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中國故事|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范勝武: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若熙 彭可馨 | 時間: 2022-04-28 | 責編: 羅天林

在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校園一隅,整整一面墻貼滿了牛津大學、康橋大學、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紐約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世界頂尖名校的學生錄取名單。2021年被稱為“最難留學申請季”,但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名校錄取率再創新高。根據U.S.NEWS、QS、TIMES等世界權威機構排名,該校申請留學的學生獲世界前50、美國前50、英國前10的名校offer 595枚,錄取人數比例高達88.8%。

十二年前,這所學校的名稱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2010年春,44歲的范勝武來到了這裡,學校也正式踏上了國際教育轉型的道路。從差異化辦學到淬煉教師的專業能力,從構建前瞻性的課程體系到打造學生成長的樂園,范勝武多管齊下,帶領“二十一世紀人”重新崛起。

“責任心,永遠是最重要的。”范勝武身姿挺拔,目光灼灼。他所做的一切,也只是職責使然。

(范校長與學生在一起)

把“不願意幹”的事幹到極致

范勝武在福建軍營長大,耳濡目染,自小便心懷保家衛國的理想。父親是一位經歷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大大小小戰役的“老革命”,在戰場上鞠躬盡瘁。父輩一代開拓、奮鬥、不怕困難的精神對他的影響巨大,這在范勝武求學時便有跡可循。

12歲時,范勝武跟隨父親回山東讀初中,陰差陽錯地進了體育班。班裏很多學生不把學習當回事,范勝武卻一邊跟著體育生鍛鍊,一邊分秒必爭地埋頭學習。他每天6點前起床,最早來到教室自習,再跟班上的體育成員一起跑圈。班主任、體育特級教師張廷俊看在眼裏,一有時間就耐心地幫他輔導數學。范勝武回憶到,他之所以重視體育教育,與自己的成長經歷不無關係,而張廷俊是對他有著深刻影響的師者。晨跑的習慣他一直堅持到今天,風雨無阻。

雖然底子弱,范勝武身上始終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要做就做到最好”。到了高中,每晚九點半學校停電後,他還要借著煤油燈微弱的光,和同學一起學到十點半才回家。高二時,老師鼓勵他參加高考,他在高考一模、二模中名列年級第一,在高三年級同步排名中,居然排到了第三。

眼看理想迫近了,不想命運給了他擎天一擊。范勝武由於近視被軍校拒之門外,因高二參加高考發揮失常,被調劑到了一所師範類專科院校,學習漢語言文學。那時的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教師。

“我不是教書的料”,范勝武上學時雖善學卻不擅發言,一在同學面前回答問題就臉紅。臨近畢業分配時,他還在個人理想與教師職業之間掙扎。

命運給予每個人的看似偶然,仔細回味,卻是最好的安排。山東省濱州市一所重點中學沒有給他繼續徘徊的機會。1985年,原本不招專科生的山東省北鎮中學“破天荒”到學校考察,一眼相中各方面都出類拔萃的范勝武。

自此,范勝武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窮則思變,差異化辦學搶佔先機

從初中到高中,從普通教師到山東省語文特級教師,從教務處副主任到山東省北鎮中學分校校長,儘管他屢次拒絕,最終還是被提拔為總校教學副校長,范勝武踏實走好每一步,走出了一條無求而自得的從教之路。

就在很多人覺得范勝武的發展達到高峰時,他做出了一個讓領導和同事大跌眼鏡的決定:回到“山腳”,做回一名純粹的人民教師。對他而言,追尋熱愛,勝過向高處攀爬。是的,不知不覺中,范勝武愛上了這三尺講臺。他幽默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們的喜歡;他蹬著一輛半舊的自行車,利用單休時間家訪,幫助家長解決了很多教育難題;七年間,他穩紮穩打,拿著最好的初中語文成績升上高中教學,僅一年就把班級打造成了“全北中第一”,所有老師心服口服……

