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北京市教委李奕: 未來應統籌安排線上線下教學內容

來源: 新京報 | 作者: 楊菲菲 | 時間: 2020-12-03 | 責編: 曾瑞鑫

原標題:北京市教委李奕: 未來應統籌安排線上線下教學內容

新京報快訊(記者 楊菲菲)疫情過後,教育要如何發展?線上線下教學將如何融合?12月2日,在新京報主辦的2020線上教育論壇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李奕分享了他關於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供給機制的思考。李奕提出,未來要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統籌安排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在學科之間和學科內部按等級區分出適宜線上遠端自主學習的內容,安排線上上處理,將不適宜線上遠端自主學習的內容安排線上下處理,形成線上和線下有梯次、立體化的統籌格局。

  12月2日,李奕在新京報線上教育論壇上發言。

注重“高品質”,優化教育資源的供給服務

組織千余名中小學骨幹教師新錄製市級課程6000節;全市線上教學覆蓋率、到達率實現雙100%,截至7月10日春季學期結束,市級課程累計點播11.5億人次……今年疫情期間,北京市的線上教育交出了一份頗為亮眼的成績單。

李奕表示,疫情期間,學校內的班主任、學科老師迅速響應,不斷推出優質課程;培訓機構也在第一時間開放了平臺和課程,社區等部門也提供了很多支援,“廣泛的教育資源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其中一個變化就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學習方式。”

面對未來教育的高品質發展,李奕認為,要堅持以共建共治共用的理念拓展教育的新發展理念,“在關注為孩子提供成長服務方面,要堅持五育並舉,堅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的融合。”

所謂的共建共治共用可以行為化到服務於孩子每一天的成長。“比如説以促進健康成長的體育教育,要和孩子的居家生活、課外活動、社區活動、校內的體育活動等結合起來考慮。”李奕説。

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供給機制

在李奕看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並不是疫情之下一種暫時的、被迫式教學方式,而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教學方式。那麼該如何建立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的融合供給呢?李奕從課程多元混合供給、統籌線上線下教學、全過程監控、突破不同學習模式、加強教育共同體等多方面進行了分享。

“建立不同課程的多元混合供給體系。”李奕表示,未來要調整原有絕對按學科供給的模式,適度融合或拆分,提高教育的供給效率和目標達成度。同時,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主線,突出基礎、主幹和核心課程內容,突出以大概念、大單元、任務群等基本形式,突出知識、實踐、育人之間的融合,加強學科內、學科間、學段內、學段間的融合。“這方面的探索以前就有過探索,現在線上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形式下更容易構建。”李奕説。

在李奕看來,疫情期間的教學實踐已充分證明,有些內容適合線上教學,有些內容則更適合線下,基礎教育還應以線下教育為主,未來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也應統籌安排,在學科之間和學科內部按等級區分出適宜線上遠端自主學習的內容,安排線上上處理,將不適宜線上遠端自主學習的內容安排線上下處理,形成線上和線下有梯次、立體化的統籌格局。“做好等級區分要綜合考慮孩子的成長消費需求,供給內容的形式、節奏以及內容之間的邏輯銜接關係,以及供給內容與技術條件之間的匹配關係以及技術支援下的反饋評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李奕強調。

監管也同樣重要。“要建立全過程的管控體系。”李奕認為,目前,在中央出臺的關於教育評價的文件中,特別提到了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的評價與監管,“線上線下混合式的常態化的教育供給,在教育管理層面上有一個明確的指向,就是加強全程的管理。可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強對學生個體的診斷和各學科的橫向豎向的評價整合,形成新的教育評價體系,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效率,形成評價診斷的新供給。”

半校半家、半校半網、半課內半課外、半教學半指導、半校內半校外、半學校半社會……李奕表示,未來在全面加強黨對教育系統領導的大前提下,逐步探索不同的模式,突破體制機制界限,提高各種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在北京,我們也在加快落實黨組織領導的中小學校長負責制的推進和試點工作,最終的指向就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教育的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