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北京啟動“‘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

來源: 新京報 | 作者: | 時間: 2023-05-25 | 責編: 曾瑞鑫

5月23日下午,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主辦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簽約暨啟動儀式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遊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出席並致辭,北京市有關部門領導和16所在京高校師生代表共500余人參加了儀式。

5月23日,“‘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簽約暨啟動儀式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行動計劃》包括信仰行、紅色行、古都行、文藝行、志願行、園區行6項實施方案、14個具體項目,旨在深入推進主題教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時代新人培育、文化強國建設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首都高校人才培養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雙向互動、相互賦能,讓高校師生在文化實踐中綻放青春絢麗之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16所在京高校成為首批試點高校。

“信仰行”篇章,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學生代表師曜在宣講。

將首都豐富的文化資源送到青年學生中去

“北京高校的百萬大學生既是首都文化的消費者,更是創造者。北京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有著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遊鈞表示,要將首都厚重的歷史沉澱和豐厚的文化資源,送到高校去,送到青年學生當中去,將文化育人落到實處。

遊鈞要求各高校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立足特點、發揮優勢;同時,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全面深入把握高校學生特點和成長成才需求,開展好各類項目和活動,實現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應。

同時,遊鈞也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行動計劃》,多到首都的文化場所走走看看,多學習多實踐,積極發揮自身專業特長,為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希望老師們加強研究,讓首都文化資源中蘊含的歷史遺存、人文精神和紅色故事,成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鮮活素材,使課堂教學更接地氣、更具魅力、更有效果,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全市備案博物館數量達215家,97家市級文化産業園區,文化産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超過11%……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在致辭中提到了多個數字,他指出,《行動計劃》是應高校師生文化需求、以北京優質文化資源助力人才培養的實際行動,又是發揮高校學科和人才優勢、促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有力舉措。

莫高義提到,經過深入調研、反覆溝通,按照16所高校各自的需求和特點,“一校一策”量身定制合作共建協議,要求高校聚焦學生興趣點、尊重學生自主性,高效整合優質文化資源力量;要精心設計載體平臺,讓高校師生更好融入首都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與此同時,莫高義表示,合作協議簽約後重在落實,希望各方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行動計劃》落地見效。同時,也要加強對工作的梳理總結和對活動的跟蹤評價,對於現有工作項目和推進機制,根據共建情況及時調整、拓展和完善,確保持續推進,讓更多的高校、更多的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

《行動計劃》設置6項實施方案、14個項目

走出校園,打卡參觀新時代首都發展的地標;到香山等紀念館開展特色深度講解;走進田野間,參與考古勘探、考古發掘和研究;參與服貿會、中關村論壇、北京文化論壇等重大活動的服務保障、秩序維護、講解翻譯等志願服務活動……一項項內涵豐富、有趣有料的文化活動等待著高校師生的積極參與。

新京報記者獲悉,《行動計劃》包括信仰行、紅色行、古都行、文藝行、志願行、園區行六大常態化長效化機制的實施方案,共14個具體項目。

“紅色行”篇章,音樂劇《覺醒年代》將人們帶回了那個火紅的年代。

其中,“信仰行”為首都高校力量參與理論研究宣傳機制,包括“‘理’讚青春”首都高校學生理論社團提升項目和“生動實踐面對面”首都高校學生體驗新時代首都發展項目。“紅色行”為首都高校力量參與紅色文化研究與傳播機制,包括“覺醒年代”研學行、“紀念館之星”培育計劃、“我的紅色記憶”隨手拍三個項目。“古都行”為首都高校力量參與歷史文化活化利用機制,包括“慧眼識文物 文脈心中傳”首都高校學生參與文物研究、“行走田野間 探秘北京城”首都高校學生參與現場考古、“我們都是文化傳承者”首都高校學生參與文化傳播三個項目。“文藝行”為推進“大戲看北京”與高校融合互動機制,包括“戲聚高校 佳作有約”優秀演出進高校、“大團小團手拉手”市屬文藝院團與高校藝術社團結對共建、“我們都是追夢人”首都高校舞臺藝術創作孵化三個項目。“志願行”為首都高校力量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機制,包括“青春與志願同行”首都高校力量參與重大活動志願服務,“文化志願 青春微笑”首都高校力量日常參與志願服務兩個項目。“園區行”為首都高校力量參與文化産業園區高品質發展機制,包括“園區導師團”“園區小助教”“園區體驗官”項目。

“古都行”篇章,北京聯合大學學生代表展示自己的文創設計。

“我最期待‘園區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係2021級博士生廖懿琪告訴新京報記者,走出校園、走進園區,通過這樣的社會窗口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能,“園區還會給大學生提供一些實踐和實習的崗位,這種形式也特別好。都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也是鍛鍊自己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20級本科生陳子玥最想參與的是“古都行”,“北京這座城市有深厚的歷史底蘊,無論是名勝古跡還是衚同小巷,我都想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體會北京的獨特韻味。”

