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各級媒體刊發報道南通“好教師”事跡

來源: 江蘇教育報 | 作者: | 時間: 2018-09-13 | 責編: 曾瑞鑫

2018年9月7日,《江蘇教育報》刊發教師節特別報道《浩蕩師道——改革開放四十年江蘇教師群像》。文章寫到:“4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江蘇教師接續傳統、忠誠教育,銳意改革、與時俱進,身正為范、以德立教,愛崗敬業、無悔人生。在第3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江蘇教師群像,以師之名,他們為教育美好作出生動注解;以師之名,他們為時代進步築就基座。一個又一個光榮的名字,照亮了並將永遠閃耀江蘇教育星空,永續人民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和神聖。”我市李吉林、李庾南兩位老師以及如皋市特殊教育學校冒朝霖老師的事跡光榮在列。以下為報道摘編:

浩蕩師道.png

  改革創新:教海航程中的使命擔當

改革開放40年來,一批批江蘇教育人勇立時代潮頭,敢於突破陳規,大膽探索,推動江蘇教育創新發展、率先發展,賦予江蘇教育走在全國前列深刻的改革內涵。

……

從1998年第一個以教師個體教改研究成果命名的研究所——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掛牌成立,到如今1000多個情境教育實驗班在全國遍地開花,李吉林的研究成果,從語文學科推廣至其他學科,從南通推廣至全國,更從中國走向了世界。時至今日,時常有人向李吉林求教改革成功之道,這位八旬老人則會平淡地告訴他人:“追求境界要高,跨步要實,為人心地要善。”

潛心育人:一生只為做好一件事

改革開放40年來,一代又一代江蘇教育人以執著的事業定力、持續的學習力、恒久的專注力,在各自領域裏沉潛耕耘,傾盡心血,積澱出江蘇教育的深厚底蘊。

……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李庾南口中的“精神”,就是善抓機遇的敏銳、自覺自主的反思、挑戰權威的勇氣、樂於奉獻的境界。1978年,伴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李庾南提出“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40年間,儘管有質疑、有誘惑,但她堅持“學生自主發展”這一核心理念不動搖、不放棄,從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到研究學力的形成與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再到“學法三結合,學材再建構,學程重生成”“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不斷豐富、日益完善。如今,它已延伸到包括數學在內所有學科,覆蓋了中小學所有學段,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已轉化為強大的教育生産力,澤被實驗區、實驗學校數十萬師生。各級學業品質監測顯示,實驗校學生的學業綠色指標和綜合素養均有顯著提升。

李庾南接受採訪時説:“選擇了做教師,就是選擇了一生的修煉、一生的勤勉、一生的清貧——它不僅指向職業修煉,更指向由內而外的專注與平和的力量,一種永不懈怠的自我躍升和精進……在教育發展的大潮中,我僅僅是一粒火種,只有形成燎原之勢,才能迎來欣欣向榮的教育春天。”

師德高尚:忠誠教育的溫暖情懷

教育的要義是什麼?價值引領,靈魂塑形。改革開放40年來,一代又一代江蘇教師,不計名利,甘為人梯,接續傳統,弘揚師德,不僅鋪就了學生成長的坦途,也給時代帶來溫暖人心的力量。

……

“我自己也是一名聾人,所以我能體會聾生的艱辛,我非常了解他們的心理。”在如皋市特殊教育學校美術教師冒朝霖看來,上天意外地給自己按下了靜音鍵,卻成了自己與聽障孩子溝通的不二法門。作為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蠟染項目亞軍、“感動江蘇教育人物——2015最美特校教師”,冒朝霖拒絕了好多獲得高薪、高升的機會,一直留守在教學一線,用自己的愛心和滿腔熱情,點燃了一個又一個聾生的夢想。他的學生朱亞崗獲得第四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扎染項目金牌,他對冒老師深切感恩:“他讓我知道聾人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夢想,也可以幫助他人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蔡蓉(8月17日).png