2008年,范勝武拒絕領導的挽留盛情,從濱州來到北京,在十一學校的講臺上從零開始。兩年間,他醉心教學,筆耕舌耘,其樂陶陶。

無獨有偶,2010年,命運的扳手捲土重來。正當他潛心於摯愛的語文教學時,一紙任命使他身不由己。當時的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處於辦學困境,希望通過與十一學校的合作帶動學校發展,亟待十一學校派遣新的掌舵人。在一眾經驗豐富的幹部與名師中,時任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看中了剛到校兩年的范勝武。

儘管捨不得自己的學生與課堂,但他還是咬咬牙,硬著頭皮擔下了這份責任。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10年,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嘗試從民辦名校轉型國際學校,成為海澱區第一所國際學校。同年4月16日,范勝武正式走馬上任,背水一戰,開始思考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的革新與生路。

一所學校的良性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在十一學校、人大附中、清華附中等海淀“六小強”的包圍中,生源敵不過公辦學校,而民辦學校正百花齊放。在這樣的困境裏,學校該如何生存?范勝武感到焦慮。

凡成大事者,必然有常人無法企及的承受力。據范勝武回憶,他上任不到半月,就被“鬼剃頭”,接連禿了5、6塊頭髮。但他顧不得身體,早起晚眠,思索學校改革的第一步。窮則思變,范勝武認為在學校目前的情況下,差異化辦學是唯一的“出路”。然而,真正撬起這塊“硬石頭”並不容易。

范勝武帶領團隊日夜兼程,邊教學邊研究,摸著石頭過河,最終確立了多項改革舉措:為更好地看護與管理學生,實行全寄宿制度;將從教時每週家訪形成的服務意識遷移,規定教師定期主動聯繫家長、學生,全情投入服務;實行五育並舉、素質教育;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此外,在學校會議室激烈的研討中,堅決走國際化的辦學思路達成共識。2011年,范勝武全面停招普通高中,只招國際高中學生。

研究表明:當班級人數超過24人時,班級教學將從關注個體轉向班級控制。當時國內中小學校通常是大班制教學,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得到足夠關注,范勝武堅守學校的小班制。要知道,范勝武的這個決定雖然造福學生,但是也存在一定風險,如果改革不順利,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會受到直接影響。在這樣的風險與壓力下,他特立獨行,向董事長承諾:“堅守小班制,學校的盈利只增不減,完不成目標我走人。”他堅信,破釜沉舟,先做出特色樹立學校品牌,漸入佳境,家長們便不會被增加的學費嚇跑。

(小班化教學)

這六條差異化之路,繪就了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的教育改革藍圖。從0到1十分艱難,但范勝武確實給學校帶來了變化。2017年,學校學生人數增加近千人,突破2000人。在近5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社會滿意度調查中,小學部在海澱區2年位居第1,3年位居第2。初中部4年位居第1,1年位居第2。世界頂尖名校錄取率穩步攀升,近四年(2018-2021年)學生獲得世界排名前50、美國排名前50、英國排名前10名校錄取佔比分別為84.9%、82.3%、86.3%、88.8%。

規則管理與人文關懷並行

剛上任時,學生、教師、幹部隊伍都存在很多問題,這讓范勝武很頭疼,該從何處下手呢?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

不破不立,“從現在起,強力實施新規則!”

在部隊成長起來的范勝武一向嚴於律己,這種嚴格與正氣也落實在管理中。在他看來,順藤摸瓜,沿著現象往回找癥結所在,對症下藥,依靠規則管人,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范勝武下定決心先整肅學生與教師、幹部隊伍。他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勸部分學生轉學。

“范校!現在我們人都招不滿,還敢勸學生轉學?完不成董事會的招生計劃,我們該怎麼辦?”老師們炸鍋了。

這樣的決定並非空穴來風。了解到一些學生的頑劣後,范勝武察覺這些學生並非故意“使壞”,而是真的不適合常規求學的道路。他讓老師試著走進學生內心,發掘學生特長,找到更適合學生的成長軌道,再勸學生和家長轉學。范勝武力排眾議,果然在這些學生離開後,很多好學生打消了轉學的念頭,當年還超額完成了招生計劃。

