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線上教育一路狂奔 “燒錢模式”如何守住教育初心?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 劉 峣 | 時間: 2021-01-28 | 責編: 徐虹

  新華社發

       原標題:狂奔的線上教育亟待降溫

寒假將至,北京家長雪瑩明顯地感覺到身邊的網課廣告比往常多了不少。

“上下班路上,地鐵和公交站的廣告牌很多都是線上教育;刷手機時,網課廣告時不時地跳出來;休息時看看綜藝節目,主持人口播的贊助商還是有網課平臺。”雪瑩説,在眾多廣告無孔不入的“入侵”下,自己也在手機上下載了好幾個APP,為孩子假期充電做起了準備。

雪瑩的焦慮頗具共性。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線上教育市場發展駛入快車道。隨著線上教育平臺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大量資本蜂擁而至,線上教育儼然成為網際網路領域的又一新風口。

線上教育如何發揮“線上”優勢、凸顯“教育”本色?在網際網路思維和資本力量的助推下,狂奔的線上教育面臨著不少新問題。

莫因資本涌入淡化教育屬性

近日,一名廣告中的“老師”在網路上引發熱議——在4家知名線上教育機構的視頻廣告中出現了同一名“資深教師”。反覆“橫跳”在廣告中的“老師”,一會兒是有40年教齡的英語老師,一會兒是教了一輩子數學的名師。但經調查發現,這名被廣告商“重復利用”的“老師”,其真實身份是演員。

線上教育廣告“吃相難看”背後,是行業規模膨脹、競爭加劇的寫照。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教育發展按下快進鍵。截至去年3月,中國線上教育用戶規模已達4.23億。疫情防控、“停課不停學”期間,多個線上教育應用的日活躍用戶數達到千萬以上。

風口的機遇吸引了資本的大量涌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基礎教育線上行業融資額超過500億元,超過了此前10年的融資總和,多家線上教育機構融資金額屢創新高。有研究機構預測,到2022年,K12(基礎教育階段)線上教育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00億元。

與資本奔涌並行的,則是線上教育機構在銷售和行銷方面的巨大投入。從斥鉅資冠名晚會和綜藝,到鋪天蓋地投放線下廣告,眾多線上教育機構使出渾身解數,在風口之上搶奪位置,以期吸引用戶、叫響品牌。

一名線上教育創業者表示,用戶增速和平均獲客成本是評價線上教育類企業的重要標準。“不過,隨著行業內的頭部企業‘燒錢’加劇、獲客成本增加,中小機構的生存越來越艱難。”

多家線上教育頭部企業2020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儘管平臺的用戶數量和營收迅速增長,但由於在去年暑假期間的高額行銷支出,企業反倒陷入虧損狀態。近期,隨著寒假的到來,線上教育企業的行銷大戰再度進入白熱化,“20元20課時”“免費體驗直播課”等低價的“入門級”課程仍令人目不暇接。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線上教育廣告頻頻露臉的背後,是線上教育和培訓機構本身性質與特徵的變化。隨著線上教育機構被市場所逼尋求投資,線上教育的教育性越來越弱、資本性越來越強。“過於以資為本,必然淡化自身的教育特性。”

“到現在為止,我還不認為線上教育是一個可以跑通的商業模式。它突然成為了老百姓的剛需,但卻不是一個可以獨立成長的商業模式。”在評價線上教育時,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俞敏洪曾作此判斷。

守住品質底線才能長遠發展

線上教育在疫情期間功不可沒,但隨著線下教育常態化的恢復,進入“燒錢模式”的線上教育能否保持“初心”、保證教學品質?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等消費者投訴平臺的分析顯示,自去年以來,教育培訓服務投訴增多。其中線上教育領域,用戶的投訴多集中在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付費且退款難、虛假宣傳和承諾、收費不合理、協議條款不清晰等方面。

一些平臺擅自修改課程類型和時長,導致課程縮水;多家線上教育機構遭遇經營危機,家長退費困難重重、求告無門;一些線上教育機構系統不穩定、服務能力不足、師資力量良莠不齊,教師“無證上崗”的問題依然存在……專家表示,不斷融資燒錢、低價獲客的經營策略,使很多線上教育平臺的師資水準、教學品質和學習服務難以得到保證。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可能造成家長預交的高額費用無法退回,長此以往會損害行業的整體形象和發展前景。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日前發佈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我國網路課程教學目前處於“適應性衝突”階段——網課開設率與參與度較高,但教學效果仍待進一步提升。課題組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大規模的教育資訊化普及試驗中,網課教育為彌合教育不公平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對各級教育機構治理能力提出全新挑戰。

線上教育要贏得未來,更要把好品質關,回歸教書育人、啟迪智慧的本職功能和核心競爭力。專家指出,無論融資規模有多大,線上教育機構都不能背離教育的初衷,要把精力放到教學研發上,守住服務的品質底線,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産品。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表示,線上教育平臺既要滿足真實的消費需求,也要關注和防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發生,應當設立合理的行業標準、行為守則,推進線上教育行業規範發展。

加強監管引導行業規範經營

疫情之下,線上教育臨危受命。在科技的支撐下,線上教育打通了現實的阻隔,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教育挑戰,也讓用戶需求得到充分釋放。而在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已從應急變成了習慣和常態,更要自立自強。

儲朝暉認為,線上教育機構要守住課程與教育産品的品質底線。在融資面前,線上教育企業應基於自身的體量與業務量,確保風險可控,堅守教育品質,在教學過程中守住“以人為本”的底線。

一段時間來,部分線上教育平臺利用網課推廣網遊、交友資訊,甚至散佈色情、暴力、詐騙資訊,危害廣大學生特別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在此前的多部門專項整治中,已有多個線上平臺遭到網信部門查處,其中不乏網易、愛奇藝等網際網路巨頭旗下的教育平臺及頻道。

作為“網際網路+”的新興行業,線上教育的監管範圍和內容眾多。網課內容、廣告行銷、收費退費、師資管理等問題,都是易“爆雷”、影響大而又難監管的領域。

對此,專家表示,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應加強聯動,對線上教育行業進行指導和調控,防止無序的資本廝殺,鼓勵指導線上教育回歸教育初心。

對於線上教育的下一步發展,教育部明確,將進一步加強對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研究,深入總結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編制教育資訊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教育資訊化“十四五”規劃,出臺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規範引導與激勵線上教育發展。

對於線上教育平臺的管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強化日常監管,動態更新黑白名單,建立監督舉報平臺,廣泛接受各方監督。嚴查嚴處培訓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引導培訓機構規範經營。

同時,有專家指出,線上教育無序發展的種種亂象,也應從社會對教育的評價體系中尋找根源。很多線上教育機構的主要功能和賣點就是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大量資金涌入也是看到了這樣的市場機會,

儲朝暉表示,只有改變較為單一、以考試分數為主的評價體系,才能真正改變當下線上教育的亂象和盲目競爭。從家長和學生角度看,如何用線上教育,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髮展是否需要、是否合適和對孩子是否有利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