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助長又益智 你家娃運動得夠科學嗎?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作者: 李潔 | 時間: 2019-10-12 | 責編: 張希臣

什麼才是孩子生長髮育的原動力?是“科學運動”,你答對了嗎?科學合理的運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的身體長高,還能促進智力發展。運動除了可以提高孩子的體質健康水準、培養他們的基本運動技能外,還可以對孩子的免疫系統起到一定的鍛鍊作用,促進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總之,運動的好處多多。而且這些好處是貫穿終生的,呈螺旋式上升。小時候好了,便會步步都往上走。你家寶寶的運動夠科學嗎?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專家學起來,幫助孩子養成科學運動習慣,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運動能讓孩子思維更敏捷

運動是靠肌肉發力完成的,而肌肉收縮是需要神經系統進行信號傳遞的,這就離不開大腦的活躍。當孩子在做出各種動作的時候,肌肉要協調配合,相應的神經細胞也要高度活躍,來滿足這個需求。

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給出的建議,為孩子選擇戶外運動更好。因為神經系統不光管運動,還要管感覺。我們的感覺要輸入到相應的中樞中,那這個時候,戶外的各種豐富的環境刺激,比如不同強弱的光線、不同高低的溫度,就會對我們的大腦形成另外一種鍛鍊,將這些資訊都會輸入到大腦當中,幫助孩子形成更為敏捷的思維。

運動還是身體長高的“催化劑”

運動的時候,一方面,孩子跟地面接觸的力的刺激,可以幫助軟骨和骨增生,讓它們長得更快;另一方面,各種刺激會導致機體的內分泌系統也發生變化,分泌一些有利於我們軟骨增殖的激素,進而使骨增長的速度加快。

記者從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了解到,運動除了可以促進骨變長外,經常運動的孩子,他的骨密度也會更好。人的一生中,骨密度隨年齡呈一個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最高點是在30歲,這也是骨密度開始走下坡路的拐點。雖然我們無法改變拐點出現的時間,但可以通過終生保持合理科學的運動,來使我們的骨變得更強。

這樣做 才算是科學運動

缺乏運動會帶來種種的不利,但是過度運動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要強調運動好,前提一定是科學運動。怎樣的運動才算科學運動呢?你家娃運動對了嗎?一起來看看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給出官方版的“科學運動指南”吧。

遊戲就是孩子最好的運動 針對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進行運動,首先要符合他的身心發育特點,並不是簡單的大人做什麼,孩子做什麼。這個時期,遊戲就是孩子最主要的運動形式。滿足了這個前提條件以後,家長要儘量保證孩子充足的活動時間和活動強度。

時間推薦 學齡前兒童在全天內的身體活動時間累計應達到180分鐘以上(最好每天要有120分鐘的戶外運動),其中中等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累計不少於60分鐘。從健康效益角度來説,強度越高,帶來的好處越多。但對於小孩子來説,不建議長時間連續地做這種高強度的活動。因為小孩不光是骨沒有發育完全,肝腎、心肺系統也沒有發育完全,如果長時間劇烈運動,可能給心臟帶來負擔。但要避免連續久坐行為,每次久坐連續不超過60分鐘;每天累計的螢幕時間不超過60分鐘。另外,建議每天10到13個小時的睡眠,包括中午的午睡,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規律的作息時間。

單獨+互動 運動類型要多樣 最根本的一個原則是多樣性,可以從多種目標、多種強度、多種環境、多種形式等四個角度來選擇。其中,多種強度就是既要有低強度的活動,也要有中高強度的活動;多種目標是以大肌肉基本動作為核心,以靈敏、協調和平衡三個關鍵素質為輔助,通過移動類、姿勢控制類和物體控制類的動作進行訓練;多種環境包括室內、室外的環境,其中戶外環境非常重要;多種形式指的是在孩子活動的時候,需儘量給他提供不同的調整,既鼓勵單獨遊戲,也支援互動遊戲。而單獨遊戲是促成孩子專注力形成的一個關鍵的環節。

每天都要“動起來” 對運動的監測和評估,分為運動頻率、運動強度、時間、類型四個方面。頻率是指每週運動多少次,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建議天天都要動;強度是否合適,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呼吸、説話連不連續來判斷。比如,看孩子喘不喘,如果孩子在活動、遊戲的時候,能夠正常説話,但是你讓他唱歌已經不能連續唱了,這就説明達標了。這就是中等強度的活動。如果孩子連説話都已經開始犯喘不連續了,這個就叫較大強度了;時間長度可以自己去計算一下;類型要注意多樣性。(文/本報記者 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