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落實“雙減”政策 提升中小學教育教學品質線上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12-21 | 責編: 曾瑞鑫

12月18日至19日,由基礎教育論壇雜誌社、中國教師教育網、北京京師智誠教育聯合舉辦的《落實“雙減”政策,提升中小學教育教學品質》線上論壇成功舉辦,來自北京、天津、重慶、河南、河北、陜西、山東、安徽、廣東、廣西、貴州等11個省市的2萬餘位相關領域的領導、專家學者和中小學校長、教師參與了本次論壇。

在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強調,現在義務教育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負擔太重,影響了學生身體健康,長期下去會影響到我國國民的素質,令人擔憂。學生負擔過重,很少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思想品德也在下滑,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雙減”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落實“雙減”,最關鍵的是要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課堂教學品質提高了,學生就可以少做作業,就可以有時間的參加他們所喜愛的活動,真正發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學校要調整課程,老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抓住教材中的重點難點,而不是單純的講些知識記憶性的東西,要讓學生思考,啟發他們的思維,真正掌握課程中最主要基本知識,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雙減”以後,教師的課後託管負擔重了,如果教師把課講好了,教師的負擔也會減輕。“雙減”落實也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家長資源,讓志願者進校指導學生,減輕老師的負擔。他指出,“雙減”是教育的一次深入改革,只有改革創新才能解決矛盾,希望廣大學校老師們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教育品質,真正能夠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會長兼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基礎教育論壇雜誌主編聶延軍代表主辦方在開幕致辭中指出,落實“雙減”政策,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教育規律,提高教學品質和課後服務水準,豐富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提高作業設計水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基礎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業,落實“雙減”政策,需要家校社政協同育人。要加強輿論宣傳,制止焦慮蔓延,引導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要組織教研機構,創新作業設計,實現教育的提質增效;要統籌利用社會資源,為強化實踐育人提供支援,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主題論壇中,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張志勇作了《“雙減”改革重構基礎教育新格局》專題報告。他強調,“雙減”是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佈局,這場改革正在推進我國基礎教育格局的整體性變革:“雙減”改革將重構教育生態新格局、重構教育公益新格局、重構教育公平新格局、重構學校教育新格局家校共育新格局、重構教育治理新格局。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的《“雙減”與兒童全面發展和學生學業發展》專題報告,分別從“雙減”改革的戰略背景、“雙減”與兒童全面發展和學生學業發展的關係、雙重評價治理體系建構等三方面進行了交流。他指出,“雙減”的價值是對國家教育主權的維護,是對我國國民素養的保護。他就如何落實“雙減”政策、如何突破“唯分數”困局,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強調要著力在兒童全面發展和學生學業發展的評價上下功夫,從根本上解決“唯分數”的評價困局。

江蘇省教科院研究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教材審查專家成尚榮作了《“雙減”背景下的高品質課堂教學》專題報告。他認為,落實“雙減”政策要堅守教育本質和遵循兒童發展規律;要重構育人方式和良好的教育生態;要回歸學校育人的主體和學生自身的發展。“雙減”政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要回到立德樹人的根本問題上來,要回到遵循教學基本規律的基本問題上來,要回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境界問題上來。落實“雙減”政策教師是關鍵,教師要在“雙減”過程中挑戰自己,錘鍊自己,修煉自己,讓自身水準專業發展得到更大的提高,做新時代的大先生。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農村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四川省閬中市教育局原局長湯勇作了《“雙減”下,校長的心思和精力應該放在哪?》專題報告。他指出,“雙減”政策,作為促進教育公平,改變教育生態的重大教育改革,將教育職能更多地從社會轉回學校,作為學校主辦者、設計者、牽頭者的校長,應該把心思和精力重點放在辦孩子們喜歡的學校上、放在課堂的關注與研究上、放在家校共育的謀劃與構建上、放在教師的關愛與行動上、放在自身校長力的修煉與提升上。

江蘇省南通市中小學名師培養導師團導師秦德林作了《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雙減背景下提質增效再思考》專題報告。他從“為什麼要‘雙減’”“怎麼實施‘雙減’”談起,講到教學課堂提質增效的重要性。他指出,課堂提質增效必須要求教師做到強化主體責任、優化常規管理、深化教學改革、活化作業設計、細化課後服務,打造有價值、有效果、有效率、有意義的課堂。

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孫鴻毅作了《挖掘教材資源 提高作業品質》專題報告。她強調,教材是學生手中的權威學習資源,教師要深入理解教材,引導學生重視應用教材,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必須嚴格遵守“雙減”意見的要求,以“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教育原則,科學研究、系統研究,讓作業真正發揮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她還以物理學科為例,講解了如何從中國傳統文化、自然景觀、社會生活中挖掘作業設計資源。 

在經驗分享環節,國家督學、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校長劉可欽以《學校“雙減”落地之策:不止加減,還有乘除》為題,分享了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在落實“雙減”過程當中的做法和思考:一是用增減變化,校準行動,清晰目標,全面壓減作業總量、時長和考試次數,豐富課後服務內容,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和多樣性選擇。二是用系統性的建構,提升教學管理整體效能,系統規劃,相互作用,達到提升課堂品質和作業品質的目標。三是用結構性的調整,促進資源流向“一線”,重塑學校組織機構,重構教師行為,為探索高品質學校教育體系提供結構性支撐。

河北省保定師範附屬學校校長王淑英作了《“五力”驅動教師共同體賦能高品質教育提質增效》經驗分享。她指出,“雙減”對教師團隊勝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讓新老教師在團隊共創共用中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化,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研究實踐化;在深度合作、交往與行動改進中超越自我,昇華內驅力、激活研究力,升級融合力、凝聚成長力、提高新時代勝任力,驅動教師共同體建設。

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校長陳文艷分享的題目是《以作業改革撬動40年“輕負高質”之路》,她指出,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需要從學生立場出發,調整作業的目的、結構和與學生發展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超越作業的工具性,真正意義上降低學生的作業負擔,發揮作業育人和診斷教學的本質功能。她從走向課堂優化的教學變革、撬動課堂高效的“神秘武器”、深耕“輕負高質”的“漁魚計劃”等三個方面分享了梅嶺小學“輕負高質”的具體經驗和做法。

本次論壇圍繞聚焦落實雙減政策、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品質等議題,解讀配套文件,分享創新案例,凝聚教育智慧,為促進學校教育高品質發展,構建教育良好生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