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學了不喜歡的專業,卻“逆風翻盤”的年輕人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余冰玥 | 時間: 2022-09-30 | 責編: 曾瑞鑫

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面對不喜歡的專業時,也陷入過迷茫與焦灼,但他們選擇為現狀負責,同時“左衝右突”不斷探尋,最終實現“逆風翻盤”。

——————————

“學了不喜歡的專業,我是不是沒法從‘天坑’出來了?”大一開學剛一個月,徐斌腦海中常常縈繞著這個問題,感覺未來4年充滿了灰色。

徐斌大學志願被調劑到了不喜歡的專業,“查詢錄取通知時都蒙了”。原本想著開學好好適應,以新的心態面對,但上了幾週課後,他發現學不喜歡的專業是件違心的事情,“聽老師講課都會忍不住偷偷流淚”。

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沒有動力也沒有信心學、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每到開學季,因為學不喜歡的專業而備感煎熬的大學新生不在少數。有的人一邊焦慮一邊“擺爛”,在悔恨和抱怨中無法自拔,甚至在課業上陷入惡性迴圈。

也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面對不喜歡的專業時,也陷入過迷茫與焦灼,但他們選擇為現狀負責,同時“左衝右突”不斷探尋,最終實現“逆風翻盤”。

經歷“不喜歡”,才更堅定熱愛

“7年前在讀經濟的我,絕對想不到7年後的自己這麼酷!”經濟學專業畢業的劉薇,在教育行業工作3年後,用自己攢下的工資申請了喜愛的海外高校教育學進行深造,“沒有花爸媽一分錢”。

由於高考失利,劉薇的大學專業是爸媽決定的,目的十分明確——省內高校,好就業。當時劉薇心儀的專業是法學,奈何分數不夠,她選擇聽從父母的安排學經濟。

劉薇對經濟學專業課程提不起興趣,高數成為“人生大敵”,她開始蹺課,大一甚至還挂科過一次,因為績點太低錯失轉專業的機會。

頹廢的日子太艱難,劉薇試圖轉移注意力。為了填滿時間,大二她開始兼職:發傳單、刷麻辣燙的盤子。幹了沒兩天,劉薇覺得純粹的體力勞動非常沒有價值。大三時她嘗試了家教行業,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劉薇發現了教學的樂趣,隨後她去教育機構當助教,收到了讀大學以來長輩和老師的第一次誇讚:“你熱愛小朋友,比較感性,但邏輯性強,很適合做教育。”劉薇受到極大鼓舞,學習不擅長的專業課帶來的挫敗感和無力感,在那一刻被治愈了。

大四劉薇決定考研,這次她選擇和父母充分溝通,媽媽對她説:“人這一輩子,吃哪碗飯是有定數的。選什麼專業,要看你擅長什麼、喜歡什麼、能把什麼做好。”劉薇報考了教育相關專業,但再次失之交臂,她決定先工作。

劉薇進入一家線上教育公司,在復試考察的7天裏,劉薇常常課講到一半就被領導攆下臺。整個復試期,劉薇只睡了20個小時,就為了怎麼把“比喻句是什麼以及作用”講清楚,教案反覆修改和練習了無數遍。

第7天最終考核時,組裏不乏名校畢業的學生,還有人自己開辦過3年教育機構,而“雙非”大學經濟學畢業、線上教育零經驗的劉薇成了12人中“唯二”進公司的人。

“有位經濟學教授説我,放棄商科搞教育沒有前途,但我從未後悔過。我從每一節課、每一份講義、每一句家長的肯定中,收穫了愛、自信與被信任感,教育帶來的意義感和成就感,比商科所謂的高薪資更有價值。”劉薇發現,經過了不喜歡的專業後,自己更堅定喜歡的事物。

首都經貿大學退休心理學教授楊眉表示,學不喜歡的專業會抑制人的成長動機,因此選擇“對”的專業很重要。“有句英文很能説明問題:If you love your job, you will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我試譯為:如果你熱愛自己的工作,那麼你余生中連一天都不再需要‘工作’,專業問題也一樣。”

對每個人而言,“對”的專業就是最符合主客觀條件的專業,也是最能夠激發我們熱情的專業。如果我們從事的是自己熱愛的事物,雖然仍然會遇到艱難險阻,但奮鬥的過程、奮鬥後的高峰體驗與最終的自我實現,都會讓人充滿幸福感地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用負責態度建構“翻盤資本”