2018年8月17日,《江蘇教育報》以《這一次,她“永遠”請假了》為題,追記啟東市海復小學教師蔡蓉。

蔡蓉是啟東市海復小學教務處主任兼六年級語文教師,6月29日,她在準備第二天散學典禮的材料時突感不適,送醫搶救無效後於當晚10時與世長辭,永遠離開了耕耘28年的三尺講臺。她的生命定格在47歲,她的名字深深鐫刻在人們心上。

最後一刻,她倒在辦公桌上

……6月29日中午11時許,吳靜見蔡蓉一個人在辦公室,就喊她一起去食堂吃飯,蔡蓉説幹完活再走。等吳靜吃完飯回來,發現蔡蓉已倒在辦公桌上,幾近昏迷。“出事那天早上蔡老師就感到身體不適,但考慮到學期末事務繁雜,她一直忙到11點多。”吳靜對記者説。……送醫後診斷表明:因外傷引起顱腦出血,無力回天。這一結果刺痛了所有人。昏倒前幾分鐘,蔡蓉還在班主任微信群裏安排工作,她發了最後一條微信:請各位把學生心理輔導個案記錄模板發到自己的班級群。10點多,群裏有老師詢問相關事宜,蔡蓉做了回復;11點多,老師再次在群裏詢問她時,卻沒有等來答覆。……”

講臺上的她,最動人

……在同事眼裏,蔡蓉是個“拼命三郎”。她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滿滿噹噹,所帶班級學風好,語文成績在全鎮名列前茅,她也成了“海復鎮十佳班主任”“啟東市優秀班主任”“市骨幹教師”“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同時,蔡蓉傾力傳授經驗,結對的徒弟個個都很出色。

講臺上的蔡蓉最為動人。“蔡老師講課妙語連珠,聽她的課是一種享受。”徒弟范紅艷已是“啟東市骨幹教師”,師傅的離世讓她痛苦不已,“是師傅教會我怎樣教書育人。師傅自前年評上小學高級職稱後,總是把評優的機會讓給他人,她是我們的好榜樣”。與蔡蓉共事過的同事,都能隨口説出她樂於助人的事。學生高佳怡流著淚説:“有天中午,好多同學因故沒吃上飯,蔡老師自己掏錢買了20多個麵包。”……

小鎮裏,傳頌她的故事

7月2日追悼會當天,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趕來送別這位鄉村教師最後一程。

……海復小學六(3)班畢業生家長王慶菊驚聞噩耗後從外地趕來。“我兒子是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一度不理想,是溫柔、漂亮、有學識的蔡老師改變了我的孩子,讓一個農村娃有了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學生遇到這樣的老師太幸運了。”王慶菊眼眶濕潤。……蔡蓉的事跡隨著網路傳遍各地,人們紛紛留言,追憶和傳頌這位普通鄉村教師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很喜歡你,下了課總是圍著你。你是那個和我們一起跳房子的老師,你是那個生了病還會給我們上課的老師,你是那個28年來永葆初心的老師。”

“蔡老師是啟東這座城市最溫暖的力量、最可愛的人,她試圖用她的生命軌跡和成長歷程來激勵更多的人。她是一位優秀的園丁,啟東人民永遠記住她。”

“廿八載嘔心瀝血,奉獻了您的生命,茁壯了海復的未來。我堅信,有大愛老師,必有大愛學生。您的學生必將在您的感召下,各有大愛的人生。”

28年間,曾有走出鄉村的機會擺在蔡蓉面前,她卻毅然放棄,因為她甘願紮根農村,把熾熱的愛留給鄉村孩子。在學校考勤欄裏,蔡蓉都是滿勤,從未請過一天假。這一次,她卻請假了,期限“永遠”。

2018年7月3日《中國教育報》第6版“我身邊的好老師”欄目,以《在支教學校踐行情境教育創新語文教學——吳海麗:引導全班學生樂寫善作》為題,報道了我市通師二附吳海麗老師的教育故事。

不少教師在支教時只是“雨過地皮濕”,完成基礎教學工作,而南通師範第二附屬小學的教師吳海麗卻在支教過程中踐行情境教育,創新語文教學,探索“觀察、閱讀、表達”一體化等系列教學實踐,使班級學生語文素養顯著提升。