上任兩個月後,范勝武在暑期忍痛辭退了四十多位教師。一些坐在講臺上念著枯燥、陳舊的老教案,課後又是明爭暗鬥的“頭頭”都被解聘。

去粗取精,隊伍“換血”還在繼續。范勝武從不把教齡、經驗作為聘任幹部的標準,而是直接在“兵”裏選“將”,任何優秀的青年教師都有可能被提拔為幹部。

然而,范勝武並非鐵面無情。由於自己出身於教學一線,范勝武對於管理的人文性有著天然的敏感,對教師的尊重與關懷深入骨髓。

為了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他獨創了工資調配的“235”理論。得益於對管理學書籍的鑽研,他結合“二八定律”與“最近發展區理論”,在每年工資普調標準的基礎上為考評前20%的教職工額外漲薪,中間30%也能額外漲少量薪資,剩下50%則只能拿到普調增加的工資,幫助教師將大目標拆分成階段目標。

有一天深夜十點多,范勝武收到一條消息,“全校教職工這麼多,您還想著我,這對我來説真的不只是工資的事,今後我會加倍努力!”原來這位老師得知范勝武特意為她漲工資的事,感動不已。這並非個例,范勝武時刻關注勤勤懇懇、工作出色的老師,為他們提供福利,希望能給教師體面的生活。

看到學校根據員工職務高低提供子女學費等級式打折,范勝武心裏不是滋味。他敲響董事長的辦公室,直言不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説服董事長,從幹部到教師到後勤,讓所有職員孩子入學學費一律一折。

不僅如此,他為全體老師配備電腦及話費包月服務,提供每日免費的水果、咖啡,開設午休宿舍,還為所有京外或海歸老師解決住宿問題。

“范校大部分時間都很嚴肅,這是因為他凡事都按規則來,但一旦遇到老師有難處,他就會馬上幫忙一起解決。”教師郭明眼裏滿是欽佩,“跟著范校做事充滿幹勁,又很幸福。”

教師要有氣度、深度、風度和溫度

接手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時,他深入挖掘過校訓“做豪邁的中國人”的內涵,走上國際教育道路後,他在校訓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要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老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什麼樣的老師能夠培養出“豪邁的中國人”呢?遙想抗戰時的西南聯大,不少教師淡泊明志、嘔心瀝血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傑出人物。范勝武被這些大師的氣度、深度、風度和溫度深深觸動。他想,教師也要具備這“四度”,才能溫潤人心。

於是,范勝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每月、每季、每年評選師德、師風先進教師,還會抓住每一次機會,在全校職工大會上分享好的教育故事。聽到家長抱怨班主任太過嚴厲,范勝武馬上約其談心,勸誡教師轉換態度,和學生進行平等對話。

“教師應該把讀書作為自己的第二職業。”腹有詩書氣自華,要想成為有深度的老師,讀書必不可少。2014年以來,學校實施教師閱讀工程,每一位老師都能領到一筆圖書購置費。一次,老師創編學生名字作為對聯教學材料,且自如應用詩文、化用典故,引得學生課後興致盎然地圍著黑板,讀萬卷書的效果顯現了。

形象管理也是學校教師的必修課。范勝武聯繫知名服裝品牌為老師定制工裝,並多次請來國家高級禮儀培訓師為全體教師做形象管理和教師禮儀培訓。老師儒雅知性的儀態成為校園美麗的風景。

范勝武並非坐而論道,他曾經就是一名有氣度的老師。他曾遇到一名“挑戰”他的學生。女生在課上直言,不想再當他的語文課代表,抱怨自己作業壓力大,還得催同學交作業。范勝武沒有批評女生,而是接納意見,採取單雙週兩位課代表制,在課堂上讓學生自願競選,班級前三的學生中恰好有2名舉手。范勝武希望通過其他同學的做法讓女生明白,互幫互助會有更好的發展。高三衝刺時,女生因為語文成績差又找到范勝武。范勝武耐心幫女生指出閱讀是主要問題,並主動利用晚自習課間休息25分鐘的時間給女生“開小灶”,每天專門出一篇額外的閱讀理解,隨練隨講。

