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27日訊(記者 王曉霞)下午三點半,孩子放學了;下午五六點,家長才下班。這個尷尬的“時間差”,讓家長們疲於奔命。長期以來,“三點半現象”成為困擾中國家長的難題。今年兩會期間,教育部長陳寶生表示:“接下來,我們要總結相關經驗,並和有關部門協商,解決3:30之後的政策障礙。”對於課後託管班的“野蠻生長”,他表示,“現在存在的亂象也需要治理;校外野蠻生長的託管,要立法解決。”
2月下旬,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隨後,山東、廣東、天津等地紛紛下發文件,結合本地實際,開展治理行動。
3月24日,中國網記者跟隨教育部奮進之筆“1+1”採訪活動來到廣州,深入了解當地校外培訓機構的專項治理情況。
教育部長都關注的“三點半難題”真的有解嗎?“三方合作”省錢又省心?家長滿意度高達95%的“校內託管”是否可推廣?本文將和讀者一起探討“三點半難題”的解決之道。
學校:引入第三方機構 開展個性化託管服務
每天下午4:30,在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華融小學(以下簡稱“華融小學”)的足球場上,都會看到孩子們揮汗如雨,盡情奔跑的場景,這是廣州市天河區推進的小學生校內課後託管“600工程”。
為解決小學生放學後無人照看、安全存在隱患等問題,廣州市天河區積極探索解決小學生課後校內託管問題,以家長自願選擇為前提,兼顧學生課後看管和學生興趣愛好及特長技能發展,為小學生提供從放學到下午6點的兩類課後託管服務。
據華融小學校長郭文峰介紹,作為廣州市開展課後託管服務的試點學校,自2016年起,華融小學經過探索,確定了“免費託管+個性服務”的兩種託管方式。第一種方式是以本校教師負責管理的看護為內容,免費的“基本託管服務”;第二種方式是引入第三方機構進校,開展惠民收費的閱讀、遊戲、科技、藝術、體育等興趣小組活動的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家庭和孩子的個性需求。
就讀于華融小學的四年級學生何嘉諾參加了“語言藝術”和“合唱團”的個性化課後託管,“以前校外的語言藝術班離我家比較遠,放學要趕著過去就比較著急一點,在學校放學就可以開課了,同學們也可以在一起學習很開心。”記者問到,“在校外為什麼有點緊張?”“同學之間比較陌生,而且老師也經常會換.”何嘉諾説。
何嘉諾媽媽告訴記者:“我們一直都在校外讀興趣班,但是因為自己工作比較忙,有時候還要委託老人幫忙接送,路途比較遠,挺麻煩的。另外,校外商業機構的價格相對比較高,而且師資參差不齊,導致品質沒有辦法保證。”
對於華融小學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的“個性化課後託管服務”,何嘉諾媽媽開始也有些擔心,“不知道三方培訓機構的老師水準行不行?後來發現外聘的老師有一些是認識的,師資水準還是可以保證的。”華融小學每學期還會組織兩次家長開放日,家長可以參與進來,為“430社團活動”提建議。
據了解,華融小學的課後託管課程主要側重科技、體育、藝術、表演等素質興趣項目,包括弦樂、管樂、足球、圍棋、擊劍、科學、書法、畫畫、中國舞等14個課程。華融小學校長郭文峰説,關於課後託管的調查顯示:家長滿意度達到95%。
據華融小學第三方機構負責人介紹,“目前,機構與天河區四所學校合作,每天4:30放學後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興趣課程。機構兼職共教師500余人,上崗教師必須持有教師資格證,並建立了教學考評制度。”對於課後服務課程的收費標準,該負責人表示,“我們會進行成本核算,經校方審核認同,在成本的基礎上稍微加一點管理費。比如,我們開設的足球課程,課外機構每學期收費1300元,我們只收700元。”
攝影記者/中國教育電視臺 韓春
除了引入第三方機構提供的個性化服務之外,華融小學還組織校內教職工看管學生。一年級班主任彭老師告訴記者,“參加基礎託管的學生比較少,主要是家長臨時有事沒時間接送孩子,老師會利用這段時間指導他們做作業。”對於託管老師的報酬問題,彭老師説,“基礎託管對學生是免費的。政府財政為託管老師提供補貼費用,按照學生人頭,每人中午補助2元,放學後的補助5月份起從2元增至4元。”
專家:有償服務或遭質疑 建議實行彈性離校
目前,通過“學校-社會機構-家長”三方合作,廣州市天河區已在全區所有小學全面實施“430課後託管模式”。據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局長曾東標介紹,課後託管工作有五大特點:一是抓住課後的核心工作,率先全面實施課後託管;二是貼心設置“彈性時間”,家長最遲可以下午7點接孩子;三是區財政增加補助金,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四是用“開門辦教育”的理念來推進“600工程”,學校家委會全程參與,加大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五是嚴把“四道關”,設立品質保證金。
對於華融小學“免費託管+個性服務”的兩種託管方式能夠複製或推廣嗎?中國網致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熊丙奇認為,“三點半難題”最糾結的地方在於,一方面政府不投錢,另一方面學校不敢向學生收費。個別學校進行“免費託管+個性服務”的探索是可行的,但是不具備推廣性。
學校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有償託管服務,可能會導致兩個問題。第一,學生放學後在學校參加興趣學習,由學校提供場地,第三方機構提供服務,從表面上看是可行的。可是對於沒錢參加興趣班學習的孩子怎麼辦?時間一長,那些交不起學費的家長就會對收費産生質疑,而交了學費的家長會對“個性化託管”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問題出來後,媒體的全面報道又會産生新的問題。
第二,學校購買第三方機構課後託管的服務方式如果全面推廣,在監督不利的情況下,會産生利益輸送。培訓機構有可能向學生抬高收費標準,同時,學校也有可能向培訓機構提供生源等,從而增加家長的負擔。因此,這種做法不具備長效機制。
攝影記者/中國教育電視臺 韓春
熊丙奇建議,治理“三點半”現象,需要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推進學校管理改革,實施彈性離校。我國有的省出臺了實行彈性離校的政策,但鮮有學校落實,得到政策實惠的學生、家長很少,就因為沒有與彈性離校相配套的經費保障機制和學校辦學管理改革。因此,實施彈性離校,是對學校現代治理的考驗。
