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淺談鄉村牧區學校管理的點滴做法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0-08-10 | 責編: 李穎

伊敏河鎮第二小學是一所鄉村牧區民族小學, 由於距離旗、鎮較遠,所以教師流動大,我校學生單親、留守、務工子女較多,致使生源逐年減少,辦學規模萎縮,師資短缺,條件相對落後,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但近幾年我校領導班子長優化、創新了管理機制,帶領廣大師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受到了上級和學生家長的好評。我們是如何優化鄉村牧區學校管理的呢?總結起來八個字:提升自信,體驗成功。

一、打造團結、民主、高效的領導班子是關鍵

俗話説“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我認為一個校長要想把學校管理好,首先要帶出一個專業知識強、懂科學、會管理、團結務實、民主、高效的領導班子。

(一)團結奮進,形成合力。我們學校的校委會是由一名正校長,一名副校長和5名環節幹部組成的,看似簡單實則各自分擔著教學以外繁重的管理業務,如同環環相扣的鏈條週而复始。如果不能做到團結奮進、同心同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那就成了一盤散沙。而鄉村牧區學校往往出現懶散管理混亂大都源於這裡。

加強班子的學習,確立集體追求的目標是關鍵。“博學篤行 自強不息”這是我們的最求,在不斷學習提高管理者素養的同時,身處基層艱苦的環境更應自強不息。

(二)加強溝通,形成共識

1.充分發揮校委會作用,我校大事小情都通過校委會議事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班子成員群策群力,逐漸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協同力。

2.發揚民主,激發教職工主人翁意識,努力將學校的良好意圖轉化為教職工的意願,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協同力;

3.加強交流,凡事都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做到論事不論人,有問題當面交換看法,盡最大可能幫助解決班子成員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三)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在師資短缺的情況下,多數鄉村牧區學校的校級領導擔任著教學任務。高效的突破點在於給他們充足的自主權——各管一攤,在平時給予督促指導的基礎上,年終接受教育部門的督導考核,讓他們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分量,鼓勵他們創作性地開展工作效果良好。如今,一個民主、團結、管理高效的校級管理層逐漸形成,更可貴的是幾年的摸爬滾打,他們對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加得心應手,更加自信,成為各自工作的行家裏手。

二、注重人文關懷和教師職業化成長是學校發展的後勁

(一)注重人文關懷,以情治校

師資是教育的脊梁,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學永恒的主題。在鄉村牧區學校師資普遍短缺,存在出多,入少的情況下,師資管理更應加注重人性化和教師的成長,更加體現人文關懷。我校地處偏僻,生活工作環境艱苦,教師流動量之大難以想像,有人戲稱我們學校是“新教師培訓基地”(如今我校在校教師19名,據不完全統計不到十年間有20名以上的教師調離了本校)。

如何才能讓老師們安心於鄉村牧區教學呢?那就是在依法治校的同時更加關注以情治校!更多的關注教師們的困難,想盡辦法替他們著想,為他們解決生活、教學中的實際苦難,不能解決的就給予關注和精神支援與鼓勵。當你處處為他們著想,力所能及的解決他們遇到的困難,用真情觸動時,他們自然就會留下來。學校教師的考核只是一種手段,當更多的是關切每個教師的需求和成長需要時,他們自然心存感激。如:我校的做法是在公平、民主的基礎上,更多的會關注教師盡職、競聘職稱等需求的實際,有傾斜性的落實評先選優工作。我們決不能耽誤辛辛苦苦在鄉村牧區教學多年的老師進不了職稱,寒心退休,讓簡單的普惠思想在我們校園深入人心。

(二)增強自信,促進職業化成長

鄉村牧區學校教師短缺,如何更好的利用好現有教師資源,是成就教師職業化成長的關鍵。多數鄉村牧區學校教師習慣了每天的教書育人工作,教學上安於現狀,很難有突破,更缺乏自信不願意走出去講課交流。基於上述現狀,我校提出了“校級名師工程”,從學校層面給他們樹立信心,喚起教師的職業成長的慾望。我們在指導、培養課堂教學能力的同時,積極邀請教研室的專家老師到學校深入課堂把脈指導助力成長。讓他們逐漸理解課改的精髓,從課堂教學模式改變開始,在學校內中脫穎而出,從而讓他們尋找到了自信和初步的成功體驗。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鼓勵教師們走出去,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的機會。積極利用教研室搭建的送課下鄉和連片教研的平臺,鼓勵教師參與聽課、磨課、講課,促進其更快成長,從而進一步打造教師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為下一步打造我校旗級名師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我校已有一名自治區級教學能手;四名市級骨幹教師,一名市級教學能手)。幾年中,學校培養了多名旗級的教學能手。學校的教學水準在他們的帶領下逐步提高。

三、教學管理要務實,課堂教學改革不盲目跟從

鄉村牧區學校的教學不能與大的城鎮學校相比和跟風,要有很好的定位,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們在教學上提出了“上好每節課 育好每個人”的基本要求,我們鄉村牧區很多孩子沒有上過學前教育,學習環境差。多數孩子的父母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幾乎沒有課外讀物,課外知識匱乏。雖然,我校不到百名學生,每個年級只有十幾名孩子,但是基本上每班都會出現1-2學習障礙學生(與牧區飲酒有關),這對於教師的教學和管理壓力可想而知。我們積極想辦法,利用新課程標準中的學段教學理念,踏踏實實進行教學,決不能因為優等生而提高教學速度。我們的原則是允許學生學的慢,但也努力做到一個也不能放棄。            

