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教育部就2019年第1號留學預警答記者問(權威發佈)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胡浩、王思北 | 時間: 2019-06-04 | 責編: 徐虹

教育部就2019年第1號留學預警答記者問(權威發佈)--教育--人民網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 (記者胡浩、王思北)教育部3日發佈2019年第1號留學預警。留學預警發佈之後,中國政府未來對美教育交流合作的態度和預期是什麼?教育交流合作領域是否受到中美經貿摩擦影響?美國大學是否正在向中國大陸學生關閉大門?3日下午,教育部在國新辦舉行專題新聞發佈會,回答了記者提問。

美方行為正使中美教育交流合作遭遇寒流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徐永吉表示,在當前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兩國教育交流合作形勢日趨複雜。美國會和聯邦政府部門將部分正常中美教育交流合作活動政治化,冠以“中國威脅”“中國滲透”之名進行打壓,誣衊孔子學院為中國在美擴張政治影響、進行價值傳播的工具,誣陷中國學生學者在美開展“非傳統間諜”活動並進行無端滋擾。

他説,在留學生交往方面,近一段時間以來,美聯邦政府對中國部分專業赴美學生進行簽證限制,延長簽證審查週期、縮短有效期,拒簽率上升。根據國家留學基金委統計,2018年我計劃公派赴美留學10313人,其中因簽證問題無法按原計劃赴美331人,佔計劃派出人數3.2%;2019年1月至3月,中方計劃公派赴美留學1353人,因簽證問題未能成行182人,佔計劃派出人數13.5%。2018年以來,美以反間諜為由吊銷或重新審查中方赴美人員簽證,從自然科學向社會科學擴散,近期美方還取消了一批中方從事中美關係研究學者赴美十年簽證。

徐永吉表示,上述種種行為已經對中國在美留學生的尊嚴造成傷害,也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可以説,美方的行為正在使中美教育交流合作遭遇寒流。希望美方儘快糾正錯誤做法,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多做有益於促進兩國教育交流合作的事情,為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誼作出努力。

中國政府始終支援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留學生交流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2018年公佈的《門戶開放報告》顯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2017至2018學年在美國高校註冊學生的中國留學生為36.33萬人,佔全部國際學生數量的33.2%,同比增長3.6%。2017學年,中國留學生為美國帶來了近139億美元的經濟收入。

徐永吉表示,中國願意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加強教育交流合作,但是合作不是單向的,而是基於雙方共同的意願和互相尊重。據我們統計,2018年我計劃公派赴美留學人員共計10313人,其中因簽證問題未能按原計劃赴美的共計331人,佔計劃派出總數的3.2%,2019年1月至3月,我計劃公派赴美留學1353人,因簽證問題導致未能按原計劃赴美182人,佔計劃派出人數的13.5%。2019年4、5兩個月計劃公派赴美留學274人,因簽證問題導致未能按原計劃赴美101人,佔計劃派出人數的36.9%。從統計數字看,遇到簽證問題的留學人員比例呈上升趨勢。

6月2日,我駐美大使館發佈“提醒中國公民申請赴美簽證特別事項”,近日美國政府開始要求美國簽證申請人提供社交媒體賬號資訊。美方進一步收緊其簽證政策,留學人員將面臨日益苛刻的赴美簽證申請以及日益嚴峻的簽證審查。同時,持有效美國簽證並不表明一定可以進入美國,美邊境執法人員擁有准許入境的最終決定權。的確,持有有效美國簽證但仍無法順利入境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記者:如何看待美方上述行為?