2016年暑假,吳海麗到崇川學校開始支教工作。到了新學校後,她發現那裏的孩子最怕寫作文,怎麼才能在啟蒙階段給他們種下“熱愛寫作”的火種呢?吳海麗決定踐行情境教育思想,推進“觀察、閱讀、表達”與兒童豐富生活的連結,以此解決寫作難題。

“觀察為兒童增長智慧提供最重要的能源。”引導學生觀察,要注重對兒童觀察習慣的培養,強化“留意生活、學會凝視”的觀察能力。一年級時,她指導學生持續觀察,完成“種豆日記”;二年級時,引導孩子觀察校園裏的植物,感知多彩的季節,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觀察使兒童積累了大量的表像,兒童的內部世界變得更加充實。”

如何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吳海麗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她先是整體規劃班級整個小學階段的閱讀,然後以班本閱讀課程“兒童讀書課”的建設為載體,分學期、分學段推薦閱讀書目,通過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等方式,推動書香班級、書香家庭建設。在此基礎上,吳海麗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需要,整體設計專題閱讀課程,精選閱讀文本,編制實踐作業,突出引導性。

支教期間,吳海麗專注于兒童閱讀推廣,系統構建金波美文班級閱讀實踐體系。兩年來,吳海麗帶他們閱讀了作家金波的《春風帶我去散步》《做一片美的葉子》《與樹談心》等文集。在班上開設“兒童講壇”,進行“好書推薦”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暢談閱讀體會,深化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的感悟,豐盈精神,陶冶情操,涵養氣質。

此外,吳海麗還通過自媒體“大家來讀書”微信公眾號,開展薦讀、分享、展示,引領散文集的閱讀不斷深化。為了持續激勵孩子,吳海麗一邊指導兒童錄下金波散文的朗讀音頻,一邊結合孩子們的閱讀內容寫下精練的導讀,同期配發孩子的習作,編輯成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的微信即時傳播。“大家來讀書”微信公眾號的“童聲裏的金波”“吳老師帶你讀散文”等欄目已經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閱讀品牌。結合金波美文閱讀,吳海麗指導學生同時閱讀自然這本大書,涵養心繫自然的人文情懷,引導兒童學會表達。例如,在春天指導孩子開展養蠶活動進行觀察記錄的同時,指導孩子精耕細讀金波的《瓢蟲日記》,引導孩子在閱讀中,了解瓢蟲的生態,體悟到金波盎然不老的童心,懂得什麼叫持久的凝眸和連續的觀察。

“閱讀、觀察、表達”一體化的語文教學,讓學生親歷各種實踐,獲得更豐富的體驗,情緒受到激發,情感得到發展。一年級,全班孩子們的拼音寫話集《蒙以養正》印行;二年級,班上的孩子個個在地方報刊上發表習作,不少孩子還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小學生天地》等雜誌上發表習作。

“入學一年多來,我孩子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情境語文教學模式的引領下,看到孩子的習作已經發表在了公開刊物上,心裏覺得由衷的開心。”學生陳亦馮的家長高興地説。

嚴蓉1_conew1.jpg

全國總工會機關刊物《工會資訊》2018第5期以《只為秋實綻芳華》為題,報道了南通市勞動模範、通州區實驗中學校長嚴蓉的事跡,並將嚴蓉作為刊物封面人物推出。

嚴蓉,現任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江蘇省優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長、南通市先進工作者、南通市優秀教育工作者、通州區十佳女教育工作者、通州區三八紅旗手。文章寫到:“翻開嚴蓉校長行政筆記的扉頁,赫然記錄的是日本童謠詩人金子美玲的經典詩句:向著明亮那方,哪怕燒焦了翅膀,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筆跡清秀,卻又剛勁有力,蘊涵著她內心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教育追求。她是校園精神的奠基者、教師成長的托舉者、教工之家的當家人、黨建工作的領跑者、校本社團課程的建設者。……嚴蓉校長説,‘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爭艷春滿園’,為了學生的未來發展,我願意和大家一起,做優秀校本課程的建設者,為孩子們未來十年、三十年的健康發展做好設計規劃和優質服務,‘不爭春色不避霜、只為秋實綻芳華’,‘待到花香四溢時,她在叢中笑’——這就是嚴蓉校長心中‘最明亮的那方’!”

