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成都市金花中學李靜:以最大的熱情服務藏區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李小野 | 時間: 2019-09-10 | 責編: 閆景臻

 中國網9月9日訊(李小野)畢業于四川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物理學的李靜,2015年9月進入成都市金花中學工作。2015年9月到2017年6月,服從學校安排,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中學支教,2017年9月回到成都市金花中學,現擔任兩個班級的物理教學。

image.png

在聖潔和寧靜間感受心靈的震撼,明白肩上的使命

“遠處的雪山屹立在群峰之上,映著在山谷中隨風卷動的國旗,兩者都顯得更加純潔和神聖,這便是我工作、生活的地方。”在高原上已度過的半年支教歲月,日夜相依這樣的景致,從未有過的安寧和樸素時時縈繞在李靜心間。朝看遠山,暮接余輝,雖然少了繁華和喧囂,卻多了感悟和思考。李靜説,作為一名教師,在哪兒都能遇到一群可愛的孩子,藏區廣闊的土地,高絕的群峰,湍急的河流,孕育出了孩子們熱情淳樸的性格,與他們生活在一起,是輕鬆而快樂的,有時候還會收穫到意想不到的感動。

閒暇之餘,李靜與同去支教的老師相邀去當地著名的寺廟參觀遊覽,神聖而宏大的寺廟建築和經幡的海洋給了他們極大的震撼和心靈的洗禮。“不來支教,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感受到如此的景象,也不會想像到這樣一個在藍天白雪下閃耀著光輝的地方。”

下山的途中,在一處轉經筒處偶遇到一個李靜的學生,當時那位學生正在轉經筒祈禱,平時在外偶遇到學生的機會很少,所以李靜決定等待他轉完了之後再過去和他説説話。等了幾分鐘,李靜招呼他過來,與他坐在了寺廟的石階上交談了起來。學生告訴李靜,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將來能夠到“外面”去讀高中,讀大學,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

從學生的言語中,看得出來,他的漢語還不是太熟練,但是卻能夠從他的眼睛裏看到真誠和渴望。李靜説,他能真切地感受到孩子身上信仰的力量,那可能便是孩子前進路上的助力,是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同時,李靜也第一次真正地明白支教的責任和使命所在。

“在教育孩子們的同時,他們也會默默地影響著我。”李靜説,在教育這條路上,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教育的看法也有可能在以後的過程中發生改變,但不變的是,對學生的關愛和負責,這是支撐自己現在和以後工作的唯一法寶。

堅定做好“白玉人”、幹好“白玉事”的信心

“將武候精神帶到白玉,以實際行動在白玉人民中樹立武候支教教師的良好形象,並積極響應當地州委、縣委及學校的各項號召,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積極開拓創新,以最大的熱情服務藏區。”這是臨行時,武候教育局的領導對李靜的囑託。所以,在支教的過程中,李靜始終帶著主人翁的思想,把自己當成白玉人,更加積極主動的投身到支援白玉教育事業的工作中。李靜説,一直以來,主人翁意識對他工作取得成效有極大的指導作用。“不負青春,不負堅守高原,堅定自己做好白玉人、幹好白玉事的信心。”

image.png


在李靜的支教工作中,教學是最重要的工作。為高原孩子開拓眼界,豐富知識是作為一個支教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李靜回憶,剛到白玉的第二天,他便正式走上了講臺。初到高原,初上講臺,分到三個班級的物理教學,當時心裏還是面臨了不小的壓力,而且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讓他的教學只能在摸索中前進,所幸孩子們願意配合,其他老師熱情幫助,使他能夠快速適應當地特色,並逐漸形成自己的方法。

李靜説,由於藏區特殊環境和部分家長對教育的心態不同,很多孩子成績基礎很差,甚至初二還有不能通暢説漢語的學生,所以上課的壓力很大,講解起來也異常困難。“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身上,多找他們下課後進行交流,上課的時候也有意的多關注他們,爭取讓他們有興趣去學,願意花時間去學。”同時,李靜也利用週末的空余時間,義務給一些住校生或家離學校較近的孩子進行補習,雖然這樣會更累一點,但是能夠看到孩子們學習成績的提高,李靜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將幫扶變成日常,在“嘗新”中共同進步

在日常教學中,李靜也努力做好幫助本地教師的工作。他積極參加學校和縣上組織的各項賽課活動,打磨精品課堂,擔任評委,建言獻策,提升教學品質。“開展教研活動,上示範課,做好聽課、評課的工作,把自己的建議提出來,和老師們共同討論,共同提高……”這些成了李靜工作的日常。

在教學工作之外,李靜還擔任了白玉縣中學德育處的副主任,主要是協助處理德育處一些日常事務,這對李靜來説也是新鮮的嘗試。在此期間,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整理並完善學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所需材料,策劃並全程參與學校寢室文化節、學校運動會、學校籃球比賽等活動,補充缺失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學校各種安全責任書,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檢查學生儀容儀錶,不定期的進行全校的安全隱患大排查,編輯德育相關簡報等都是李靜的工作內容。

李靜説,在參加教育局和支教組開展的送教下鄉活動中,他們先後去過燈龍鄉中心小學、贈科鄉中心小學、河坡鄉中心小學。這幾所學校裏,最遠的距縣城接近兩百公里,經常清晨出發,沿金沙江岸邊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下午才能到達目的地,這讓他更加體會到了在高原工作的不易。到了目的地,他們先聽當地老師們的課,然後再開展教研活動,一起針對課堂進行研討,進行評價,提出更加合理化的建議,再仔細查看他們的備課本和作業批改情況,給出改進措施。“下鄉的次數不多,時間也不長,但是卻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在環境艱苦的條件下,當地的老師們還能用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那我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夢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