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辦有溫度的特殊教育 記豐南特教學校的老師們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19-06-19 | 責編: 曾瑞鑫

有這樣一群孩子,當他們呱呱墜地時,就缺少了對這個世界色彩、聲音或者情感的靈動認知;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超出常人的耐心與愛心,在堅守和付出中為孩子們填補了缺失與不足,讓他們在快樂中得到成長。

他們究竟是怎樣一個群體?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他們,用愛心點亮愛心

這是一所有著21年辦學歷史的特殊學校,這裡是一群弱視、聾啞、弱智孩子的家園--豐南區特殊教育學校。這裡的學生最小的6歲,最大的25歲。78名學生分成7個班,在28名特教老師的精心呵護下,從懵懂到自立,頑強地成長著。

根據相關規定,特教學校免費對學齡前各類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和對各類殘疾成人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對於30歲的唐叢艷老師來説,如何教會聾啞班的孩子讀懂和使用手語是首要工作。手語就是這些孩子的母語,是他們記憶、交流的重要媒介。課堂上,唐老師擺上實物、圖片,從最常見最簡單的詞入手,從標記數字和形狀的手勢開始,逐個規範孩子們的手語動作,逐漸增加詞彙量。經過反覆訓練,一個月後,老師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出乎意外的強,他們急於同別人交流,內心中充滿那種渴望融入人群的焦急與試探。於是,在講課過程中,便又精心設置互動環節,讓孩子們用手語展開辯論,使他們很快熟識並有了一定的默契。班裏有名叫小英(化名)的女孩,剛入學時,吃飯不會拿勺,想家時經常哭。那時,唐老師剛參加工作住在學校,為了更快了解孩子,她到哪兒就把小英帶到哪兒。現在,小英不僅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還經常幫助唐老師管理班集體。記者試圖用手勢採訪孩子時,她把一顆心型比劃在胸前--"我愛老師。"

在47歲的張彥軍老師眼裏,教會弱智班的孩子小申(化名)穿對鞋子,是一項富於挑戰的工作,但這項不輕鬆的工作也讓她有了成就感。小申是班裏自理能力最差的一個,穿鞋經常左右不分,張老師示範了多次,效果一直不明顯。嘗試過多次失敗後,她想到了畫圖,從最簡單的旅遊鞋圖案畫起,讓小申反覆觀察、比較鞋的形狀,找出左右腳的特點,然後不斷重復強化記憶。一有空,老師就會故意試探:鞋子穿錯了吧。起初,不管三七二十一,小申會立刻把左右腳的鞋換過來,時間長了,他會有意識地對比著穿在腳上的鞋,很自信地告訴老師:沒穿錯。

他們,用心靈溫暖心靈

這群孩子全部在學校住宿。每天下午4點,是孩子們在操場自由活動的時間;4點半,由宿管老師帶著去食堂吃飯;6點鐘,組織孩子們在教室上自習;8點半洗漱完畢,就可以上床睡覺了。

一天的學習活動後,大多數孩子已早早進入夢鄉,新入學的小鳴(化名)卻一直不停地哭。面對這種情況,宿管王俊芝和耿振平兩位老師總會輕輕地拍著,撫摸著,直到孩子入睡。到後半夜還要起來看看,一連幾天如此。"咱們這兒的孩子,一時半會兒很難適應集體生活,得慢慢來。"作為宿管老師,孩子們的吃喝拉撒睡就是她們的整個工作,言談中沒有絲毫怨言,更多流露的是對孩子發自內心的疼愛。有孩子病了及時喂藥,有心情不好的找來談心,愛尿床的叫他起夜,件件事都記在心中,從沒落下過。

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每年到了暑季悶熱之時,老師們常常自掏腰包,買上西瓜或批發冰塊為班裏的孩子解渴、消暑。下班後,有的老師特地帶來自己的孩子和這些孩子一起玩耍遊戲。老師們有時候會把自己的孩子帶到這裡來,安排他們在教室安靜地寫作業,或者在空地上與這些特殊的孩子追逐嬉戲。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總能找到共同的樂趣。韓鳳敏老師跟這些特殊的孩子建立了非常親密的師生關係,大多數的時間,韓老師會和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漸漸地,這些來自城鄉不同地方的孩子們把這裡當成自己熟悉的家。