推進彈性離校,由學校提供託管服務,首先必須堅持公益性,學校不得向學生收費,否則晚托服務,就會遭遇亂收費的質疑。而這也不能由學校老師無償提供,應該把教師參與晚托服務,作為加班處理,或者計算為教師工作量,否則,就難以調動教師參與晚托服務的積極性,晚托服務品質也難以得到保障。
教育部部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上海的例子,他説,在上海,年輕父母比較集中,上海規定中小學校後服務要做到100%全覆蓋,服務的時間是3點半到5點,參與這項服務的老師,在績效工資方面給予傾斜。能做到100%全覆蓋,是因為這納入財政預算。
攝影記者/中國教育電視臺 韓春
中小學在在三點半到五點之間,如果能利用晚托服務時間,推出各種興趣活動,由學生自由選擇參加,那將是既解決家庭接送難題,又進行素質教育的一舉多得。除了由政府財政保障經費外,還需要學校有辦學自主權,可自主設置課後活動、項目,由學生(家長)選擇參加。對於一些成績跟不上,確實有補課需求的孩子,學校可設立輔導班,家長自願選擇,也並非不可。
美國等國的學校就有這樣的課後補課班,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不掉隊,跟上學校教學。在這方面,學校可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由家長委員會共同參與制訂課後服務計劃、項目,由家長選擇。也增加家長對課後服務的滿意度。當學校教育能滿足家長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後,對校外培訓的需求也會隨之減少。
在有的發達國家,學校的託管服務,是購買第三方服務,使用的完全是另外的師資,有專業的團隊,本校任課教師很少參與。學校也可用財政撥款,聘請已退休教師、社會專業人士、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參與託管服務,給學生開設興趣活動。
教育部:堅持自願無償 政府將加大財政投入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認為,在中國雙職工為主的情況下,由學校承擔課後服務的功能,毫無疑問是應該的。下一輪改革應該做的事情是完善學校課後服務機制,這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
事實上,早在2014年,北京就已經在全市範圍內推行“中小學生課外活動計劃”。該計劃提倡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促進學校開展體育、文藝、科普等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當年,北京市投入5億元,按城區生均每年400元、遠郊區縣生均每年500元標准將經費撥至各區縣;從2015年開始,按城區生均每年700元、遠郊區縣生均每年900元標准將經費撥至各區縣。
北京市海澱區教委主任陸雲泉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分享了北京市海澱區關於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規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的探索和實踐經驗。海澱區教委每年為課後一小時提供的專項經費是1.4億,今年翻了一番,專項撥款2.8億,這部分經費只用於購買校外服務。目前,海澱區教委正在制定相關政策,計劃撥出專項經費用於教師課後服務工作的補貼。
攝影記者/中國教育電視臺 韓春
“一個課時,用我們教師績效的演算法大概是20塊錢,從外面聘請一個人來,至少200塊錢。”北京的一位校長説,我們不能忽視學校一線老師的組織管理能力,人員穩定性往往比校外老師更強,一些老師也有能力和意願帶課外活動。
北京史家教育集團校長王歡認為,解決好“三點半”難題是破解學生課外負擔重的關鍵一環,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聯合出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的支援政策。她建議,出臺相應的規範和品質監控標準,為公辦學校與社會機構合作提供參考。同時考慮到公立學校教師的勞動價值,讓他們名正言順地拿到補貼,能心甘情願、有積極性地在正常工作時間外,留在學校看護學生。
除了教師承擔這部分社會責任外,也有專家建議,“課後三點半”活動,可以由有經驗的、懂兒童心理、有一定文體專長的社工老師參加。採取“教育部門監管,學校出資購買,專業社工機構提供服務”的模式,開展常態化的校園社工服務,聘請社工長期在校工作。
陸雲泉主任表示,北京市海澱區正在招募大學生志願者參與到“課後三點半”的活動中來,同時發動家長積極參與,根據需求提供校內的課外服務,目前方案正在進一步完善中。
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建議,解決孩子“課後三點半”難題,應以不增加在校教師負擔為前提,可以發揮政府所辦校外教育服務機構的作用,讓其回歸公共服務的本質;也可以把職業教育資源利用起來,面向中小學生開展課外教育。
而這些建議的關鍵,在於政府財政撥款。
據了解,教育部2017年印發的《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對參與課後服務的學校、單位和教師給予適當補助,嚴禁以課後服務名義亂收費。
5月25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司長呂玉剛在回答中國網記者提問時表示:長期以來,我們形成了3點半的放學制度。目前,老師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已經相當繁重,對於額外增加的任務,必須創造條件調動學校和教師的積極性。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同時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堅持自願無償的原則,積極探索完善收取一定的服務性收費或者代收費。
(中國網記者/王曉霞 攝影記者/中國教育電視臺 韓春 部分圖片由廣州市天河區華融小學提供。)
本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