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本網獨家>

做記者,我是認真的!

發佈時間:2018-05-29 16:54:3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曉霞 | 責任編輯:王曉霞

“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它由這些人創造並且決定。只有一個國家能夠擁有那些尋求真理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能夠記錄真實的人……能夠知道世界並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棄的人,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説我們為祖國驕傲,只有一個國家能夠尊重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説,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好。”

這是一位資深媒體人在央視的一次演講中對於國家的理解。作為媒體同行,這段話就像一盞明燈,它時刻指引著我,在我徬徨無措時,在我沾沾自喜時,在我用文字記錄人或者這個時代時,我都堅守著媒體人的職業操守,因為我知道,每一個人只有具備獨立思考的頭腦和靈魂,才是對這個國家最深沉的愛。

壹•大山裏的孩子

2017年9月,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舉辦了一場樸素的科學論壇,桂馨基金會作為會議的主辦方邀請我去參加。本以為這是一場普通的論壇,然而,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這場論壇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卻讓我看到了師範畢業生對科學的熱愛,看到了年輕人對教育的赤誠,以及師者人心。

在湖北平原任教的小學教師王凱向我講述了她參加閱讀周夏令營活動的經歷。那次她跟隨桂馨基金會來到湖南龍山縣,作為志願者,有一天閱讀結束後,她送幾個小朋友回家。走了很遠的山路,有一個小男孩一直沒有到家。王凱説,她第一次見到這些群巒起伏的高山,感覺走進去,好像就走不出來了。

王凱陪著小男孩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走了大概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汗流浹背。小男孩説,“老師,我幫您拿包吧”。王凱搖搖頭,她咬咬牙,心想,我一定要陪小男孩走到盡頭,看看他生活的地方。到了村子,王凱遇見小男孩的姐姐正提著大桶的礦泉水瓶子,從村邊打水回來。姐姐説,媽媽本來是不想讓他參加夏令營的,因為爸爸在很遠的地方打工,家裏有個哥哥,有個弟弟,還有個失明的爺爺,沒人送他,他還要照顧爺爺和弟弟。然而他堅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個人翻過很多座山,走上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去參加閱讀周活動。

“是的,他們從來沒有放棄走出大山的希望。” 王凱向我講述這段話時,目光堅定,眼圈紅潤。淳樸的人和事,震撼著我的心靈,讓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對走出大山的渴望,年輕的教師們雖然身處偏遠的山村,卻始終堅守教育理想,守護著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而一個記者能做的,就是心去感知,用筆去記錄,傳達孩子對知識的渴望,記錄教師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價值。

是的,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我們描寫這些人,記錄這些事,傳播真誠、善良、純正與美好,就會推動這個國家的文明與進步。

貳•空心病

在第九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有一位學者這樣介紹自己,“我在高校工作,是一個精神科醫生,我今天討論的核心問題是關於‘空心病’的問題”。他就是徐凱文,北京大學副教授,臨床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在他的工作過程中,經常會收到一些學生的求助資訊。有一次,他和家人在模里西斯度假,北京時間14時,一個高校的學生給他發了一條微信,內容是:我現在手裏有一瓶神奇的藥水,不知道滋味如何。在溝通中,徐凱文得知,這瓶藥水是氰化鉀,十分鐘致命。“那是我開展過的最長距離的危機干預”,徐凱文説。

在高校工作的徐凱文,見過很多特別特別優秀的學生,他反覆強調“優秀”二字。據他敘述,“這些有自殺傾向的孩子們得了一種病,他不是普通的抑鬱症,是非常嚴重的新情況,我把它叫做‘空心病’。”這個病症一經提出,引發了關注。徐凱文認為,不只是學生空心了,整個社會空心了,才有這樣的結果。

“空心病看起來像是抑鬱症,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醫院的話,一定會被診療抑鬱症,但是問題是所有的藥物都無效。”

“他們有強力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他們從小都是最好的學生,最乖的學生,他們也特別需要得到別人的稱許,但是他們有強烈的自殺意念,不是想自殺,他們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所以他們會用比較溫和的方式,當然也給我們機會把他救回來。”

當我第一次聽到“空心病”這個詞彙時,為之一震。更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徐凱文現場提供的一個調查數據:在38名學生危機樣本中,其中50%來自於教師家庭。出於職業的敏感,我第一時間記錄了徐凱文教授的口述內容,連夜撰稿,為保證文章的客觀嚴謹,輾轉聯繫到了徐教授,請他審閱修改。

徐教授非常認真,一字一句反覆斟酌,刪去了講座中的一些敏感用語和容易産生誤導傾向的數據,一直忙碌到深夜,我被他的專業精神和工作態度影響著,並深感敬佩。《徐凱文:為什麼教師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問題高發?》一文一經發出,引發一片譁然,閱讀量迅速突破100000+,許多媒體紛紛轉載。

然而,正是因為“空心病”的高度被關注,為避開原創,很多媒體找到了徐凱文演講時的原始素材,重新編輯,並加入了一些容易産生歧義的語言。最為嚴重的是,有媒體直接打出標題《北大四成新生認為活著沒有意義,甚至已經放棄自己》,這顯然是一個斷章取義的索引。這是徐凱文在高校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中做過的一個小樣本的調查,而非“北大四成學生”。

徐凱文詢問我是否給過授權,請我幫忙聯繫相關媒體。顯然,這是一次“媒體空心病”事件。我盡可能地蒐集到網路上所有不實報道的內容,通過多方渠道,與轉載媒體溝通,未經授權,不宜誤傳,並及時刪除稿件,減少對高校、對社會以及徐凱文教授本人造成的影響。文章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很快又被新的熱點事件覆蓋而漸漸平息了。然而時至今日,“四成北大新生有自殺傾向”的數據仍然被專家引用,成為探討教育問題的一個主要參考數據。

誠如徐凱文教授所言,不只是學生空心了。作為媒體人,我們能做的,就是呈現最真實客觀的報道,堅守媒體人最基本的職業操守,尊重智慧財産權,傳播事實真相,用我們微弱而溫暖的力量來救治那些正在罹患“空心病”的人們。當一個個具體的人重建精神世界的時候,這個國家就是明亮的。

叄•中國好教育

好教育,從來都是教育的本質。每年12月12日,在釣魚臺國賓館,與全國教育官員、學者、專家、一線教育人共同探討中國教育的變革與發展,見證教育人的光榮與夢想,是我最幸福的時刻。無論多麼忙碌,多麼辛勞,用多少不眠之夜來籌備一年一度的“中國教育家年會暨好教育盛典”,都讓我和夥伴們感到價值所在。我們用心熱愛這份教育事業,身體力行報道和推動著教育的進步,我想這就是一個中國公民在新時代對於國家最好的回饋和報答。

馬丁•路德金説,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學識、開明和品格的高下。作為教育媒體人,我們見證、推動並得益於教育帶給我們的崇高的品格、自由的思想和良善的力量。

(作者 王曉霞 圖片來自中國網教育頻道)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