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丹麥兒童:戶外活動風雨無阻
1歲多的小孩在幼兒園室外睡午覺;父母在暖和的咖啡店裏喝著咖啡,嬰兒車就放在大街上,裏面是酣睡的孩子……這些讓中國人不可思議的場景,在丹麥是非常普遍的。當然,嬰兒車裏有感應器,孩子一醒,老師或家長會立刻知道。
“從來沒有壞天氣,只看怎麼穿衣服。”這是丹麥的一句俗語。丹麥緯度高,氣候寒冷,海洋性氣候導致天氣變化快、陰雨天多,但丹麥人從不視之為困難。相反,他們相信,讓孩子們待在戶外,本身就是絕佳的教育方式。
在丹麥北菲茵島博恩瑟市的一家森林幼兒園,一個小朋友爬到一棵樹上,站在大樹杈上下不來,另一個小朋友喊來了老師。老師仰起頭,指點著讓他蹲下來,然後抱住樹轉過身,右腳找到下面樹榦上一個突起,踩實以後,再把另一隻腳向下勾住樹榦,這樣慢慢滑了下來。
“小朋友爬到樹上下不來,老師不會抱他們,只會告訴他們怎麼下來。”森林幼兒園的園長安娜對筆者介紹,該園是一所政府出資的幼兒園,一共有56個小朋友,年齡從2歲半到6歲不等;還有8個嬰幼兒在該園附屬的託兒所。安娜説,丹麥幼兒園的任務就是啟發小孩子,培養他們的興趣,沒有認字算術的目標。
早在1871年,尼爾斯和埃娜·漢森夫婦就創立了丹麥第一家學前教育性質的幼兒園。上個世紀初,丹麥出現了第一所公共幼教機構。20世紀70年代,丹麥的幼教行業開始快速發展,成為國家的公共事業。
丹麥的幼兒園被稱作“Day Care”,是對幼兒兼顧看護和教育的機構,不屬於教育系統,強調照顧孩子的生活,強調福利性、服務性。
據了解,丹麥全國有3700多家幼兒機構,分為託兒所、日托、託兒所加日托三種類型,大部分是最後一種。如今丹麥1~2歲兒童入托率達到90%,3~5歲兒童入園率達到98%。在幼兒機構中,大多數是政府管理的幼兒園(公立),約800所是自由持股的(私立)幼兒園。丹麥有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教育經費會落到每個孩子身上。因此,即使是私立幼兒園,家長也只需承擔30%左右的費用。
Klemens是一所由家長管理的幼兒園,園長約根告訴筆者,私立園是政府許可的非營利性機構,專業教師同公辦園要求相同,必須是經過3年半師範教育的學士。他認為私立園比起公辦園有一些好處,比如在建築形式、空間安排上不用按照行政規定的要求,老師的上下班時間也更靈活,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幼兒園,我們都不會限制孩子的正常探索。他們可以探索邊界,學習社會交往和生活的規則,我們會教他們自我規範、約束自我行為,讓他們由內向外自由成長。”約根介紹,幼兒園培養的是孩子們的社會性,不是知識性,不進行知識點的教育;幼兒園的目的,是讓孩子們為成為好公民做準備。
確實,“玩”在丹麥幼兒園裏是頭等的任務。今年5月24日,丹麥議會通過了一項新的國家《日托關愛法案》,法案明確了“玩是幼兒教育的關鍵”。
在丹麥的幼兒園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挂衣服和放鞋的地方,一套連體衣和一雙雨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下雨、下雪,孩子們就換上全套的戶外服裝在外面玩。
在森林幼兒園的各個地方,孩子們有的在打鞦韆、走獨木橋,有兩個小姑娘鑽到一個堆滿沙子的舊木箱裏,一下一下向外鏟沙子,玩了很長時間。
“只要他們喜歡出去,就可以去。”安娜説,孩子們玩的項目只要沒有危險,老師就只是在旁邊陪伴,並不過多干涉。“整個夏季除了吃飯,孩子們都會全天在外面玩,冬季也保證每天至少有2個小時在戶外玩。”
丹麥的幼兒園也有一些主題活動。據安娜介紹,森林幼兒園每年有6個教育主題,就是圍繞6大發展目標,“自然、語言、科學、身體和運動、社交能力、文化”,設計具體的實現方式。
不管是在Klemens幼兒園還是森林幼兒園,幼兒園的建築都很簡單樸素,甚至有些簡陋。平層的建築形式便於孩子們到戶外玩耍,室內沒有繁複的裝修,設施非常簡單,桌椅都是北歐的簡潔式樣,玩具、用品的擺放都很隨意。毯子、墊子,只要小朋友喜歡就可以拖到自己喜歡的地方;玩具、書籍丟在地上,老師也不隨時收拾。
幼兒園的院子,活動區域都不是水泥地,泥土裸露,小朋友們可以隨處挖洞、挖坑。很多遊戲設施看上去非常陳舊但結實耐用,孩子們爬上爬下,把它們當成老朋友。各種鋼管、木板、繩子和水泥製成的攀爬、平衡設施,兩輪、三輪的鐵制小車,舊櫃子、舊箱子做成的小屋,各種鏟土玩沙的小工具……都隨意擺在院子裏。
被問到待遇,安娜笑著回答,“待遇還可以。不過,選擇這份工作的原因主要還是大家喜歡孩子”。確實,孩子説話時,老師們會蹲下來與孩子平視;在戶外活動時經常會看到,孩子看到喜歡的老師會興奮地笑著跑過來,被老師一把抱住或者舉起,親昵如父子、母子。
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摘自《青年參考》2018年6月20日9版
《青年參考》特約撰稿 李新玲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