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朱永新2021兩會手記(二):我的提案我的夢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朱永新 | 時間: 2021-03-03 | 責編: 曾瑞鑫

朱永新: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

3月2日,北京晴,星期二

早晨5點15分起床。把昨天的兩會手記最後定稿。

讀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大石真的《205號教室》。這本書講述了學校體育館裏一間秘密的地下室中,四個小學生之間的友誼。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渴望尊重、理解和愛,在這間被他們稱之為“205教室”中尋找心靈的慰籍和力量的故事。不知何故,讀這本書的時候,想起了另外一本日本的兒童文學名著《窗邊的小豆豆》、新教育午讀“新孩子”叢書中的《螢火蟲教室》、美國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幾本書有兒童讀物、有教師讀物,書中不同的“教室”,彼此之間看似沒有什麼關係,實則都記錄著人們對於理想教育的追求。

早晨7點50分,乘車去全國政協。

上午9點,參加分組討論,討論人事事項和《政協協商工作規則》(草案)。我們小組由民進、共青團和特邀界別組成,13位政協常委先後發言,就政協協商及工作規則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我注意到,我身邊的劉卓明常委,不僅在文本上密密麻麻做了記號,而且使用電腦寫了發言提綱。劉新成副主席就大家發言中提出的有關問題做了解釋。作為專門的協商機構,這個工作規則是人民政協成立70年來第一個專門的協商文件,帶有一定的探索性質。儘管還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已經實現了0到1的突破。

上午11點,列席參加政協主席會議,聽取各組討論情況的彙報。這一次改變了以往每個組分別彙報的做法,由潘立剛副秘書長綜合各組意見統一彙報,節約了不少時間。以往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會議,不到半個小時就結束了。許多習以為常的事情,小小的細節上的改變,就能夠提高效率。

下午3點,在駐地參加分組交流。民革與民進組的政協常委們就邊境地區的防疫問題、人口政策問題、華僑華人的疫苗接種問題、醫院廢水處理、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等問題反映社情民意資訊。我在發言中談到了央視等主流媒體課外輔導廣告氾濫的問題。現在央視等媒體在黃金時間段大量播出課外補習機構的廣告,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父母的焦慮,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成本。建議嚴加控制。

下午4點半,分組討論結束以後,接受新華社記者劉開雄關於全民閱讀的採訪。就閱讀的意義與方法、書香政協與書香中國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由於兩會會期縮短,今年的提案提交時間提前到3月5日,將建立閱讀節、保證殘疾人閱讀權益等幾個需要聯名的提案發給聯名委員。

根據全國政協控制數量、保證品質的要求,我今年的提案數量與前兩年持平。關注的重點仍然是全民閱讀與教育問題為主。

我個人排在第一位的提案,仍然是關於全民閱讀方面的《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孔子誕辰日設立為國家閱讀節的提案》。我一直認為,以“國家閱讀節”為慶典,十分重要。一方面,舉行各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全民閱讀活動,有助於在全社會大力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引導人民群眾提升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不斷增強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同時,孔子誕辰日的這個時間節點,能夠讓人們更清晰、更鮮活、更持久地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提醒人們對此的傳承與發展。而且,強化閱讀正是加強精神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能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

和閱讀相關的還有兩個提案,一個是《關於推動高校學術期刊高品質發展的提案》。針對我國高校學術期刊中存在的“全、散、小、弱”,趨同性高,整體影響力弱,核心競爭力和學術影響力不強的情況,提出了推動高校綜合性學報向專業性、學科性刊物轉型,通過股份制改革、集團化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打造具有全國甚至世界品牌影響力的、全新的學術論文發表平臺、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及學術交流監管平臺。這個提案是我觀察研究了多年的問題,我們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有一個以“學校名字+學報”的綜合性刊物,發表的大部分是本校教師為主的文章,無法成為有影響力的學術性期刊。

