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高墩營村裏的讀書人 農家書屋就在家門口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王錦濤 | 時間: 2019-04-19 | 責編: 劉昌

每到農閒時節,書屋裏的人氣就比平時旺不少

高墩營村裏的讀書人(解碼·書香中國)

核心閱讀

高墩營村就挨著縣城邊,這裡不僅有便捷的交通和發達的網路,還有全省第一家“甘肅省圖書館流動圖書站”。

過去,日子過得緊巴,沒錢也沒閒,讀書是奢求。如今,生活好起來了,借助農家書屋裏每年新增的6000多冊圖書,村民們與外面世界的聯繫又多了一種方式。

國內的大事、國外的新聞,43歲的錢生經常在手機裏瀏覽。“不光看新聞,也讀書。”錢生特意強調。

錢生是甘肅省榆中縣三角城鄉高墩營村的農民,以種植蔬菜為生。前些日子,他去村裏的農家書屋,翻了幾本名著,有兩本喜歡的還打算帶回家細細讀。

高墩營村就在縣城邊,這裡的農家書屋是甘肅省首批建設的農家書屋之一。“我們是2008年開始大規模建設農家書屋的,2012年實現了全省行政村全覆蓋。”甘肅省委宣傳部農家書屋辦公室主任劉曉文説,截至目前,全省農家書屋出版物保有量超過3000萬冊,農民群眾每人平均擁有圖書量從以前不到0.2冊增加到2.09冊。

“農家書屋就在家門口,方便又不花錢”

從清明到穀雨,錢生比較清閒。“蔬菜都已點種好,就盼著能有個好收成。”錢生説,他是初三輟學的。當年,眼瞅著要中考,哪知晴天霹靂,父親去世。作為長子,他大哭了一場,料理完後事,從學校捲起鋪蓋回了家,務農打工討生活。“沒啥後悔的,就我媽一人,拉扯不活一大家子人。”錢生説得風輕雲淡,卻揚起頭,努力不讓淚水流出來。

年輕時,日子艱辛,生活不易。“哪有時間讀書。”錢生説,一天的勞作,能把人乏透。回到家便呼呼大睡,甚至忘了吃飯。外出打工,就更苦了。錢生沒啥手藝,只能在工地上討生活,搬磚、扛水泥,啥活都幹過。“工地的活動板房,人多的時候能住上十幾個人。”錢生覺得,那種環境裏,好在沒有書。如果有,多半會被人當捲煙紙。

再往後,娶妻生子,生活瑣碎、繁重。“更何況,即便有時間也沒條件。”錢生感嘆,一家人的花銷,那是一顆釘子一個鉚,哪還有容你買書的錢。不光是他,同時代的人都一樣。“自己沒有專門買過書。”同村的趙學成説,那時候村裏人家中的書本,多半是孩子的課本,“當然,要把當老師的人除外。”

“如今孩子都長大了,日子越過越好。”錢生説,有了錢,才能有閒,“但我們只有農閒。”每到農閒,或是下雨天,有的人打牌看電視,有的人就會翻翻書。“農家書屋就在家門口,方便又不花錢。”錢生指著書架上一本書説,他喜歡看歷史方面的書。

“農業科技、小説、歷史,圖書種類還挺多”

高墩營村,遠近聞名。“教育的風氣濃厚,一年能考上十幾個大學生。”68歲的高墩營村村支書錢其峰,一頭白髮,精神矍鑠,講話擲地有聲,“我們是全縣第一個建農家書屋的村。”

“書屋是2007年建成的,政府掏錢。”高墩營村的農家書屋管理員景正紅介紹,起初只配備了書架,書也不是很多。“後來縣裏配備了桌椅板凳。”榆中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的單雨萍説,之後連年增補書目,農業科技、小説、歷史,圖書種類還挺多。

去年,高墩營村的農家書屋多了個新頭銜,“甘肅省圖書館流動圖書站”。“這在全省也是第一家。”錢其峰説,“省圖書館每年投放6000多冊書,半年更新一次。”

書齊整整擺放在書架上,靜靜等候著讀者的到來。“也可登記之後,拿回家看。”景正紅拿出厚厚一本借閱登記名冊,誰哪天借了什麼書,哪天還回來的,記得清清楚楚,“去年全村大概有300多人次借閱。”

“最近開始辦理讀書卡了。”趙學成剛剛辦理好,帶上身份證,再交50塊錢押金,就能辦。這個卡不一般,能把縣圖書館的書借回來,“還的時候,只需交到村裏農家書屋就行,資源共用。”景正紅説。

除了傳統的紙質書,高墩營村的農家書屋裏還能下載電子書。書屋裏,放著一個電子觸摸屏,“這是臺電子借閱機。”景正紅邊説邊演示,掃描二維碼下載APP,然後分門別類,自己選擇,就可免費下載裏面的書。“但用的人很少。”景正紅説,村裏年輕人,基本不咋來。上歲數的,又不習慣在手機上看書。

“對了,還有不識字的,可以來聽書。”景正紅指著一台電視,“裏面存了很多有聲書。”

“書屋裏的書有些老,希望多些介紹新技術的書”

參加過高考的趙學成,在高墩營村的同輩人裏學歷算是高的。“我屬羊,今年51了。”由於常年在田間勞動,風吹日曬讓他皮膚黝黑,皺紋似溝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很多。

“家裏種著十幾畝蔬菜,都是水澆地,有菠菜、娃娃菜。”趙學成種菜是把好手,一年種兩茬,能掙10萬元。“幹一行就要愛一行,我平日裏種植的書看得多。”趙學成靦腆一笑,“理論指導實踐嘛。”對此,村民王紅亮有不同看法,“咱有一説一,在我看來,書屋裏的書有些老,希望多些介紹新技術的書。”王紅亮也種蔬菜,為了提高本領,他自己花錢買了兩本最新的蔬菜種植類書,“早都看完了,平時打發時間,最多的還是手機上看視頻,各種體育比賽。”王紅亮説。

“手機視頻和電視,都有好長時間沒看了。”趙學成説,他是一邊研究蔬菜種植,一邊鑽研“戰爭與和平”,“我喜歡軍事方面的書。”趙學成也愛看小説,《白鹿原》裏最喜歡的人物是黑娃,有個性,敢作敢為。他最愛的作家是路遙,最愛的小説是《平凡的世界》。“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與奮鬥!”當年面對高考的失敗,路遙在書中寫下的這句話,給了他太多精神上的鼓勵。

高墩營村和北方大多數鄉村一樣,靠種地過日子的多是中老年人。如今,趙學成們與外面世界的聯繫,除了便捷的交通和發達的網路外,農家書屋也讓他們可以知當下、閱古今。本報記者  王錦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