真學”為根基,以“真信、真用”為依歸,構建“5322+X”研究生理論學習體系,依託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優勢,發揮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中心“5會3團2刊2講堂”的示範引領作用,打通青年學生理論學習“最後一公里”。
為進一步以學生理論社團開拓校園理論學習新氣象,今年,理論學習研究中心聯合馬克思主義學院全力打造“五領”工程,即“領學”經典書目,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導師團”伴讀指導,組織學生深入學習經典著作;“領講”青年先聲,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教師指導備課,組織學生集中宣講;“領行”紅色地標,帶領學生開展研學實踐;“領觀”紅色影劇,帶領學生在紅色電影的創作與欣賞中深化理論情感;“領悟”真理力量,推出學習刊物《理論線上》《首師研論》,實現從多層次導學到學生高品質研學的轉變,帶動全校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實幹擔當建新功。
■ 以美育品牌為引領的沁潤學習機制
音樂學院學生魏立志在學校排演的黨史情景音樂劇《播火》中飾演李大釗,為了能夠把這個角色扮演得更好,他不僅在服飾上翻閱了歷史文獻,在形象上還與李大釗的照片進行比對,更是重溫了很多有關李大釗的革命事跡。在他看來,無論是角色的臺詞還是表演的感覺,偉人的精神是銘記在他心裏的,這種精神遠不止于演。
紅色資源是鮮活的歷史,也是理論學習的生動教材。學校從學生需求出發,以繪畫、歌曲、舞蹈等藝術形式為載體,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引導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創作中感悟,在表演中昇華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在傳承紅色文化中沁潤心靈。
首都師大以“美煥文心”藝術季為載體,打造了一批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特色突出的美育品牌。在五四“光榮之歌”青春歌會中,來自全校21個院係及校藝術團的兩千五百餘名師生代表以豐富的舞臺形式弘揚五四愛國精神,講述楷模事跡。通過“黨建+藝術”的表達方式力求“把理論講活”,讓黨課形式立體起來,通過藝術的轉化,使參演、助演、觀演的學生由“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由“傾聽者”轉變成“體驗者”,在思想上情感上行動上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達到了良好的愛黨愛國教育效果。
多方聯動 創建“三個一百”理論品牌
首都師大在既有辦學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搭建平臺,豐富形式,創建“三個一百”理論品牌,開創了全校師生在學習中堅定信念、提高本領、破解難題的生動局面,切實形成了為服務首都高品質發展努力奮鬥的思想共識和強大合力。
■ 百名“第一班主任”協同育人
“小學的‘小’字雖小,但未來卻很遠,它承載著孩子們的未來。”這是初等教育學院2022級中文3班“第一班主任”、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在與學生見面時所表達的切身感受。她鼓勵師範生以三尺小講臺撬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大事業,讓每個兒童站立在課堂正中央。為幫助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坐標,學校不斷拓展“第一班主任”師資來源、優化師資結構,邀請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等機關幹部、中小學校長、優秀企業家等一批品德高尚,在青年學子中富有影響力且熱心班主任工作的各界人士擔任“第一班主任”,有效釋放了政府、社會和學校協同育人的綜合效應,幫助青年學生更有針對性地樹立成長成才的目標和方向。
帶領學生們走進鄉村近距離感受新時代鄉村變化、帶領學生們走進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沉浸式體驗中國科技創新成果、帶領學生們步行北京中軸線直觀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名“第一班主任”從自身實際出發,創新理論學習的方式方法,不斷探索優化理論學習的內容供給,使學生在社會課堂中真實體悟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實現理論學習成果的內化和轉化。
■ 百名中小學校長聯學聯建
首都師大開拓“大手”牽“小手”合作模式,營造了學習互促、交流互動、資源共用、難題共解的良好氛圍,著力推進了“大中小幼教育一體化”建設,全面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和育人水準。在學校舉辦的以“中國式現代化與基礎教育未來”為主題的2023年首都教育論壇暨百名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聯學聯建活動上,百名教育部門管理者、大學與研究機構研究者和中小學一線教育實踐者深度對話,研討與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有關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交流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成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思路方法和實踐路徑,以高品質聯學聯建努力助力教育高品質發展。
培養國家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是高等學校的擔當與職責。近年來,首都師大不斷深化合作模式,拓寬合作範圍,開闢了一批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教學科研實踐基地和畢業生優質就業基地。充分發揮結對共建優勢,推動學術研究、人才培養以及實習實訓等工作,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共進,實現黨建和業務的互促共贏,共同寫好雙方人才共育的大文章。
■ 百名專家學者領學導學