周佑沒想到自己會學俄語。由於高考不理想,她與心儀的日語專業擦肩而過,被調劑到俄語專業。

意識到不喜歡俄語是在大學前兩年。最初周佑因為自己實力不夠有些失望,但覺得能多學一門語言、多了解一門文化也不錯。但周佑發現,自己並沒有課業之外去接觸俄語的動力。一想到工作後要每天8小時面對俄語,內心就充滿了不情願。

不喜歡歸不喜歡,周佑沒有因此放鬆過專業課學習。該背的單詞好好背,該練的對話一點也不含糊。俄語學分多,大一大二專業課從早上8點排到下午5點。周佑依舊堅持把該學的都學好,還自學日語,參加校內外日語社團、日本文化交流活動,並通過了N1考試。

大三結束後,周佑的總學分績點排在了班級第一,這意味著保研資格就在眼前。但周佑放棄保研資格,自己申請日本名校,還申請到了全額獎學金。

“大二下學期在某個小語種崗位選拔的面試現場時,我看著全國各地優秀的同齡人一個個全力以赴的樣子,突然就明白,即使我現在成績、語言水準和他們差不多,但之後我永遠不可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因為他們可以100%發揮自己的潛力,而我因為沒有興趣,在專業上一定會比他們投入更少的時間和精力。”

在周佑看來,本科專業並沒有重要到會奠定人生基調,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最想做的是什麼,並且為它作好儲備。把握下課之後的時間、參加社團的時間、寒暑假時間,“要意識到自己有充足的翻盤資本,關鍵看你如何利用”。

“當你有了自己的‘喜歡’,珍惜自己的‘喜歡’,珍惜名為勇氣的衝動,用行動去證明‘喜歡’,不要讓自己後悔。”

在楊眉看來,雖然不喜歡,但非常負責任地努力學習,這會産生一個重要的副産品:讓一個人具備認真、負責、敬業、自律這類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基本人格特質,成為人們非常重要的“轉型資本”,讓人們在瞬息萬變的人工智慧時代,擁有以不變應萬變的主動。“即使不喜歡,也可以‘曲線救國’,最終抵達目的地。”

如何及時止損,把人生理順?

江尤的大學專業也是被父母“安排”的結果。等到真正學了電腦專業,江尤才發現沒有詳細了解專業多麼可怕——上課大多數時候都在發呆;對於實驗室裏的科研和實習項目,只能擦著截止日期做完;儘管知道任務完成得不夠完美,也沒有動力去思考如何優化。

反觀其他同學,大部分都是真正熱愛電腦專業,業餘時間還愛搗鼓編程。江尤陷入一種煎熬的境地,“我似乎成為一條沒有夢想的魚,在泥潭裏苦苦掙扎,只堪堪維持著生命。”

學了不喜歡的專業,如何及時止損,更好地“逆風翻盤”?

楊眉建議,首先大家要通過學生手冊具體了解大學政策: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專業,若在大一時的成績達標,可以在大二時申請換專業。因此,曾經有明確專業目標但因為父母而沒有報的同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關鍵是要保證大一時各科成績達標。

其次,不喜歡現在的專業,同時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專業的同學,可以在保證大一成績達標的情況下,通過去外係聽課、與任課老師和輔導員老師交流、聽學校組織的各類專家講座、參加1-2個社團、到圖書館讀文史哲經典著作以及個人思考等方式,了解自己的需要、興趣、能力、天賦、性格特點。如果個人探索的效率太低,最科學有效的方式就是到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去與諮詢老師以及專門的生涯規劃老師共同探討,盡最大可能發現自己的長處。

“如果這些努力都無法讓你在大一就認清自己究竟最適合什麼,或者由於外在條件限制無法換專業,那我們還可以利用輔修第二學位、考研、實習或找工作去實現自己的專業認同。”

楊眉指出,如果我們由於某種原因始終無法做自己喜歡的事,那就要去學習喜歡自己所做的事。“做自己喜歡的”或者“喜歡自己所做的”都是理順了的人生,要接受現實並努力去喜歡自己所做這個過程,積累“轉型資本”。

在糾結了半年之後,江尤決心改變自己的內耗。他嘗試換一個思路,不再去想假如當初選擇了別的專業現在會如何,而是在已選擇的路上尋找更多可能性。大一暑假,江尤跟著老師做科研,偶然發現認知心理學方向十分有趣。同時他驚喜地發現,電腦專業的學習為心理學專業的學習提供了助力,二者的結合也開闢了學術新思路。

江尤成功申請了認知心理學專業碩士,在他看來,如果不喜歡最初的專業,沉浸于後悔和“假如”之中毫無作用,不如先腳踏實地地進行嘗試,把人生理順,再考慮如何實現“逆風翻盤”。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余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