陳桂萍.png

近日,以“好老師好未來”為主題的2018“中國好老師”評選活動正式啟動。此次活動由教育部關工委社區教育中心、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以及課堂內外雜誌社等聯合發起,《課堂內外 中國好老師》雜誌編輯部承辦,將在全國範圍內,面向各級各類學校徵選100位“中國好老師”,以及20位“中國好校長”,將於2018年10月舉行隆重頒獎典禮。我市通州區實驗小學語文老師陳桂萍入選“中國好老師”。近日,《課堂內外中國好老師》以《我就是詩人”——成就兒童才是真愛兒童》為題刊發了她的事跡。

陳桂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語文老師,通州區語文學科帶頭人,王笑梅名師工作室成員。潛心於文本解讀,立足於課堂教學。

“老師媽媽”

……陳老師就是這樣一個讓孩子們特別喜歡的老師,如何能做到?陳老師自有法門,那就是愛每一個孩子。……她熱愛每一個學生,潛心為他們搭建舞臺,珍惜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常親自上陣和孩子們共同演出:《菊頌》《孔子爺爺好》《行教童謠》《經典誦讀》等十多個精彩節目所呈現的班集體的精神風貌,師生間那份不是親情,勝似親情的美好與融洽,成為了通州人民美好的記憶臺上台下“老師媽媽”喊成一片,這一簡單的稱呼,陳老師卻將其作為比“特級教師”還要高的榮譽無比珍視。

大詩人

“啊,老師媽媽,天下雨了。”陳老師抬頭看果然下雨了,連忙誇獎:“好詩!”

“呀,老師媽媽,我的白襪子上開花了。”陳老師低頭一看,小依依又摔了一跤,白襪子上全是泥。連忙誇獎:“好詩!”陳老師就是這樣,毫無掩飾地發自內心地真誠地誇獎和鼓勵著孩子們的想像力!在公開課上,陳老師和一年級孩子們一起上《我就是詩人》,課堂中孩子們詩性勃發,成為舞臺上戴上皇冠的公主和王子,一個個都是那麼的有詩意,有格調!陳老師説,成就兒童才是真正地愛兒童!她給孩子的是人格的尊重,是成長的引領,是潛能的煥發!在每一堂精心準備的語文課堂裏,她和孩子主動索取文字裏的巨大財富,在寶貴的課堂中,召喚每一個心靈的日出,進行師生心靈的約會,感受課堂的幸福與靜謐,至今已經展現20多節公開示範課。她一心撲在孩子們身上,可她並不曾覺得自己付出多少,倒是認為孩子帶給自己的人生啟迪、教育啟示遠遠勝過了自己教給孩子們所謂的學問。陳老師,用自己的小,成就了孩子們的大,用自己的鼓勵與賞識,成就了孩子們的無數個可能!

民師

陳老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民師”。這裡的民是人民的民。因為她的熱情,在實驗小學老師們中間備受推崇,大家都願意請她聽課評課,找她研課磨課。有位錢老師,年紀比陳老師大十幾歲,按理説是前輩級的啦!可她特別喜歡聽陳老師的課,經常推門到陳老師的班上聽陳老師上課,陳老師都是熱情歡迎。錢老師要上公開課,連續試教了10個班,陳桂萍老師更是一堂不落地幫其聽課、研課,這“以青帶藍”的一對另類師徒成為實小的佳話。面對感謝,陳桂萍謙遜地説:“也談不上教,而是一種陪伴,大家共同成長”。都説,實驗小學人才薈萃,師資雄厚,有名氣的教師很多,是的,除了特級、骨幹等名氣之師外,還有更多的是以陳桂萍老師為代表的“無名分”之師。他們紮根于教師之間,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精進,成為受學生喜愛,受家長歡迎,受同事推崇的人民之好老師;成為有擔當,有抱負,有影響,有實力,更接地氣的民師!這也是陳桂萍,這樣一位80後青年教師茁壯成長起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