老師們在付出愛心辛苦的同時,也得到孩子無邪的愛,他們也感覺越來越離不開這些孩子。每天早上,孩子們看到自己的老師,都會主動跑上前送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校長曾秀雲得到了所有孩子的喜愛,每次在課間遇到孩子,孩子們總是圍在她的身旁,有時候在一旁攙扶她,有時候陪同她從教室到辦公室;偶爾有老師感冒,孩子們會拿來藥、倒上水……這些在普通人看來極其平常的小事,在特教老師心中卻有著別樣的感動。沒有華麗的言語,孩子們用特有的方式表達著對老師深深的愛戀。而這一切,將會影響他們的成長乃至一生。

他們,用現在連結未來

每年5月份的第3個星期天是"世界助殘日",這一天也是校長曾秀雲最忙的時候。她要去那些接納殘疾人就業的福利工廠進行走訪,一方面了解從特教學校畢業的孩子們在工廠的表現,回來反饋給在校生;另一方面,解決他們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從建校至今,已陸續畢業的70多個孩子在惠達福利工廠、世佳福利篩網廠等單位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崗位。

從學生入學、就業到後來結婚生子等很多事,特教老師都要參與介入。他們就像親人一樣給孩子牽線搭橋找對象,幫孩子主持婚禮、證婚,為有的孩子婚後鬧矛盾調解説和。已結婚兩年的翟鵬和李麗(均化名)是聾啞孩子,從入學直至小兩口的婚後生活,父母都沒有怎麼操過心,很多時候兩人出現了矛盾或者遇到難題,卻會找到特教學校的老師出面解決。今年4月的一天,李麗眼淚汪汪的找到王友靜老師,向她哭訴了翟鵬在過日子方面大手大腳,甚至把小叔子留給孩子買奶粉的錢都偷偷拿去吃飯、旅遊,在多次吵架無效後,她想到了母校和老師。經過王友靜老師一連幾天的勸説,翟鵬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表示要改掉壞習慣,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好丈夫、好爸爸。

小彭(化名)今年已18歲,他的父母想讓他幫家裏賣賣水果,但請求出乎意料地被老師們拒絕了。"孩子來學校7年了,這兩年剛顯出要學習的意識,能跟著聽講了,還主動幫助比自己小的同學。有了好的開始,再接受兩年專業技能培訓,他會有更大的進步,到那時就業,我們心底會更踏實,家長也放心。"老師們已經把孩子們放在了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他們的心裏始終想的是給這些特殊孩子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多年來,豐南特教學校探索出頗具特色的辦學理念和方法,成績斐然。我校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不斷展示自己,提高自己。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創作出的歌伴舞《最好的未來》榮獲河北省第五屆文藝匯演三等獎;學生作品絲帶繡、十字繡、盆景等多幅作品被"豐南區學校藝術教育成果展"收集。手語舞蹈《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讓參會的人深受感動,並受到領導的好評。學校也多次被評為市級、區級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三八紅旗集體。建校以來,陸續畢業的32名培智生中有15名順利就業、46名聽障學生全部就業,高金豐、王康更是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大學。

"辦有溫度的特殊教育"是曾秀雲校長對孩子們的寄語。為了這些特殊孩子能夠有更好的發展,特教學校的教學重心已從 "單純傳授文化知識"向創辦"技藝型辦學模式"轉移,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掌握一技之長。細心的曾秀雲校長髮現,孩子們更喜歡一些服務性的行業,為了孩子們的長遠發展,學校打算在解決教學場地之後,增開面點、電腦、烹飪、美發等職教班,讓他們學到更多的技能,為以後就業做更好準備。現在,到特教學校獻愛心的社會各界人士,常常能夠收到孩子們自己製作的精油手工皂,那是寄託著一份特殊愛心的有溫度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