身教重於言傳,他用自己的人格包容學生,使學生信從。爭做“四度”教師,范勝武以身作則。

錄課“照”出教學的痛點與難點

如果説,教師素養影響學生成長,那麼教學能力則是育人的核心與根本。多年從教,在范勝武心裏,無論外界怎麼定義自己,他首先是一位語文老師,“課比天大”的觀念根深蒂固。他觀察到,儘管課堂上滿堂灌的現象基本絕跡,但灌輸知識、訓練技能仍是教學的基本方式。由此,他想方設法淬煉教師的業務能力。

“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所以教師的專業成長等不起。”

過去一名學生的玩笑話“我是您的試驗品”始終警醒著范勝武。為了讓年輕教師“教學有法”,他提出開展學科模式課的研究,集中探討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科學、藝術、社會七大領域學科。最後課程中心編寫了《學科教學基本模式》上下兩冊,共計600多頁、50多萬字,包含學科模式介紹與案例解讀,成為年輕教師提高教學水準的實用寶典。

不僅為年輕教師,范勝武為各階段教師都搭建了詮釋“好課”、打磨“好課”的平臺。除學校傳統的“錫華杯”教學競賽直觀呈現一系列好課外,范勝武還在2017年開設了不平常的“世紀杯”常態課,關注教師日常課堂。它通過抽籤聽課和隨機抽取課堂錄影外送評審兩種方式實施,學校按照得分排序給予教師學術積分獎勵。

(“錫華杯”教學競賽)

相比抽籤聽課,完全零打磨、原生態的課堂錄影更讓老師如履薄冰。在實現Wi-Fi全覆蓋的條件下,錄課就像一把“照妖鏡”,幫助教師快速找到教學的痛點與難點。一些教齡較長的老師半開玩笑地説,有錄課這個緊箍,老師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職業倦怠期!

作為一個“60後”,范勝武也算教育行業的“潮人”。他不僅關注教師培養,還利用技術賦能教師課堂,率先涉獵“網際網路+教育”跨界新“玩法”。2014年,他就在小學、初中部全面鋪開PAD進課堂,讓學生儘早樹立PAD等電子産品是學習用具的觀念,培訓教師找到最適應學生需求的網路教學資源。同時,做好資源“連接”,連接師生與校內外資源;建立資源庫,為師生搭建互通有無的平臺,為教學助力。

一系列舉措快速磨煉了教師的專業能力,改善了學校教學生態。如今,學校師生比達到1:4.5到1:5之間,而一般學校僅1:12到1:13,師資力量與專業水準更上一層樓。

前瞻性思維讓“雙減”應對從容不迫

多年來,范勝武養成了一邊進行教學實踐,一邊探索教育類書籍的習慣,這讓他能用前瞻性思維觀察教育。他從學生發展需求與學校培養目標出發,構建了一整套極具前瞻性的“世紀課程”,分為學段課程與“十二年一貫制”課程兩部分。其中許多課程都走在了國家教育改革的前頭。

在辦學中,他始終把塑造“中國靈魂”放在培養目標的首位,運用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澱,初任時就開發了“十二年一貫制”中華傳統文化課程,比國家倡導“中華傳統文化進課堂”足足早了四年。

週一、三、五走進校園,便能聽到學生晨誦國學、古典詩歌、現代詩歌的朗朗書聲。范勝武堅持小學階段重在誦讀經典,初、高中則分別注重品讀與研讀。范勝武帶領老師將最具文化特色的中國元素編成系列校本資源,包含陶瓷、古代珠算、傳統服飾、中華飲食、中國喪葬等內容。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在閱讀與課堂中紮根靈魂,這對將來要留學的學子尤為重要。

(詩歌朗誦會)

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先行的還有“十二年一貫制”研學旅行課程。早在2013年,許多學校還在害怕為師生出行安全問題擔責,范勝武已經全面開啟遊學課程,即研學旅行課程的雛形。從京內博物館、科技館、世紀名人班,到凝聚儒家文化的齊魯線等十幾條國內文化研學線路,再到世界各國名勝古跡與知名學府,隨著年級升高,二十一世紀師生的足跡遍佈各地。

