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高校自主招生要在“從嚴”中深化改革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作者: | 時間: 2019-04-02 | 責編: 段留芳

本報特約評論員

今日社評

我國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始於2003年,推進自主招生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打破唯分數論,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給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提供進入重點大學的路徑。自主招生改革以及近年來進一步推進的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是新高考改革十分重要的內容,發揮著引導基礎教育、關注學生個性和興趣培養的積極作用。

近段時間,各地高校自主招生密集啟動,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40余所高校公佈了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觀察各高校發佈的簡章,招生規模明顯下降,部分學校取消文科,報名門檻進一步提高,分數優惠有所降低,需進行體質測試等特點值得關注。

今年1月,教育部公佈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從招生政策、招生程式、監督管理三個方面,對自主招生初審、校考、優惠提出“十嚴格”要求,旨在進一步增強高校選才的科學性和公平性。“十嚴格”被稱為高校自主招生以來最嚴的規定,與之對應,今年高校自主招生也被稱為“最嚴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從嚴要求,回應了社會輿論對自主招生公平公正的關切。這表明所有高考改革,都必須做公平的增量,才能獲得公眾的認可。我國進一步推進自主招生改革,不僅需要從形式上做到從嚴,更需要高校建立用好自主權的機制,以現代治理確保自主招生、自主評價從嚴,以此深入推進自主招生改革。

我國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始於2003年,推進自主招生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打破唯分數論,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給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提供進入重點大學的路徑。目前,有90所大學進行自主招生改革試點。自主招生改革以及近年來進一步推進的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是新高考改革十分重要的內容,發揮著引導基礎教育、關注學生個性和興趣培養的積極作用。

但是,自主招生中存在的部分學生申請材料弄虛作假,部分學生和家長功利對待自主招生的問題,也讓這一改革遭遇社會輿論質疑。教育部提出的“十嚴格”要求以及高校做出的提高申請條件、減少招生計劃、降低優惠分值的調整,就是為了治理申請材料弄虛作假,以及淡化自主招生的功利色彩。大部分自主招生高校都提出五大學科競賽獲獎者才能入圍的申請條件要求,讓弄虛作假幾無可能。

而與此同時,還得思考另外一個問題,“從嚴”要求是以取消論文、專利申請條件,以及取消某些文科專業招生來杜絕弄虛作假的,而非在具體實施評價時做到從嚴。因此,如果不把“從嚴”內化為學校的能力,那麼,落實和擴大高校自主權的改革,就會很難推進。高校可以通過成立獨立招生委員會,對申請者提交的論文、專利加強審核,並在面試時組織相應答辯來評價、遴選。建立獨立招生委員會是落實高校自主招生權,必須推進的高校內部治理改革。由獨立的招生委員會落實“從嚴”,這會樹立高校自主招生的公信力,也才能讓自主招生改革的路越走越寬。

我國推進自主招生改革,就必須推進高校治理改革,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離開高校內部治理改革,會令公眾擔心自主權會被濫用,製造新的不公平。目前看來,我國對自主招生的從嚴治理採取的是“壓縮”方式,而要持續推進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的改革,就必須在改革大學內部治理方面做文章,下狠工夫。因為要對學生進行高考成績、競賽獲獎之外的帶有更強主觀性的評價,需要大學必須具有令人信服的自主評價能力。

我國深化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可以借鑒香港地區高校在內地招生和國外大學在我國招生的方式,允許學生用高考成績申請大學,大學用高考成績、大學面試成績、學生特長表現等獨立評價、錄取。一名學生可同時申請若干所大學,拿到若干所大學錄取通知書再選擇、確認。這樣大學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切實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學生的選擇權也擴大了。這會促使大學重視辦學品質與聲譽,把完善內部治理變為辦學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