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張卓玉:項目學習是世界教育的大趨勢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4-29 | 責編: 曾瑞鑫

如何理解項目學習?項目學習和核心素養是什麼關係?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文章中,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卓玉從信念和追求方面重新定義了育人標準、教學內容,學習方式、評價方式,一起來看!

作者簡介:張卓玉

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中考命題改革專家組副組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如何理解項目學習?項目學習的內涵是學科常態化的教學模式,是育人標準、教學內容,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四維一體的系統變革。項目學習是從學習方式切入,但切入上層的是育人標準、教學內容,下推的是評價方式。四維一體必須同時推進才能實現我們期待的、我們要做的項目學習。項目學習實際上要建立一種新型的教學結構,這種結構的核心要素互為支撐,互為因果。只有把這個結構建立起來,才能實現有生命力的項目學習。

項目學習是世界教育的大趨勢,有核心素養就必然有項目學習。我國國家文件、課程標準都有明確的要求和導向。今天強調的項目式學習是廣義的項目學習,我們的信念追求和現在很多教育工作者正在做的工作相同或相近,比如大單元教學、STEAM教育、深度學習、基於問題的學習、主題學習、研究性學習、跨學科學習、理解力課程、建模式教學等,大家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下面我從信念和追求講四個層面的問題。

重新定義育人標準

核心素養的提出是一次跨時代的變革,是全世界的趨勢。我通俗地概括為,從讓學生有什麼到學生能什麼的變革,最後落到能幹什麼,通過能幹什麼檢驗學生有什麼。“能”的內涵是:在做事中形成的做過事、想做事、能做事的素養。只有做過事了,才能想做事、能做事,這就是素養。一個人如果沒有想的狀態,談不上素養,必須是想過、做過、最後能做才是素養。這種變革把育人要求落實:我們希望學生不僅僅是有什麼,更多是一種心智態度、精神面貌。

核心素養的重要特點是整體性。整體性表現在:學習對象的整體性,即真實問題、真實任務、真實境況;學習內容的整體性,即知識、能力、價值觀的融通和應用;學習過程的整體性,即融合三維,完整地做完整的事;學習結果的整體性,即學習産品與成果,進步與發展。

我個人認為落實核心素養目標的最好載體和路徑是項目學習。落實核心素養就要讓學生做完整的事,完整地做事,概括起來是做一件有始有終的事,也就是讓學生做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是有教育意義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事。項目學習就是要學生在做事中實現知識、能力、價值觀的融通與獲得,通過做事來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從先學後用到做中學、用中學,是學習的一次深刻變革。過去學生是先在課堂上通過聽老師的講解學習知識,學了以後去用,現在我們的觀點是做中學、用中學。

重新定義學習性質

學習首先是生命需求,是成長需求,做項目是滿足學生的生命需求和成長需求。應試是手段,“為將來”是成長的自然結果,不是此時此刻把當下放下,而先去考慮未來。越是對當下成長負責,就越是對未來成功負責;反過來講,犧牲未來成功的最好辦法就是無視當下成長,現在我們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立足於未來犧牲當下。所有的教育教學行為都是想著將來如何,而忘記了此時此刻的學生狀態如何。項目式學習就是把學生當成人,讓學生對當下負責,對此時此刻負責,這就是我們的信念和價值追求。

真正的學習是讓學習者能體會到學習自身的意義和價值。如果學習者在學習的時候想的是中考高考,想的是將來,那不是學習,而是訓練。我們追求的項目式學習就是要讓學習者在此時此刻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學習的價值。

項目式學習是把學習當作目的的,這個目的怎麼體現呢?就是用項目去撬動學生的探究欲、挑戰欲、成就欲。用項目的完成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成就感、尊嚴感。這兩點非常重要,一個項目如果達不到這兩個標準,那麼項目就是失敗的。如果單純為了學習考試,我們認為這個項目是功利性的,還不是真正滿足學生成長需求的項目。

項目最終的目的是彰顯學習的性質,學習自身就是目的。好的成績源自動力為本、壓力為輔的學習,而我們現在的學習本末倒置,是壓力為主、動力為輔,這樣的學習事倍功半。好的學習中壓力應該是輔助性的,根本的動力來自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重新定義學生

在項目學習觀念中,學生像成人一樣,有尊嚴追求、成就需求、幸福需求,這三個需求是人必要的需求。第二個意識是我們對學生的理解,學生像成人一樣有兩種潛能,一個是願望,一個是有能力。他能解決真實問題,做出真實貢獻。“貢獻”這個詞非常重要,什麼叫貢獻?就是做有益於他人和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事。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都有這個能力。而不是“我”作為學生的時候只有獲取,父母伺候、社會服務。什麼時候奉獻社會呢?等“我”大學畢業再説吧。這是極其落後的一種思想。如果教學得當,項目得當,任何學生在做項目時很快就能感受到他是一個人,他有一種尊嚴感,他已經為解決真實問題、為他人、為社會多多少少做了他能做的一點點事了,這一點點對他來講是無限的光榮,他的學習不再需要動員。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對他人有用,對社會有用,這是人的本性。我們在尊重和撬動學生本性的方面做得還不夠,我們通常認為孩子現在什麼也不要做,只要乖乖學習,將來再怎麼樣。但是孩子到底是一個人,他不可能暫時按捺住他的本性,將來才去滿足。

學生不是成人的預備役,學生的生活有著獨立的價值。這個觀點非常重要。我們完全不能把學生生活當作成人的準備,這是非常不人道的思想。寫這句話的時候,我在想,如果學生是以成人為目的,成人之後才為社會做貢獻,大學畢業後才真正感覺到人的價值。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堅決不能把學生認為是為將來的準備。

基於這樣的理解,項目學習的解決方案是:

1.減少虛擬,增加真實,讓學生直面成長需求,社會需要。

2.用做事的方式給學生解決問題、貢獻社會、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機會。

3.還要實現這四個一體化:輸入和輸出一體化、學習與應用一體化、獲取與貢獻一體化、權利與責任一體化。學生有做學生、家長社會保障他的權利,同時也有關注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責任。

重新定義學校

在項目學習觀念中,學校是學生的社會,我們需要拆掉橫亙在學校與社會、學校與真實生活之間的觀念之墻,為學生提供完整、真實的生活課堂。

社會是學校的課堂。項目學習認為,凡有知識與能力發生的地方,就可能有學習發生,就可能是項目,就可能是課堂。

項目學習語境下老師的新任務包括:

1.發現課程內容與真實問題、真實需求之間的關聯,基於課程標準找真實問題真實需求。

2.對問題、需求進行打磨提煉,轉化為學習項目。

3.組織、引導學生實施項目。

4.評價、點撥、指導學生的項目實施過程和結果。

【本文係根據張卓玉主任在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籌備發佈及系列研討會中指向核心素養的項目學習研討會上的演講整理,未經本人授權,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