教科研一直是我校的一項薄弱工作,但我們始終緊跟其教研室的腳步,從培養年輕教師勝任教師工作入手,開展了“一二三培訓工程”,使新教師能更快走上軌道,實現了“一年基本規範,二年站穩講臺,三年教有特色”的培養目標。在教改方面我們也採取了小步走的方式,如:“小班化教學”和語文“滾動快速作文”教學研究,鼓勵教師多學習,多聽課。課堂中慢慢嘗試,樹立教改自信。課題研究,我們也不示弱,我校參加的自治區級課題《基於課程標準的寫字教學研究》已結題,國家級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正在進行中。數學、英語學科的老師工作出色,業務能力強,很榮興地能加了旗教研室組織的研究性課題,目前正在研究實施階段。

其實,鄉村牧區學校要放大自己的優勢,樹立自信心,辦特色教育,鑄就成功。在這方面許多學校已經開始嘗試,如:有的學校開展蒙古族文化研究、民樂開發等。我們立足鄉村牧區學校學生閱讀量極少又沒有閱讀交流和語言表演展示機會的實際。從2010年開始,每年都舉辦課本劇大賽,已經舉辦了8屆。這項活動已經具有了我校鮮明的特色,學生全員參與,盡情展示。課本劇表演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水準的同時,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極大提高,2017年旗級書香校園展示活動中,我校教師組織排練的課本劇《秋天的懷念》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目前此項活動已得到家長們的極大認可和支援,多年下來老師們也有了自信和成就感,現如今已整理開發出了“課本劇”校本教材,本學年已投入使用。

我們的另一個舉措是建立“學生生産勞動實踐”基地,因地制宜注重勞動教育。2018年我們從鎮政府審批了5300多平方米的土地,作為學生的生産勞動實踐基地開展種植。此舉不僅使勞動、科學等課程走出課堂,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增強了學習興趣。其實孩子們有時還給年輕的城裏老師講自己知道的“農業課”,別提多有成就感。可見,鄉村牧區學校如果利用好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同樣也能辦出特色教育。

四、改善校園環境,使學校理念發揮文化育人功能。

以往的鄉村牧區學校總是給人以簡陋、臟亂差的印象,校園文化更留下了簡單貧瘠之感覺。産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固然有資金短缺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學校領導不重視,缺乏管理有直接的關係。

我校為了讓師生産生文化自信和共鳴,特別注重校園整體文化環境的建設。在給學生提供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發揮環境育人功能的同時,給教師一個優美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在硬體方面:克服資金短缺的困難,相繼完成了教學樓6個教室的天花板安裝和墻圍子的粉刷工作使教室煥然一新;完成了雕塑改造、更換鐵藝校門、大門兩側墻體粉刷一新以及學生勞動實踐基地的建設。此外,我校還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支援,平整校園種花植草,由校領導親自帶領教師充分發揚艱苦創業精神,種植果樹、松樹等累計100多棵。外部硬體環境整體有了極大飛躍。

軟體文化方面:我校提出了“揚起自信的風帆 鑄就成功自我”的辦學理念,在師生中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感上下功夫。在校訓的基礎上我們又提煉了校園文化主題“博學篤行 自強不息”。今年我校還開展了大型的讀書節和藝術節收到良好;在各班主任的努力下班級文化日臻完善、異彩紛呈。在精細化追求下走廊文化和校園理念得以凸顯,像一樓“知書達理行天下 文墨溢香伴成長”傳達了伊敏二小人“禮儀——書香”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二樓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意在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三樓“文墨書香”和樓道的“民族團結中國夢”,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相得益彰。此外開展了傳統文明禮儀—鞠躬禮進校園活動和校內禁止白色垃圾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當前總體上基本達到了“綠色學校”、“和諧校園”的建設目標,不久前順利通過了旗級文明校園驗收。現如今全體師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看到了校園方方面面的變化,體驗著成功的喜悅,自信地向著更加規範的標準化學校邁進。 

五、關愛學生弱勢群體,確保生源是根本所在。

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關鍵要看在鄉村牧區教育的普及率,是國家義務根本所在。沒有了農村、牧區學生的入學率,九年以教育即全民義務教育將成為一句空話。在加強教育學品質同時,拋開家長追求更好的教育而擇校問題外,家庭貧困、單親、進城務工和留守兒童等群體的教育關愛成為值得關注的焦點,也是走出鄉村牧區教育困境得難點。這些學生生活條件差,缺少親情關懷,缺乏自信和生活方向。我們積極開展了捐資助學“圓求學夢想”活動,成立了“愛心超市”捐衣捐物,開展愛心捐款,積極聯繫愛心人士開展愛心資助活動,解決了他們的住宿、生活、學習費用。去年據不完全統計捐資助學達到兩萬多元。此項活動我校以堅持長達17年之久,形成一種學校特色。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學校和社會的溫暖的同時,讓他們更自信的學習,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留住了面臨輟學的學生。教師積極開展了訪萬家活動,深入學生家庭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同時給予精神慰藉,從而使生源有了穩定並有了一定的增長。

總之,鄉村牧區教育的管理,需要更多的用心謀劃,從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入手,培育穩定的師資,注重特色教育,關愛貧困留守兒童等都很重要,為此還需要做很多細緻的工作。但我在想“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河”鄉村牧區教育的管理工作要一點一點腳踏實地的去做,樹立自信,體驗收穫。在國家振興鄉村計劃和關注鄉村教育的今天,我們的鄉村牧區教育將大有作為,讓我們為此而不懈努力吧!

(作者: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鎮第二小學校長錢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