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滾動新聞>

2018年北京高考理綜物理卷試題解析 (基教研專家)

發佈時間:2018-06-08 17:57:52 | 來源:北京市教委 | 作者: | 責任編輯:曾瑞鑫

   2018年全國統一考試北京物理試卷堅持“立德樹人”價值導向,體現物理學科本質,貼近高中物理教學實際,符合高中課程與考試評價改革的要求。試卷總體難度適中,有利於引導高中物理教學,有利於高校選拔人才。試卷以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作為一以貫之的考查主線,既重視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又突出對物理學科關鍵能力的考查。試卷在整體難度、題型等方面保持穩定;並且穩中求新,在情境設置、難度結構、素材選取、設問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嘗試。

一、 圍繞主幹知識,通過知識深層理解與綜合應用考查的物理觀念

引導掌握主幹知識,圍繞“少而精”的核心概念形成結構良好的概念體系,並且在物理知識與技能學習過程中發展的思維能力,一直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考試評價的重點。

試題緊緊圍繞高中物理中的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核心概念設置具體問題,側重考查對物理概念、規律及其相互關係的深層理解。例如第14題考查對分子動理論的理解,涉及到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第23題以閉合電路中路端電壓與電流關係為問題背景,考查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和電動勢的定義式,推導電動勢與電路內、外電壓的關係。試題通過引導採用多種表達方式展現對知識的理解水準,例如,第21題的最後一問、第23題等題目考查應用物理知識進行推理論證,並用文字、圖像、數學運算式等手段進行解釋説明的交流表達能力。試題還側重考查的基本技能,通過技能的展現考查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例如,第22題在第3問要求畫出運動員的受力圖,考查的受力分析技能。

試題設置合理的問題情景,通過解決具體物理問題考查綜合應用所學物理知識的能力。例如,第18題在題幹中描述了帶電粒子在撤去電場前後的不同運動情況,試題要求在綜合應用運動與相互作用的關係、電場、磁場、圓周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對上述運動做出因果解釋的基礎上,判斷哪些因素與物體運動無關。第20題以“落體偏東”問題為背景,考查對運動與相互作用及其關係的理解,具體涉及到加速度與力的關係,加速度與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關係,還考查了把複雜運動分解為簡單運動來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

二、 關注終身學習,通過在問題解決中獲取並整合資訊考查學習能力

引導學會學習,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是物理教學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應有價值,也是考試評價的重要導向。

試題重點考查通過閱讀和觀察,提煉資訊,進行學習和理解,將圖文條件轉化為物理情景,並分析對象所處的環境和過程特徵、構建物理模型的能力。例如,第20題需要抓住“下落過程中小球受到一個水準向東的‘力’,該‘力’與豎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等關鍵資訊,構建物體的運動模型。再例如,第24題(2)問抓住“觀測宇宙中輻射電磁波的天體,距離越遠單位面積接收的電磁波功率越小”等資訊,構建能量輻射模型。抓住“在宇宙大尺度上,天體的空間分佈是均勻的”構建簡單的宇宙模型。

試題通過在新穎、複雜的情景中提取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和表達,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重點考查遷移創新能力。例如,第20題從物體運動模型,綜合運用動力學的概念、規律去解決問題。第24題(1)b,第24題(2)都可以類比磁通量的概念進行分析處理。第24題(2)通過構建能量輻射模型,找到物理量和空間數量關係的定量表達,利用數學知識進行求解。

三、試題體現實驗的基礎性地位,側重多角度考查的科學探究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科學探究是物理學不斷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對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助於引導物理教學突出物理學科本質。

試卷重視對實驗操作的考查,例如第15題和第19題,通過熟悉的實驗情景考查是否理解實驗原理及操作過程。

“設計實驗與制定方案”是科學探究的要素,試卷中第21題的第(5)問,需要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資訊來設計實驗,確定實驗原理,擬定實驗步驟,探究如何利用“斜面實驗”驗證“斜面上小球的速度是隨時間均勻變化的”。

再如試卷中的第17題,提出的探究問題是:如何通過“月球繞地球圓周運動”的事實來驗證“地球對月球的力”和“地球使蘋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樣的規律,這正是物理學史上牛頓曾提出的一個猜想,學生要在全面理解問題的基礎上,分析處理資訊,明確探究思路,從而確定需要觀察、測量的物理量。

試卷還注重以實驗問題為背景考查學生的推理及分析論證能力,引導在學習過程中動手動腦相結合。例如試卷中的23題,在研究“路端電壓與電流變化的關係”的實驗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電動勢的定義和能量守恒定律進行理論探究,考查學生是否會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分析、處理資訊,描述、解釋實驗探究結果。

四、試題緊密聯繫實際,體現時代發展,在真實情境中考查學生的關鍵能力

物理學緊密聯繫生産生活實際,又對社會生活、生産和科技具有指導和推動作用。

試題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考查學生的模型構建、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關鍵能力。例如第20題,以“落體偏東”的實際情景為試題素材,考查學生通過提取資訊建立運動過程模型的科學思維能力,以及對運動過程進行運動分解的思想方法和推理論證能力。又如第21題的第(4)問,從理論角度考查學生的科學論證能力,又從實驗的角度考查學生的質疑創新能力。

試題以新時代新技術新成就為背景,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展現學生關鍵能力的思維過程結合起來,使學生充分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鼓勵學生關注科學發展的現狀,關注與新技術應用有關的社會熱點。例如,第22題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跳臺滑雪問題,緊扣時代背景,使學生在分析實際問題的同時,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第24題以“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FAST為素材,考查學生從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物理學視角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在新穎、複雜的實際情境中進行抽象概括、建立模型的關鍵能力,同時FAST作為中國大地上的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看得最遠的國家。

五、 試卷整體設計合理,通過多角度多層次設問為搭建核心素養展示的平臺

試卷整體難度設計合理,難度結構有所調整。相比往年,中檔試題的比例有所增加,適當控制過易和過難試題的數量,為平穩過渡到等級性考試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試題在設問上梯度合理,通過搭建合適的臺階,使不同層次的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第21題第(1)問考查儀器的選擇,第(2)問考查數據處理與作圖,第(3)問考查判斷小車做勻速運動的依據和v-t圖像斜率的物理意義,第(4)問引導從理論和實驗的角度分析時間和位移的選取對速度測量的影響,第(5)問則要求結合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知識,分析説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實驗”檢驗小球的速度是隨時間均勻變化的,這是對伽利略“斜面實驗”的重新審視。這樣的試題能夠引導教學關注的實驗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引導教學關注培養探究物理規律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科學態度和提高學科素養。

試題通過多角度多層次設問為提供物理核心素養展示的平臺。如第15題通過改變雙縫干涉實驗的條件,引導分析實驗現象;第17題取材教材中的“地-月檢驗”問題,考查的是需要驗證的科學問題;第23題雖然是計算題的形式,但實際上具有實驗背景,第(1)問考查閉合電路中路端電壓U隨電流I變化的圖像,第(2)問要求利用圖像解決問題,第(3)問則要求寫出電源電動勢的定義,並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證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這些問題是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非常熟悉的內容,但試題通過巧妙設問引導對同樣的物理情境,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思考、分析和討論,培養深入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加深對概念、規律的深層理解,促進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這樣多層次的設問能夠引導教學關注和改變死記硬背的不良學習習慣;同時也有利於對不同學業水準及能力層次的進行有效區分。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