另外一個是《關於保障盲人和視力障礙者閱讀權益的提案》。這個提案最初是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楊佳教授呼籲的,作為國際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和中國閱讀30人論壇成員,她對保障殘疾人閱讀權益的問題高度重視,多次建議我關注盲人和視力障礙者的閱讀問題,儘快督促有關部門批准加入《關於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簡稱《馬拉喀什條約》)的程式,對於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關於已發表的作品改為盲文出版無需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付費等條款,進一步細化為可操作的具體措施,予以推動。提案完成以後,她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理事長張海迪等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援。我期待,通過這個提案,讓盲人和視力障礙人群認識到閱讀的重要作用,通過閱讀掌握更多自食其力的本領,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讓身體的障礙不再成為貧困的根源,同時也讓全社會更多了解盲人和視力障礙人群,對這個群體給予更多關注和關懷。

《關於完善“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 ,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提案》,也是我這次提交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提案。看似一個學習普通話的“小事情”,卻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問題。前些年在脫貧攻堅調研的過程中,我就親眼所見少數民族地區的青年人因為聽不懂、不會説普通話,而無法走出大山。去年我也聽民進的同志介紹,他們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開展的“學前學會普通話”試點經驗。目前,涼山州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超過了85%,受益的兒童進入小學後語言發展水準抽樣測評合格率達到99.03%,學業成績平均分、合格率分別比未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學生高10.99分、15.6%。我在提案中提出,“學前學會普通話”,不僅是對少數民族地區兒童的要求,也應該是對全國兒童的普遍要求。建議將“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上升為奠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國家戰略並寫入國家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民族工作和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關於妥善解決中小學教師隊伍性別結構失衡問題的提案》,源自上海師範大學國際教育研究所的兩份研究報告。民進中央一直關注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為教師節、教師法的出臺提過重要的建議,也在關注教師隊伍男性比例不斷下降的問題。據統計,2018年我國小學、初中和高中男教師的比例分別為31.25%、43.22%及46.11%,較20年前累計降低了近20個百分點。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武漢等發達城市的男教師比例下降急劇。上海初中男教師比例(28%)已經低於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值32%,低於日本(58%)、澳大利亞(38%)、新加坡(37%)、英國(36%)等國家。為此,上海師範大學國際教育研究所所長張民選先生等做研究報告仲介紹的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提高男性教師比例的做法引起了我的興趣,從而撰寫了這個提案。這個提案這兩天“曝光度”很高,還上了百度的熱搜榜。

《關於加強我國國際組織人才界定、選拔與管理的提案》,來自於生活中的事件。學術研究的成果可以轉化為提案,同樣,生活中的事件也是提案的素材。有一位民進會員,在一個著名的國際組織中擔任重要的協調人。但由於是業餘時間的“兼職”,在本單位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由此誕生了這份提案。提案分析了我們在國際組織人才的界定、國際組織人才的選拔與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國際組織人才的界定標準、國際組織人才選拔與管理方式的具體建議。

《關於加強中小學項目學習課程建設的提案》,是我和蘇州大學教授、新科學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王偉群博士共同完成的。前年在寫《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的時候,閱讀了大量項目學習的文獻,後來和美國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奇、HTH的校長拉裏等對話的過程中,也聽他們詳細地介紹項目學習的有關情況,深感項目學習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的革命,更是未來教育的一種基本模式。與此同時,王偉群教授與郝京華教授正在研發中國特色的項目學習課程,有不少親身體會。我們在提案中呼籲,要讓項目學習進入正常的學校課表,確保每一位學生有機會從中受益;設計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項目學習課程,實現跨學科知識的整合和運用;建設國家、地方和學校課程,形成完整的項目學習課程體系;加強項目學習的師資培訓,促進項目學習課程開發等。

《關於鼓勵中國民辦學校“走出去”的提案》記錄了最近這幾年,我對民辦教育如何健康發展問題的思考。如何面對各地對於基礎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數量的規定?如何滿足中國外派機構工作人員子女華文教育的需要?如何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動注入教育的力量?如何發揮民辦學校“走出去”的獨特優勢?我在提案中就規劃民辦學校在海外的辦學佈局和給予民辦學校走出去相關的政策指導和支援等提出了相關建議。