行思結合,才能玩得有品質。因而范勝武狠抓落實,每一次研學旅行都要求老師制訂課程實施計劃、編寫課程手冊。旅行中,老師會為學生創設“主場”,讓學生們以團隊形式當導遊,一個團隊認領一個景點或主題活動,團隊內分工學習、研究,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安排愛好美術的學生彩繪線路、愛好攝像的學生製作研學微電影,讓學生各盡其才。有時還能在泰山上看到學生齊誦《望岳》的場景。

(研學,圖片拍于疫情之前)

近兩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世界,范勝武見招拆招,想了個“平替”的辦法,在校內搞研學。儘管效果不同,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始終線上。

除此之外,范勝武領頭開設的超前課程不勝枚舉。因為讀初中時就種下了重視體育的種子,2014年,范勝武著手打造“運動型、健康型”校園,並以體質健康、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為線索,設計了“十二年一貫制”健康課程;源於在部隊看電影啟蒙了自身價值觀的經歷,2015年,范勝武在全校開展“十二年一貫制”電影課程,組織學生12年觀看100部優秀電影作品。

范勝武説,教育不是製造流水線上的標準件,而是培養獨具個性的人。為此,他開發了與“十二年一貫制”課程相輔相成的學段課程,為學生鋪設了一張網羅必修、選修、綜合實踐三大類課程的“學習網”,同時引入選課走班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專屬課表。

2016年,在第16屆藍帶優質學校高峰論壇上,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的學生陳同學“出圈”了。剛到學校時,他因父母常年在外缺少親情,不愛學習。上了電影課程後,他找到了興趣與自信,喜歡模倣英語動畫電影中的角色講話,開啟了“開挂”表現,在中央電視臺“希望中國”中英雙語文化達人比賽中,斬獲初中組唯一一個雙語主持達人特等獎。

像陳同學這樣在世紀課程中找到歸屬的學生不在少數,這恰恰是對范勝武辦學思想的最好回應。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的落地,讓許多學校措手不及、經歷陣痛。慶倖的是,正因為范勝武始終緊貼著學生的成長規律,重構課程體系詮釋全人教育,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十分從容。

范勝武俯首案前,反覆閱讀“雙減”政策的相關文件,領略到“雙減”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糾錯,而是一項富有系統性的綜合改革。由此出發,他雷厲風行,從整體規劃課程體系、做好相關制度的配套保障等方面作出完善應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范勝武再一次跑在了其他學校的前頭。

取消考試,迎來“積分卡”時代

沒有一所學校不希望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成長環境。對於把學生裝在心裏的范勝武而言,更是如此。他一直致力於將學校打造成學生生活的樂園。

在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的走廊裏,學生的優秀作業、美術作品、學習目標填滿了每一面墻壁。每到夜幕降臨,從走廊向外望去,還可以看到在校園各個角落裏被點亮的燈箱。每一盞燈箱上都貼了優秀學生的風采照及上榜標簽、理由,他們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一學期一次的“燈箱人物”由班主任從全校三個學段十二個年級的全體學生中推舉遴選,已成為激勵學生努力的旗幟。

(燈箱人物)

讓校園環境成為一部無聲的教科書,營造良好的教室環境也不可或缺。學校首先拆除了老師專門的辦公室,將老師的辦公桌移到教室。因此,每個上學日的教室裏,都有兩至三名教師陪伴孩子。再將物理空間進行分區,比如小學教室有頭頂展示區、前方教學區、放置了畫板與電鋼琴的後方娛樂區、擺放了繪本故事書和語文主題圖書的左邊圖書區等。師生還可以一起動手裝扮教室。

學校打造了特色藝術類、創意技術類、健身體育類等幾大類別的五十余個專用學科教室。在星球地理教室裏,師生們頭頂星空,直觀地認識太陽系裏的星體;腳踩中國與世界地圖的電子屏,可以用手觸摸地圖,甚至能觀看火山噴發的全過程。

(特色教室)

