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北京市朝陽區掛牌“理想教育文化實踐研究基地校”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徐虹 | 時間: 2021-09-26 | 責編: 徐虹

中國網北京9月26日訊(記者 徐虹)9月24日,北京朝陽區舉辦“合作對話式教育教學範式 引領課堂教育文化新發展”——診斷式督導教師教學評價實踐研究工作推進會。朝陽實驗小學福源分校成為全區首個“理想教育文化實踐研究基地校”,並獲贈朝陽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世元撰寫的《理想教育文化建構:“合作對話”教育教學範式的理論與實踐》一書。未來,基地校將承擔起深化實踐研究,貫通實踐研究領域,固化研究成果的任務。“十四五”期間,朝陽區也將持續推廣 “理想教育文化”建設研究成果,推進“百所教育文化示範校”工程。

據悉,朝陽區開展理想教育文化實踐研究已近四年。期間,課題組成員及專家團隊先後走進11所實驗校的課堂192次,聽評靶子課233次,單元備課説課177次,實驗教師的教學設計及説課文稿近400篇,有萬餘張照片存量,近4萬分鐘視頻資料。通過建構“合作對話教育教學範式”,落實“專家引領”“課題示範”“專題培訓”三大行動計劃,引領實驗校師生走上了一條減負、提質、增效的“高速路”。

作為“理想教育文化”的首倡者,北京市朝陽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世元認為,減負增效的關鍵在於課堂。只有深入課堂的改革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夠讓教育回歸本來面目,讓學生們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與人格精神的共生,變被動成長為主動生長。與此相適應,需要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支撐的人格培養和知識傳授。據此,朝陽區把這一要求細化為構建“理想教育文化”。

據悉,其框架體系可以概括為“12366”:“1”是一個價值觀,即培養具備“尊重、民主、責任、科學”的“最佳公民”這一終極目標;“2”是兩個方法論,即“理想教師教學方法論”和“理想個體生長方法論”;“3”是三個落地,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學生成長核心素養落地和“減負”的真正落地;後面兩個“6”是指12個策略,包括6個認知層面的策略和6個非認知層面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讓實驗學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落實理想教育文化理念,研究團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合作對話教育教學範式”體系,梳理出七個階段,即:建立“合作對話”思想、明確合作對話目的及目標、確定合作對話的主題、形成合作對話的籌備方案、組織實施合作對話、建構合作對話成果、對合作對話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合作對話式課堂的教學設計模板及單元備課模板,並逐步形成課堂評價體系,即:“一看、二聽、三思考”。一看:看“師生+時空”的構建。二聽:聽主題和次主題的設定;聽“兩個方法論”及“認知要素”與“非認知要素”的運用。三思考:思考合作的真誠度;思考知識與能力的建構體系及育人效果;思考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經過不斷研究、實踐、打磨,課題實驗校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教師灌輸少了、引領多了;學生膽子大了,收穫多了;師生、家校之間的矛盾少了,關係更加和諧了……

在《變化與成長》主題沙龍上,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十八里店分校校長陳春紅表示, “‘理想教育文化’引領下的課堂,學生不再是‘旁觀者’,而是知識的親歷者、實踐者。”這是最深切的體會。她舉例説,隨著“理想教育文化”的深入推進,孩子們在課堂上不僅能夠大方站、大聲説、大膽問了,而且能夠邏輯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學生們的變化直接帶動了教學成績的大幅增長,師生的實際獲得感也大大增強。

作為一線教師,北京化工附大附屬中學教師王靜表示,在“理想教育文化”引領下,教師的教育理念變了,教學方法變了,課堂生態也發生了改變。“此前,我關注的是課堂上落實了哪些知識點?學生能得多少分?而現在,我會更關注他們是不是積極地去探索和實踐,是不是真正‘悟’到了!”

據悉,在首批“理想教育文化”實驗校獲得長足發展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朝陽區將持續深化“理想教育文化”建設研究成果,推進“百所教育文化示範校”工程,以 “合作對話”撬動課堂改革真正落地,推動教育的 “大棚效應”向“生態效應”轉變,從根本上提升區域教育減負、提質、增效,讓更多的學校、教師、學生受益。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