還有兩個提案,與去年年初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相關。

2020年疫情期間和複學後,全國很多地區,尤其是一線城市出現了中小學生自殺率較大幅度上升的現象,青少年厭學、自我傷害呈現惡化趨勢。生命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情況比較嚴重。為此,我與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袁衛星執行所長和副所長盧鋒博士等進行了深入討論,提出要制定出臺《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完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將生命教育納入教師教育內容和通識培訓,整合利用生命教育社會資源,積極構建生命教育共同體等具體建議,撰寫出了《關於在中小學系統開展生命教育的提案》。

《關於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準,預防自殺自殘高發的提案》則是在北京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徐凱文博士和蘇州大學心理諮詢中心陶新華博士兩位專業人員的協助下共同完成的。我們多次連線討論青少年輕生的社會、心理原因,探討解決方案,提出了加強青少年權益保護,加強心理普查和摸底科研,幫助每個學校建立常態化危機預防和干預體系,在各級各類學校開設心理衛生和生命教育課程,建立學生心理健康管理體系,提供全方位、多層級的資源進行綜合治理,加強學生工作專業化隊伍建設和社會支援資源建設,加強基礎教育改革,緩解社會焦慮等具體建議。

最後一個是《關於制定未成年人遊戲國家標準,家校企協同履行監護責任的提案》。去年兩會期間,我曾經就中小學生遊戲分級問題提交了提案,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去年12月26日,騰訊攜手中國日報社、新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舉辦了“青少年網路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共同發出了《青少年網路素養教育倡議》。在論壇上,騰訊公司副總裁、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等介紹了他們在未成年人健康遊戲防護機制建設方面所做的工作與面臨的困難,當時就考慮就這一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所以,在這次兩會期間,提出了前置防護,為父母提供易操作的統一監護工具,加強家庭層面網路素養教育;事中保護,遊戲中按照標準設立統一的自動管控系統;事後服務,要求所有企業建立並公開投訴和舉報渠道,制定統一清晰的退費標準,並給有需要的家庭特別關懷等三方面的具體建議。

自去年兩會以後,就開始“備戰”今年兩會的提案了。還有一些自己一直關注的問題,如針對社會上“醜字”氾濫的問題,海外新一代華僑的祖國認同問題,特殊中等職業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問題,家庭教育資源建設問題,啟動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問題,發展數字經濟的問題等,都在持續關注中,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適時提出相應的建議。

每一個提案,都在心中縈繞良久。每一個提案,都是一個夢想。每一個提案,都是對於美好教育、美好生活的嚮往。我知道,有些提案,可能不一定能夠立案;有些提案,可能得不到理想的解決結果。但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勇氣,堅持真理、不斷努力的韌性,應該是政協委員的基本素養。

傍晚7點,對幼兒至高中的家庭教育主題進行了思考和梳理,並整理出若干條家庭教育理念,和相關研究人員進一步交流。

晚上讀完韓啟德院士送我的《醫學的溫度》。這本書一直放在我的床頭。陸陸續續看了不少章節,很有感觸和共鳴。這本書結合作者從事醫療工作與醫學研究多年的經歷,對醫學的哲學、醫學的歷史以及敘事醫學、精準醫學等進行了深入的人文思考,闡述了作者對癌症、傳染病、中醫、死亡等問題的獨特看法,批評了“技術至上”的觀念。他提出,不能把衰老當作疾病,不能把追求長生不老作為醫學的目標,不能給生命無望的病人增加無謂的痛苦,不能不考慮醫學的社會效應和公平公正。他認為,“醫學是人學,醫道重溫度”,人們對現代醫學的不滿,不是因為它的衰弱,而是因為它的昌盛;不是因為它沒有作為,而是因為它不知何時為止。作者提出的應回歸以病人為中心的價值醫療、不能忘記醫學的來路和歸途等振聾發聵的觀點,對我們重新認識現代醫學乃至重新認識自我都極具啟發意義。作者雖然説的是醫學,其實,科學、教育,只要是與人相關的領域,哪一樣不需要溫度呢?

在駐地的房間裏簡單運動了一下。完成今天的手記。

晚上11點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