除了校園環境建設外,范勝武還打出了一記重拳——在小學低年級取消考試製度,代之以期末遊戲闖關,再結合日評價、周評價、月評價、學期評價的過程性評價,全面考察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再努力幾天,就可以湊夠積分換小熊送給媽媽了!”臨近母親節,一名女學生清點著自己的積分卡。在過程性評價中,學校設計的“積分卡”獎勵制度貫穿始終。學生可以通過在各類比賽中獲得榮譽、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熱心班務、按時就寢等良好表現獲取積分,再去獎品兌換中心兌換獎勵。比如,一個心儀的文具、一次觀影體驗、選擇與誰同桌一天、和校長共進午餐等。小卡片激發了學生“補短”和“變得更好”的內驅力,像船舶一樣載著學生成長遠行。

(積分卡)

在期末評價時,學校將科目內容滲透于各情境、遊戲中,孩子們聽説讀寫、做演唱跳,完成各個關卡的任務。考慮到每個孩子各有長處,學校還會專門設定一些特殊項目進行評價。

(遊戲闖關)

事實證明,取消“一張試卷定天下”經得住考驗。小學統測成績遠高於海澱區平均水準,學生在知識大賽、戲劇展演、外語活動中也都表現出色。

“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從教以來,范勝武對孩子們始終有著質樸的情感。在北鎮中學分校任校長時,臨學生報道前一天,學校很多設施都還不到位。大雨滂沱,地面泥濘,積水沒過小腿,范勝武心急火燎,帶著老師們給學生一趟一趟來回搬被褥,幾乎變成了“落湯雞”,但看到學生的被子滴雨未沾,心滿意足。

調任北京,為了看護學校寄宿學生,他毅然退掉了性價比極高的住房,搬到學校的小房間。來到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他以校為家,連續十年幾乎沒有離開過學校,近兩年就算週五晚上回家,週日又回到學校宿舍。只有和學生們待在一起,他才安心。

范勝武細心觀察到,冬天裏,早早出來做操的孩子要等上其他同學一段時間才會全部到齊。“這麼冷的天,不能讓孩子等著受凍呀!”范勝武隨即提出了“智慧跑道”監測建設。得知這套大數據軟體系統還可以分析孩子的運動量、需加強的項目,他更加歡喜。

或許因為感受到這份用心,他帶過的學生畢業後都與他保持著聯繫。在北鎮中學教高中時,范勝武把兩名調皮搗蛋的學生調在講臺兩邊,時刻盯著,衝刺階段又常常給予他們關心和鼓勁。感受到老師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哼哈二將”最後一個進入國安,一個任職警察中隊長。若干年後,他們得知范勝武在北京教書,組織班裏20多個人專門開車去學校拜訪范勝武。在飯桌上,他們深情地説,“沒有范老師,就沒有今天的我們!”大約沒有比這份師生情讓范勝武更感到幸福的了。

“最大的自私是無私。”范勝武無論在人生重大抉擇上,還是細微小事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正是因為有了師者仁心,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才能在短短幾年時間迅速崛起,躍升為京城名校。范勝武在為學生傾盡心力培養他們成長成才的同時,也成就著自己。回頭想來,與教師行業結緣,並非命運“捉弄”,而是他窮其一生的責任和使命感。

如今,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雖早已走出當初的困境,但前方並非坦途。近年由於疫情、國際關係以及招生政策的影響,前方依然道阻且長。他不會退縮,像高速旋轉的陀螺,隨時應變,攻堅克難。

談及未來規劃,范勝武的目光溫和又不失鋒芒,他有更高的追求——要打造一所引領中國國際教育的學校,造就一群出類拔萃的老師,培養一批又一批一定會回來的學生。“這樣的國際教育才有意義。”

范勝武擲地有聲地説:“目標遠大,我們會一直爭取。”

一個真正令人尊重的師者是師道德行,是修為與信仰。范勝武説,如果沒有“老糊塗”,就繼續每天在操場上跑下去,聞著學校的書香,跑在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的一年四季裏。(文/ 若熙 彭可馨)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