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滾動新聞>

北京教育進雄安:“取經”“坐診”同步進行

發佈時間:2018-06-16 14:16:17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在“AI+夢想空間”人工智慧實驗室內,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的學生正在使用藍芽手柄控制人形機器人。李如意攝

機器人、無人機、3D列印設備……諸多高科技産品出現在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的教室裏。在150平方米的教室裏,雄安的小學生可以體驗到科普帶來的樂趣。

今年3月,北京市與雄安新區達成了教育幫扶的協議,四所北京學校與四所雄安學校“結對子”,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雄安校區應運而生。改變發生在接下來的每一天,無論是當地教師進京“取經”,還是北京專家前來“坐診”,北京地區優質的軟體、硬體資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雄安新區,北京教育在雄安新區落地生根。

高科技走進校園

在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綜合樓三層的一間教室裏,五年級4班的李子旭正在同象棋機器人下棋。棋盤上,李子旭“馬五進三”,象棋機器人移動“機械手”,走了一個“馬六進七”……一盤棋下了半個小時,李子旭和象棋機器人打了個平手。李子旭酷愛象棋,但和機器人下棋還是第一次,李子旭説:“以前在電視上看到過象棋機器人,這次能親手和機器人下,很激動。”

這間名為“AI+夢想空間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教室不僅有象棋機器人,還有無人機、可操控機器人、3D列印設備等多類高科技産品。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副校長劉為民向記者介紹,學校此前硬體基礎薄弱,學生缺少科普類型的設備,當得知這一需求後,中關村三小利用現有資源,依託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為當地學生提供了高科技展示、體驗、科普的設備。150平方米的教室可以容納48名學生上課。劉為民感言,放到之前想都不敢想,以前只能在電視上見到的東西現在都來到了身邊。

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前身為雄縣二小。精準幫扶的背後,是兩所學校充分的溝通。劉為民介紹,實際上在雄安小區揭牌前,兩所學校就進行了多次互訪,雙方還通過網路、微信等形式積極溝通,增進彼此了解。除“AI+夢想空間”外,中關村三小幫助雄安校區引入了足球場、籃球場的設備提供方,中關村三小將每週派出兩名專業體育老師,幫助雄安校區成立足球隊和籃球隊。

“同課異構”提升教師水準

千年大計,教育尤重。過去,教育是雄安三縣的短板,在這次幫扶過程中,提升教師業務水準成為重點。

今年三月底,中關村三小的11位老師來到雄安校區,與當地老師開展了“同課異構”活動——兩地老師共上一堂課。劉為民介紹,課程結束後反響很大,當地老師的授課還屬於傳統應試教育的模式,照本宣科,而北京來的老師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能收穫很多課本之外的知識。

改變同樣發生在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雄安校區。該校的前身為容城小學,位於容城縣城北部,今年3月與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結成幫扶對象。在實際教學中,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雄厚的師資著實讓雄安校區的老師們佩服。今年3月,五年級4班王芳老師《因數與倍數》一課上,特級教師、朝陽實驗小學校長陳立華親自走上講臺,為學生講課,為老師做示範。在她的引導下,學生積極舉手,踴躍回答問題。

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雄安校區副校長劉建芝向記者介紹,雄安校區與主校區每週都會有對接活動,既有北京專家前來“坐診”,把脈當地教育,也有當地老師到北京“取經”。溝通交流後,老師們普遍認為,當地老師此前則拘泥于教材,而北京老師將課堂還給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興趣。

向學生展示外面的世界

4月23日至27日,北京自然博物館流動科普車來到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學生近距離接觸到不少自然知識。4月29日,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航模社團的4名學生來到總校參加航模比賽,並獲得獎勵。對接北京教育資源之後,雄安學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在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雄安校區,學校選派19名學生與朝陽實驗小學幸福校區的學生一起參觀位於北京的羅馬尼亞文化中心。雄安校區還與阿根廷駐華大使館進行文化交流活動。4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雄安校區迎來了首位外籍教師安德拉,從此雄安校區三至六年級的學生每週都可以上外教課,規範英語口語,感受英語魅力,領略異域風情。劉建芝介紹,這些活動讓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對孩子們影響很大。

人物獨白

“找回了年輕時的激情”

雄安校區數學教師 劉雙紅

作為學校數學教研組組長,我很榮幸參加過兩次交流活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老師備課過程中的嚴謹精神。比如在數學課《平均分》這一章節時,以前我只是按照課本上講,內容很枯燥。經過與北京老師交流,我也嘗試著增加教具,通過引導學生做和説,利用多重感觀,幫助學生理解。

為期兩天的活動,我們往往需要當天早上5點坐大巴到北京,直接奔學校開始聽課、學習。回來時,有時也非常匆忙,下午兩點多下了火車,直接趕往學校,不能耽誤給學生上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很認可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培養雄安當地老師的做法。我與其他幾位老師成為交流活動的先行者,我們也一定會將學來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其他老師,帶動整個學科水準的提高。雖然我已經四十多歲了,經過這幾次學習充電,我收穫很大,找回了年輕時候的工作激情。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