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滾動新聞>

基教研專家解析2018年北京中考化學學科

發佈時間:2018-06-26 13:30:42 | 來源:北京市教委 | 作者: | 責任編輯:曾瑞鑫

2018年北京中考化學學科是選考科目,與生物學科一起同場進行。26日,化學考試結束。基教研專家對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學學科進行解析。

與2017年相比,考試時間減少,滿分分值減少至45分,題型中刪減了物質組成與變化分析題。與往年相比,2018年試題在保持穩定、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2018年中考改革對教學的影響和學生化學學習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減少閱讀文字量,突出試題的層次性和多樣性,保證基礎知識考查的同時突出化學學科思想和能力的考查。

一、關注基礎 考出課堂表現

試題突出主幹知識的考查,聚焦課程標準和教科書中重點內容,關注日常課堂教與學的實際表現和收穫。試卷題量適中、試題難度適中,為學生創設相對充足的思考空間。試題中近2/3的素材源於教科書和課堂教學,有利於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鞏固核心知識。

選擇題以較易試題為主,考查內容及設問角度都是學生較熟悉的基礎性知識。例如,第10、11題與2017年相似,採用“一拖多”的形式,綜合考查溶液的相關概念。

生活現象解釋題的第13題與2017年也相似,採用可選擇的“連線”形式,考查物質組成和用途等。

基本實驗及其原理分析題考查量和分值所佔比例最大,與教學實際情況相一致。考查內容多源於教科書,包括基本操作、物質性質和製備實驗、燃燒條件探究等,都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點和基本內容。

同時,為防止題海訓練給學生帶來的思維定勢,試題有意做了適宜變化。例如,生産實際分析題是兩道題,而各區命制的模擬卷中通常為一道題。再如,化學計算內容沒有作為填空題出現,而是融合在選擇題中,既降低了計算難度,又通過考查形式的變化引導教學更關注化學學科概念。

二、聚焦實驗 考出創新實踐

科學探究及基本實驗近20分,佔近50%。通過基本實驗及其原理分析和科學探究的考查,體現了創新意識和實驗能力的考查。基本實驗及其原理分析注重教科書原型實驗的靈活變形和組合,凸顯實驗情境的創設,體現多角度、創新性認識和理解化學實驗,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查,以及實踐中的科學嚴謹態度考查。

1.基本實驗及其原理題的考查突出層次性

試題的呈現由簡單實驗到綜合實驗,19、20、21題則是教材中實驗的簡單變形後的呈現,讓學生感覺到既熟悉又陌生,重點突出了對氣體製備實驗及其物質性質實驗等初中必做實驗的考查。22題也是以教材中的實驗為依託考查可燃物燃燒條件的探究,重在考查實驗原理,旨在對實驗原理的分析和實驗方案的評價性分析。23題是酸鹼鹽性質相關的綜合實驗,考查學生由單一實驗的分析到對實驗的綜合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另外,實驗試題學生答案能夠體現學生思維的層次性,如24(5),學生可以從多角度來理解和分析,闡述自己的答案,但答案角度不同體現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同。

2.科學探究題的考查體現應用性

24科學探究是在新實驗情境中,綜合考查學生從查閱資料、進行實驗、設計實驗、得出結論到反思評價各環節的整體探究能力。學生要從已有知識和方法中獲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考查了變數控制思想和對比方法在科學探究中的應用,同時突出考查實驗目的、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係理解。

3.凸顯證據推理與科學精神等核心素養的考查

基本實驗及其原理分析的第19題、21題、22題、23題,科學探究24題中給出結論問學生實驗目的或原因分析等設問角度,凸顯了證據推理能力的考查。24題中多組實驗的設計凸顯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三、精練文字 考出資訊獲取能力

多樣化的情境、題型、呈現方式和豐富的素材,突出考查了學生獲取資訊和加工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資訊獲取、加工和整理能力是2015年以來體現了“全科閱讀工程”的成果。2018年化學試題文字量明顯少於往年,但資訊給予方式呈現了多樣化,而且貫穿始終,Ⅱ卷中每一道題都是圖文並茂,考查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和思考問題的過程。

科普閱讀題(第16題)文字量約佔全文的11%(約300字),資訊呈現方式打破了傳統文字和坐標或表格的形式,改為了文字和餅狀圖。文字向學生傳遞了化學能源的社會價值,凸顯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張餅狀圖體現了非連續閱讀的特點。設問內容涉及化學的核心知識和多種能力的考查,設問角度多樣、層次性強,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並在全面、精準把握文字與圖中資訊、運用對比方法的基礎上才能準確作答,利於不同層次學生的水準發揮。學生通過對本短文的閱讀,既回答了問題,也對化學能源有了充分的認識,充分感受了生活與化學學科的關聯。

四、突出特色 考出化學學科思想

化學學科是從分子、原子角度認識物質組成和變化的學科,除了科學類學科共同的科學實驗思想方法外,更突出了宏觀、微觀和符號“三重表徵”的特色。同時,從微粒、元素、變化等角度認識物質世界也是化學的獨特視角。化學學科特點有機融合到各類題型中,考查學生在處理各類問題時從化學角度進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例如12題以微粒示意圖來分析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的生産原理,建立起微粒與物質分類、化學反應、物質組成的聯繫;14(2)以幹熱岩發電為情景將生産中的現象與微粒的性質進行關聯,實現了對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的考查。

化學用語、化學計算、微粒及變化觀念的考查,是高中化學學習的“基石”。17題以工業生産的核心反應和主要轉化為背景關注物質轉化過程中的元素化合價的變化;第18題根據所給資訊反應類型書寫陌生方程式。全卷共考查化學方程式5個,佔總分值量大於10%。

五、基於實際 考出科學價值觀

全卷試題中有大量聯繫生活、生産、社會、科學技術的內容,將解決實際問題與解題相融合;將做題與做事相一致。同時,引導考生對科學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感受,認識到科學對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關鍵作用。生活現象解釋題、生産實際分析題等考查學生從科學原理角度分析生活、生産和自然的現象。

生活現象解釋題所佔比重雖然不大,三道小題合計5分,但命題角度仍然體現了多樣化。第13題引領學生關注身邊的化學物質,以化學基礎知識的考查為落腳點,簡單、平和,幾乎所有學生都能上手。第14題以幹熱岩中熱能的利用為背景,體現我國在新能源開發方面的成就。第15題以生活中常用的增氧劑為素材,將化學知識與實際應用情景有機結合,在設問上,重視考查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和證據進行分析,準確表達實驗結論。在試題解答中,使考生體會化學實驗研究對提高增氧劑使用效率的作用,凸顯化學實驗研究的價值。

2018年的中考試題以鐵的冶煉和“鋇渣”的無害化處理為背景命制《生産實際分析》題,以物質轉化流程和設備流程兩種形式呈現,幫助學生搭建從理論走向對工業生産實際問題的認知平臺。第17題考查鐵的冶煉過程中的相關物質轉化,在必考知識點的考查方式上略做變化,使試題不僵化,有利於考查學生應用化學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18題通過“鋇渣”的無害化處理,體現化學在保護環境、變廢為寶方面的作用,真實問題的複雜性帶來了化學試題的綜合性,這就要求考生首先捕捉設備中的物質及變化,弄清流程中的每個設備的作用及關係,並綜合運用元素觀、守恒觀、變化觀分析陌生設備中的化學反應,整體把握試題並準確做出解答。

黃冬芳

高級教師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

李春紅

高級教師

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

商曉緒

高級教師

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

趙瑞玲

高級教師

順義區教育研究和教師研修中心

劉桂軍

特級教師

北京市第五中學分校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