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中國故事|泰山廟街小學:看打工子弟為主的學校如何逆襲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姜麗麗 滕聞軒 | 時間: 2021-08-05 | 責編: 羅天林

2017年,一個寒風徹骨的冬日,王曉瑞由一所示範校調到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泰山廟街小學擔任校長。沒想到,前任校長見面的第一句話就讓她大吃一驚,“瑞姐,你得趕緊找教師,要不然咱們春季開學你就開不了套(開不了學)!”

原來,近幾年,榆次區作為太原和晉中共建的核心城市發展迅速,涌入大量進城務工人員。隨著人口持續增加帶來的挑戰越來越大,公辦學位需求快速增加,泰山廟街小學所在的榆次老城面臨著舊城改造及擴充教育教學資源的迫切需要。因此區委、區政府從“五大中心”建設的戰略高度出發,投資一千多萬元擴建了學校,泰山廟街小學一下子由兩軌制(每年級兩個班)變成六軌制,學生數量激增,但教師編制一時間卻無法快速增加。無奈下,前任校長只能聘任了20多位代課老師,奈何薪資不高,代課教師紛紛請辭,這讓剛上任的王曉瑞心裏犯起了難。

不僅如此,學校80%的學生都是打工子弟,學生習慣、家長配合度在王曉瑞到任之初尚不能與示範校相比,如何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回饋榆次廣大的務工人員和本地百姓呢?

王曉瑞根據學校特徵,改變了原先在示範校的辦學思路,從培養學生習慣、細化管理、提高師資水準、加強家校互動、營造詩意校園、創建特色課程等方面入手,使泰山廟街小學辦學水準穩步提高,贏得了眾多家長的心。

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數量已超過1400萬人。隨遷子女教育問題關係到上億流動人口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遞,依然任重道遠。讓每個打工子弟都能接受公平、有品質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大事。

雖然不足2000人的學生數量之於1400萬人只是滄海之一粟,但是泰山廟街小學的全體教職工都將每一位學生視為祖國未來的棟樑,悉心栽培。在晉中市教育局、榆次區教育局的領導和支援下,王曉瑞帶領著泰山廟街小學的全體教職工敬業奉獻,默默為實現教育公平添磚加瓦。

校長王曉瑞近照

好習慣為學生打基礎

剛來學校時,王曉瑞竟然屢屢看到家長穿著拖鞋、敞著懷進校園。怎樣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呢?為此,王曉瑞設計了一整套方法來規範孩子們的習慣。

每當一年級新生入學時,學校會發給孩子們一整套學校編的禮儀教材,在課上放兒歌、視頻,通過反覆地熏習,讓孩子們講文明、懂禮貌。為了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好習慣,在一二三年級的課堂裏,每次老師在寫板書時,班裏的小幹部會提醒大家:“身坐直腳放平頭豎正,一尺一寸一拳頭。”

很多家長終日風裏來雨裏去,甚至來不及整理孩子內務。於是每次開家長會時,學校會將對孩子的洗漱衣著等方面明確告知家長。在學校持之以恒的要求下,家長的面貌也有所改善。

每週二、週四的下午,學校的校園書店閱覽室人來人往,他們是被邀請來參加親子共讀的家長。為了養成孩子們閱讀的好習慣,學校教導處與校園書店協同,為家長們提供親子閱讀的場所,每個班有近一半的家長參加,看不完的書還可以帶回家閱讀。王曉瑞提倡低年級孩子每天至少有半小時的家長陪讀時間,高年級的家長也儘量陪孩子一起讀書。

不僅如此,每個週六晚上,家長和老師們還在釘釘上共讀一本書。慢慢地,在學校的引導下,家長們也開始放下手機,拿起一冊冊的圖書細細閱讀。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裏,孩子們都擁有了閱讀的環境和家長的陪伴,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了讀書。閱讀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一旦養成閱讀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細化管理以誠服人

這兩年,在一些大城市出現了很多“安靜“的校園,有的學校怕孩子們嬉戲出安全事故,課間也不允許孩子們隨意出教室。而在泰山廟街小學,孩子們下了課就會到操場上玩耍。為了既保證1800個孩子適當地休息,又消除安全隱患,王曉瑞做足了管理工夫。

下課鈴一響,靜謐的校園頓時沸騰了起來。只見在各班體育老師的帶領下,36個班級的1800位學生在樓道裏排好隊、有序地離開教室,孩子們分別從西門、東門、中門魚貫而出,奔向寬闊的操場嬉笑玩耍。10分鐘後,每個班級的孩子又分別從不同的門進入教室。精細化的管理讓孩子們既能自由釋放天性,也足以保障安全。

日復一日,王曉瑞明天早晨七點出門,晚上八點半到家,30年如一日。她認為,學校除了制度化的管理,還要對教職工給予人文關懷,對老師們的貼心關愛讓她贏得了“大姐”的稱號。每次的評比、考核,王曉瑞都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評選,教師們自然口服心服。作為校長,她始終堅信要身先士卒,以誠服人,用人品、能力、專業素養引領老師發展,她用行動踐行著“學高身正仰泰山北斗,行端禮明顯泰然自若”的校訓,在她的影響下,教師群體也變成了一支務實勤勉的戰鬥力很強的團隊。