“文藝行”篇章,北京人藝著名演員李光復講述了自己的從藝經歷。

“志願行”篇章,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志願者陳子玥、徐華澤為志願者獻上讚歌。

“園區行”篇章,清華大學學生代表廖懿琪和AI小助手一起為園區作畫。

清華、首師大等16所在京高校成首批試點校

首都高等院校數量眾多、人才濟濟,有著百萬大學生。落實《行動計劃》,16所高校成為首批試點。

在啟動儀式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趙衛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張革作為代表,與16所高校領導分別簽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共建協議。隨後,遊鈞和莫高義為16所高校大學生代表授旗。

記者了解到,首批16所試點高校是立足首都實際、結合各方情況精選出來的,分別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建築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聯合大學。

這16所高校中,有4所全國知名的中管高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中央民族大學,有資訊傳播領域行業特色的中國傳媒大學,還有包含市屬“雙一流”高校北京工業大學在內的10所市屬高校,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覆蓋面。

未來,在試點高校先行先試、總結經驗、常態推進的基礎上,《行動計劃》還將逐漸推廣到全市,力爭打造全國示範性品牌。

“‘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

6項實施方案 14個項目

1 信仰行

首都高校力量參與

理論研究宣傳機制

●“‘理’讚青春”首都高校學生理論社團提升項目

●“生動實踐面對面”首都高校學生體驗新時代首都發展項目

2 紅色行

首都高校力量參與紅色文化研究與傳播機制

●“覺醒年代”研學行項目

●“紀念館之星”培育計劃項目

●“我的紅色記憶”隨手拍項目

3 古都行

首都高校力量參與歷史文化活化利用機制

●“慧眼識文物 文脈心中傳”首都高校學生參與文物研究項目

●“行走田野間 探秘北京城”首都高校學生參與現場考古項目

●“我們都是文化傳承者”首都高校學生參與文化傳播項目

4 文藝行

推進“大戲看北京”與高校融合互動機制

●“戲聚高校 佳作有約”優秀演出進高校項目

●“大團小團手拉手”市屬文藝院團與高校藝術社團結對共建項目

●“我們都是追夢人”首都高校舞臺藝術創作孵化項目

5 志願行

首都高校力量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機制

●“青春與志願同行”首都高校力量參與重大活動志願服務項目

●“文化志願 青春微笑”首都高校力量日常參與志願服務項目

6 園區行

首都高校力量參與文化産業園區高品質發展機制

●“園區導師團”“園區小助教”“園區體驗官”項目

■ 現場

音樂劇、詩朗誦、繪畫 開啟《行動計劃》多種演繹

《行動計劃》正式啟動,首都大學生們如何參與?啟動儀式上,來自首都高校的師生及首都博物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民族樂團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一起,用音樂劇、詩朗誦、繪畫等多種形式對《行動計劃》的六項實施方案進行了演繹。

“清華人最大的自豪就是用勤勞的雙手建設祖國壯美的事業,最高的榮耀就是把自己奮進的足跡印刻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清華大學博士生、博士生講師團講師師曜率先開講,分享了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這支“朋輩輕騎兵”走出校園、深入基層開展理論宣講的故事。師曜提到,講師團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有25年,清華學子行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紮根高校、走進一線、深入鄉村、走向海外,開展演練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在青年心中深深紮根。

“我們的國家究竟什麼樣……”“法國的勤工儉學我還是不打算去,如果真的出國,我倒是想去俄國”……熟悉的臺詞、不一樣的表現形式,音樂聲響起,《覺醒年代》中“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三人交流的經典場景一一展現,再次將人們帶回了那個火紅的年代。

首都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傅萌分享了自己修復文物的經歷,她表示,文物修復工作就是守護文物這位老人的身體健康,“不僅要讓他身體健康,還要讓他把心裏話説出來,把故事講出來。”隨後,北京聯合大學的多位學生還展示了自己設計的文創産品,從文物紋飾中得到靈感設計出的長壽紋簪、祥雲紋抓夾、龍紋團扇、妙意蓮連等。

“我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今年76歲了,我退休已經13年了,但是退而不休,一直沒有離開舞臺和影視劇的表演。”國家一級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演員、新中國功勳藝術家李光復現身説法,講述了自己的從藝經歷,鼓勵大家不忘初心、勇於奮鬥。現場,李光復還表演了自己因排演話劇《天下第一樓》學到的“報菜名”。近一分鐘的表演,李光復一氣呵成,引來陣陣掌聲。

“寒冬裏,我是一團火。春風裏,我是一支歌。雙手撥動公益的旋律,心靈綻放愛的花朵。遠望我是一道風景,走近就在你的生活,有了難處你就來找我,友愛互助是我的快樂……”中國人民大學學生陳子玥、徐華澤兩人帶來的詩朗誦表達著青年一代投身志願服務的無怨無悔。

喜歡逛衚同、逛公園、逛各種園區,喜歡到798藝術區看展覽……在北京上學已十年的廖懿琪表示,作為繪畫專業的學生,自己會經常去園區逛一逛,“我特別喜歡北京的園區,總能在那裏找到很多靈感。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走進園區,在那裏找到我們的舞臺。”廖懿琪現場還和AI小助手一起為園區作畫。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影 王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