抓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從人抓起”“關鍵在人”。為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關鍵少數”向“最大多數”延伸,首都師大聘請百位校內外專家學者擔任師生黨支部“伴學導師”,圍繞社會熱點問題和重大理論問題開展理論研討、學術講座,通過深入淺出的理論闡釋、生動鮮活的具體事例和主題鮮明的交流互動,幫助師生進一步學深理論、悟透思想,凝聚起廣大師生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召開“凝心鑄魂 聚力攀登”交流研討會、舉辦“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研討會、承辦“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式現代化——第三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畢業生論壇”……首都師大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邀請專家學者圍繞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共同富裕差異化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定性等重大課題,圍繞如何加強學科建設,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往新里走”“往精裏走”“往實裏走”,全面提升人才培養品質,進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研討,形成了一批高品質、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明確了推動學校高品質發展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
同向同行 堅持“三個靶向”精準發力
首都師大以上率下壓實責任、注重統籌推進務求實效,引導各二級單位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瞄準高品質發展的關鍵點,以更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投身建設教育強國的偉大實踐,擦亮師範底色,賦能基礎教育。
■ 瞄準目標任務靶向發力
召開學校畢業生代表座談會,來自和田地區基礎教育一線的近20名畢業生講述畢業後回到家鄉教書育人的感悟體會,提出對學校進一步做好援疆工作的意見建議;前往和田地區和兵團第十四師中小學校、幼兒園,調研當地基礎教育發展現狀和需求,為精準做好對口支援和教育援疆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教育援疆重要批示精神,高品質服務和支援西部地區加強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學校領導班子集體赴新疆和田等地區開展調查研究。
找準問題,才能“對症開方”。聚焦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難點堵點,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頭領題,二級單位和學校黨委同題共研、同題共答,走訪教育行政部門、走進延慶、順義、大興、西城、海淀等區小學、走進教育科研部門,訪談區教委領導、訪談小學校長、訪談在基礎教育領域任教的校友,調研首都小學教育一線對師範高校創新、科技、人才方面最直接、最迫切、最現實的需求,重點在服務基礎教育“雙減”、促進高品質就業、教育培訓合作項目等方面形成務實管用的調研成果。“深入群眾找辦法,撲下身子解難題”“走出‘高墻深院’、走到群眾中去”,成為了在各類會議現場中頻繁出現的話語。
■ 瞄準薄弱環節精準發力
如何提升學校教育教學品質?如何加強校園文化體系建設?如何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6月5日,學校專家調研組走進定慧裏小學開展調研,將學校提出的問題一一記錄,並提出具體解決方案,為打造居民家門口的好學校出謀劃策。針對群眾對基礎教育優質校的需求,學校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積極走出校門開展合作共建辦學,瞄準國家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和北京市基礎教育發展需求,與北京市16區均簽訂了教育合作協議,實現了京內基礎教育區域合作的全覆蓋,目前與13個區合作共建附屬學校共計44所。
組建由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課標組核心成員、北京市正高級、特級教師等構成的專家團隊進行課程講授;走進北京十一學校、首都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地開展研學實踐,這是學校為來自貴州、雲南等十個省區市的203位高中骨幹教師所打造的培訓內容。近年來,學校積極承擔全國多地中小學教師培訓任務,讓來自鄉村的教師不僅有和北京同行深度交流的機會,還會接受系統的課程改革、教學設計等方面的深入培訓,將前沿的教育思想、先進的教學理念帶回課堂,為當地基礎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 瞄準特色優勢持續發力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首都師大積極響應基礎教育實踐需求,發揮師範大學優勢,形成服務首都“雙減”課後服務與基礎教育人才培養雙向提升的“首都師大模式”,提升高等師範教育對基礎教育的貢獻力和引領力,推動“大中小幼一體化”教育體系向縱深發展。
來自教育學院的學生陳皓楠在參與服務“雙減”的課程中感嘆道,“學生們的設計總是比我們能想像出來的更加天馬行空和具有創造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與學生互相學習、共同成長。”3月以來,來自12個院係的同學們走進首都師範大學附屬第二中學、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附屬小學、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小學部)等地開展“助力雙減·課後330”活動,他們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和學校課程設置,設計出不同的教學內容,創生出體系化、多樣化、精細化的課程群,為中小學提供功能表式課後服務項目和內容,獲得了對接學校領導、老師的大力支援和充分肯定,更收穫了學生們的喜愛和認可。
暑假期間,學校師生還為全國4-9年級中小學生送上歷時4周共計16門主題課程的暑期學習“大禮包”,來自北京13個區以及福建、廣東、海南、河北、江西、山東、內蒙古等地區近70所中小學校的學生累計課程學習達7萬餘人次,學生自主提交課程學習反饋近2000份,助力“雙減”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得到了廣大家長、社會的普遍歡迎和一致好評,也進一步實現了學校卓越師範生培養與助力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互利共贏。策劃/郭圓圓 文/劉曉鑫 陳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