“師帶徒“培養好教師

王曉瑞初來泰山廟街小學時,區教育科科長曾對她説:“你們學校的體育,可是坐了十好幾年的紅椅子了(最後一名),你得想辦法轉變。”為了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業務水準,王曉瑞實施了“師帶徒“的方法。

無論是學校自聘而來的代課教師,還是佔學校一半教師名額的青年教師,王曉瑞一視同仁。她首先為代課教師和青年教師定制了三年發展計劃;其次要求年紀稍長、有經驗有建樹的老師與年輕老師結對子,用“師帶徒“的方式引領年輕老師進步。年輕老師每月要聽導師一節引領課和彙報課,還要與導師進行一次班級管理方法策略研討,每週聽一節提升課並撰寫一篇學習心得。

不僅如此,王曉瑞還以身作則,在百忙之中與青年教師一同討論教學方法。每當有青年教師要講競賽課、公開課、示範課、達標課,她都會不厭其煩地指導,大到教材的處理、把握,小到教學中的神態、動作、語言,細緻點撥,耐心指導,同時定期組織青年教師進行“課堂比武”活動,督促青年教師通過比賽獲得成長。

在榆次區教育局領導的關懷下,數年來,學校解決了十多位代課教師的編制問題,為老師們吃了“定心丸”。通過學校的精心培養,泰山廟街小學有11位青年教師獲得市區優質課一、二等獎,宇錦花老師參加全國語文教學大賽獲特等獎,還有許多教師走上了學校管理崗位。2021年,泰山廟街小學所有的體育項目在榆次區體育比賽中全部拿了獎。

家校互動力量大

近年來,榆次西北部興建了大量科技園區,吸引了大量高新技術人才。而租住在老城區的外來務工人員,由於忙於生計,對孩子的關注往往也不夠充分。如何增強家校互動?為此,王曉瑞使出了一套“組合拳”。

在每一屆新生入學的時候,學校都會成立宣講團。宣講團的老師和學生引領著新生家長,為家長講述學校的文化辦學理念和目標,讓家長第一次與學校接觸,就能對學校的文化定位有初步的認知。

每學期,學校還要分年級進行家長學校的學習研討活動,每一位校級領導都化身為宣講團成員,針對孩子的表現和折射出來的問題進行剖析,指出家庭教育的短板和欠缺,讓家長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為了讓發揮家長的作用,學校成立了不同層次的家長委員會。其中,校級的家長委員會成員能夠和學校領導在一起討論事務,在引導全體家長的成長髮展和育人導向上發揮了很強的作用。班級家委會則主要針對班級問題,與班主任一起商量解決。

針對上下學學生安全問題,學校成立了家長護學崗,並邀請交警大隊隊長和家長代表三方座談,順利解決了校門口上下學時段交通擁堵現象。家長們每天風裏來雨裏去卻毫無怨言,給孩子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良好的家校關係形成合力,共同保障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詩意校園潤心靈

為了給孩子們營造詩意的校園文化,泰山廟街小學啟動了“詩意校園”創建工作。漫步在校園,詩意氛圍頗為濃郁,庭院梯間詩歌浸潤,廊道盡頭辭賦飄香,室墻壁絕句誘人。

為了提升師生文化底蘊,學校把《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等書中的古詩細化為泰山廟街小學每學期各年級的必背古詩詞。通過晨誦、午讀、課間吟、放學背的方式,孩子們每週至少熟讀背誦一首古詩。

除此之外,學校開設了多元詩教課程,校園詩意日漸豐盈。課堂上老師引用詩詞、名家名句做課文學習的開場或結束語,課中採用詩句來評價學生。

每週五下午的古詩主題社團活動中,有的孩子倣寫古詩,有的孩子為古詩配畫,還有孩子把古詩唱出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愛上古詩詞。

2020年7月,侯瑞香老師在區語委辦組織的暑期國學公益講堂作了《吟誦與吟誦教學》專題講座,線上線下參與學習的教師達三百多人,好評如潮,展現了泰山廟街小學教師對古詩詞吟誦教學的研究成果。在王曉瑞的帶領下,青年教師也積極古詩文課堂教學研究,2021年4月,李慧珍老師作小古文教學示範課《王戎不取道旁李》受到晉中市教研室武志萍老師的好評。

特色課程開發孩子潛力

雖然身處充滿濃郁古建風格的榆次老城,但學校的特色課程卻緊跟時代潮流。為了讓進城務工子女也能開闊眼界、落實教育公平,泰山廟街小學為學生們開發了多元的校本課程。

根據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為孩子們定制了56個校本課程。每學期一開學,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

除了校本課外,每週五下午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社團課,他們可以根據自己所好自由選擇社團。數獨活動社團、古詩研究類、英語活動類、美術類、體育類、音樂類、科技類、特色活動類社團讓孩子們大開眼界,樂在其中。

豐富教育資源的匯集,讓孩子們成長的舞臺越來越寬廣。也許學生的家庭並不富裕,但在學校的大舞臺上,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一展所長。

再過幾年,王曉瑞就要退休了,從這位樸實的校長身上,依稀能看到晉商們叱吒商海的法寶——誠信,無論是在示範校還是以打工子弟為主的普通校,她始終踏踏實實搞教育,對得起一方百姓,對得起天地良心。

教育公平從來不是一句口號,它就在泰山廟街小學日復一日的課堂上。(文/姜麗麗、滕聞軒 圖/泰山廟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