程家財:上述種種行為已經對我在美留學生的尊嚴造成傷害,也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可以説,美方的行為正使中美教育交流合作遭遇寒流。作為留學服務機構,我們認為美方的行為是錯誤的,不符合時代的潮流與發展大勢,是與中美兩國的民心背道而馳。我們希望美方儘快糾正錯誤做法,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多做有益於促進兩國教育交流合作的事情,為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誼作出努力。

生建學: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名收緊中國留學生簽證政策,千方百計阻撓中美之間正常的教育交流及人員往來,不利於中美國家之間、人民之間的交流與往來。近期,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紛紛發聲支援教育開放和國際交流。耶魯大學校長強調,開放是美國頂尖研究型大學取得卓越成就的關鍵,也必須始終是耶魯大學的標誌。

記者:中美教育交流的意義何在?

生建學:3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巴科時指出,教育交流合作是中美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增進中美友好的民意基礎。巴科校長也明確表示,美中高校等教育文化機構保持和深化交流合作,從長遠看對促進美中關係至關重要。國際合作是持續推動知識進步與創新的關鍵,國際間正常的學術交流不可或缺,合作共贏才能創造出我們世界更美好的未來。

袁明(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中美人文交流是一個不斷豐富的歷史過程,這篇文章越做越大,是因為得人心,尤其得兩國青年的心。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有來自美國許多名校的100多位優秀青年學生陸續求學。在北大課堂裏,他們聽到來自理、工、文各學科老師關於中國和世界的講述,廣闊的中國大地更為他們準備了走進實際、走進生活的社會大課堂。中美兩國年輕人互相激發靈感、補充知識、暢想未來。許多美國學生説,這是他們人生“最難忘的經歷”。

記者:美方上述行為將帶來哪些影響?

吳心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主任):預期今後幾年,我赴美留學人數會出現明顯下降;中美兩國的人文交流、教育與科技合作會受到明顯的不利影響。從長遠看,這將損害中美兩國關係的社會基礎,加劇兩國間的不信任心理。

記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程家財:一是顧全大局,著眼未來。中美關係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富生機活力、最具重要影響的雙邊關係之一。放眼世界、面向未來,中美兩國擁有更加廣泛的共同利益,肩負著更多的共同責任。良好的中美關係不僅能實實在在地造福兩國人民,而且能夠為21世紀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如果國際學者和學生面臨更多限制,美國作為高等教育領軍者的形象可能會受到負面衝擊,對學者往來的限制也損害了中美關係的社會基礎。

二是登高望遠,交流互鑒。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古往今來,任何一種文明都需要從其他文明汲取養分、擇善而從。加州大學教授布魯斯等人在《科學》雜誌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對外國學者的排擠以及不再支援年輕學者對新想法的探索,是對美國科技繼續繁榮發展的嚴重威脅。評論稱,美國之所以能位居全球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是因為長期以來依靠研究型大學的貢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兩國要以戰略思維和長遠眼光,抓住機遇,繼往開來,取長補短,照顧對方重大關切和核心利益,分享彼此改革發展有益經驗,實現平等合作、互利共贏。

三是求同存異,增進理解。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只有了解文化差異性,才能增進理解、理性看待、友善相處。中美國情、制度和價值觀不同,但兩國的共同利益大於分歧,人文交流的宗旨在於增進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促進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近年來,中美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推動雙方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媒體和青年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實效的交流合作,在兩國民眾中産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成為中美關係中一道亮麗風景線,為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2018年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共吸引6400余名青年參與,産生作品將近2000多項。其中美國賽區參賽團隊達到129個,人數超過1100名。有多名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普度大學等著名高校的美國青年學生來華參加總決賽。

教育交流是中美兩國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對促進中美民之相知、國之相交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作為留學服務機構,我們始終堅定貫徹落實國家“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方針,鼓勵中國學生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學習交流,同時,也努力為各國學生來中國學習作出更大貢獻。

生建學:我們始終支援教育交流與合作,並希望中美教育交流能夠取得積極的成果。為此,我們將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交流互鑒,共同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同時,我們將繼續各層次中美教育交流合作,繼續做好中美政府間的學生學者交流項目,繼續實施好與美國一流高校合作設立的獎學金,以交流促理解,以教育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