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要聞 >

化解大班額 政府唱主角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作者: 肖慶順 | 時間: 2018-10-17 | 責編: 吳雨航

今年兩會,教育部提出,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消除大班額。

大班額的産生,主要是學齡人口的快速增長與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教育資源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學齡人口的需求,是人口與資源矛盾在教育領域的反映。因此,消除大班額,教育資源配置是關鍵,政府推動是根本。

政府在消除大班額中負主體責任、起基礎性作用

出現大班額,主要有幾方面原因:

一是人口出生率的影響。近幾年隨著育齡人口的急劇增長,生育高峰來臨,這些新增人口逐漸進入入學年齡,二孩政策之後出生的人口也將逐步進入學齡階段,為滿足這部分人口對教育資源總量的需求,急需擴充學校。

二是城鎮化發展的影響。總體來看,大班額主要産生於縣鎮、城區和大城市,而在農村地區則不突出。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很多農村地區的人口來到縣鎮和城區就業,他們的子女也來到縣鎮和城區的學校就學。還有的農村家長通過購房等各種方式把孩子送到縣鎮或城區上學,加劇了縣鎮和城區的教育資源的緊張。這部分人口主要在區域內流動,由農村向城鎮集中,主要是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三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由於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來到縣鎮和城區上學,也帶來了教育資源的緊張,這部分學齡人口主要是區域間的人口流動,從一個區域流向另一個區域,對教育資源和優質教育資源都有強烈的需求。

政府主體責任體現在:科學合理地預測本區域的學齡人口增長,並根據學齡人口變化制定本區域的教育發展規劃;統籌協調做好教育資源的配置,這是政府在教育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的集中體現;政府是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主體,必須履行教育職責。

這裡的政府包括中央、省市和區縣等各級政府,尤其是區縣政府,因為我國實行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教育資源的配置既是對教育資源總量的配置,也是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配置,既需要增量,也需要盤活存量,是增量與存量的統一。

仍存在資源供給不足、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情況

消除大班額,從教育資源配置的增量上來講,必然帶來對教師、教室和教育經費投入的更大需求。

例如一個100人的班,拆分成兩個班就需要增加一間教室和一倍的教師。這些配置需要相應的財力支援及多部門的配合,如教師編制涉及人事部門;校舍和教室,特別是新建學校涉及規劃和國土資源部門;教育經費投入涉及財政部門,這些問題都需要政府統籌協調。

從教育資源配置的存量來看,要解決教育資源在本區域城鄉之間、片區之間、校際之間的配置問題,關鍵是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弄清教育資源重點投向哪、往哪方面傾斜才能做到公平、均衡發展。例如區域內教師流動、城鄉辦學標準的統一等需要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予以落實,重點建設農村學校還是改擴建城鎮學校折射出政府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和理念。

從依法治教的角度來看,現有的教育法律法規對教師工資待遇、教育均衡發展、新建小區配套學校等相關問題有著相應的規定,這些法律法規在本區域落實、執行需要政府做出相應的努力。

當前各級政府在教育資源配置上採取了多種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在落實政府主體責任上,還存在不到位的情況。

對在解決大班額問題上的主體責任和基礎性作用認識不夠。有的地方政府認為大班額的解決主要是教育部門的事情,從政府主體責任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意識不夠,對政府主體責任和在教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認識不到位。

對科學預測學齡人口變動和教育規劃制定工作落實不紮實。對本區域的學齡人口變動情況缺乏科學合理的預測,區域教育規劃制定前瞻性不足,存在單純依據上級的要求制定規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在區域教育規劃與其他規劃多規合一方面還沒有完全同步。

在教育資源供給方面嚴重不足。在解決教室、實驗室、場地等硬體資源及教育經費等財力資源方面,頂層設計、統籌協調不夠,在資源配置的方式上多樣化不足。

對教育法律法規落實不到位,執行力不足,或者出現偏差。例如學校佈局調整中的“集中辦學,撤點辦校”政策措施加劇了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

各級政府須統籌協調,加大對薄弱地區的支援力度

政府應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發揮在教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綜合施策,多途徑尋求消除大班額的有效路徑。

一是要進一步明確政府在消除大班額中的主體責任和基礎性作用,解決教育資源由誰配置的問題。教育資源配置的主體包括政府為主的資源配置和市場為主的資源配置,在基礎教育階段要突出政府責任,在發揮政府主體責任的基礎上發揮市場配置的作用。政府要從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推進教育公平均衡高品質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高度認識主體責任和基礎性作用。

二是前瞻性地做好教育發展規劃,將教育發展規劃與其他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多規合一。統籌協調教育、人力、規劃、財政、國土資源、衛計委、公安、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從教師編制、教育用地、教育投入、教師流動、學校建設等多方面系統推進大班額治理。

在教師方面完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動態管理機制和補充機制。例如山東省通過及時調整教師編制,設立臨時性的教師週轉編制專戶,完善教師補充機制,縣管校聘等一系列舉措優化師資配置。

三是既要注重教育資源增量的擴大,也要注重教育資源存量的優化配置。在教育資源增量上,對城鎮化學校,可通過學區制、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等方式合理分流學生;可以採取新建、擴建、改建等措施,對縣鎮義務教育學校進行改造擴容;對農村學校和鄉村教學點、小規模學校加大支援和建設力度,辦好每一所學校,使更多的學生留在本地上學,減緩城鎮學校的壓力。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存量,通過利用閒置校舍資源、黨政機關閒置資源,推動區域內教師流動等方式,提高每一所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的教育教學品質,讓不同的學校依據其辦學理念辦出各不相同的學校,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在教育經費的配置上,除了加大政府財政投入,還要採取融資、購買社會服務等多種方式化解消除大班額中的經費不足問題。積極引入社會力量通過舉辦民辦學校分流學生。特別是加強本區域學校標準化建設,落實鄉村教師和交流輪崗教師待遇,加強新建住宅區配套學校建設,實行中小學、幼兒園建設和小區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消除大班額要強調各級政府間的統籌協調,在基礎和財力比較薄弱的地區,消除大班額就需要上一級政府尤其是省級政府通過轉移支付、專項計劃等方式予以支援。

一個區域的政府規劃受到區域整體規劃的影響和制約,需要不同政府間溝通協調,例如河北省老三縣(三河、大廠和香河)包括教育在內的規劃受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的規劃和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規劃的影響,就需要政府間的統籌協調,在人口增長、教育用地等方面加強溝通,採取共同的政策措施予以解決。(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肖慶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